立德育人,把握教育本质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di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好的教育是促进社会与文明延续和进步的有力保障,德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无论在什么时代和社会环境背景下,都应当被注重,使小学生具有良好的德育素质,以确保小学生成人、成才。文章首先提出了小学德育的重要性,然后指出了目前小学德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再阐述如何增强小学德育的途径和创建小学生德育环境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立德育人;教育本质;小学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7-0046-02
  引 言
  德育的开展情况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挂钩,德育工作开展得越好,孩子的学习成绩会越好;学校的德育不到位,那么孩子可能会偏离他这个年纪需要走的路,导致成绩下降。所以国家教育会议中明确指出,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必须结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因此学校应该在学生德育方面下功夫,让孩子先学做人再学知识,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德育的重视。
  一、目前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
  虽然我国在不断发展中,但社会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如打架斗殴这些问题会被不能明辨是非的孩子模仿。在影视作品和现实中,打架是很常见的,孩子年龄还小,缺乏判断力,就会去模仿这种行为,对孩子自身造成不好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的缺失
  我国小学生进入学校的平均年龄为六岁,在上小学之前,孩子都是在家庭中接受早期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出发点。由于现在社会中独生子女的占比越来越大,父母大多比较年轻,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照顾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甚至还有一些孩子是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长大的,部分爷爷奶奶过于溺爱和纵容孩子,对孩子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时期是在六岁之前,这个时期对孩子的培养尤为重要,如果培养得好 , 孩子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进一步发展 ;如果培养得不好,孩子在早期形成的坏习惯很难改掉,会为教师后期的教育教学造成很多的困扰,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帮助孩子改正。特别是在农村,大部分家长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了, 导致家庭教育出现了严重的缺失,为学校的教育带來了很多困扰。
  (三)教育工作者能力的欠缺
  很多教师缺乏对于小学德育相关知识和体系的完整认知,但无一例外都很重视小学德育。如果教师仅仅依靠自身经验进行小学德育,是很难达到让学生成才的目标的。目前,教师存在小学德育相关理论基础缺乏以及认知比较零散的问题,这样教师在小学德育的时候很难把握住小学德育和小学生之间的关系,缺少了一个风向标。一旦教师缺乏教学动力和热情,教一天算一天,将教学当成完成重复的任务的话,这样的课堂也是缺乏生机的,小学生也会开始应付教师。这样造成的小学德育也是应付式的教育,没有丝毫作用,甚至慢慢地会让小学生上课死气沉沉没有一点生机,产生厌学的情绪。在现代教学中,应试教育的弊端还在发挥作用,一些教师用“填鸭式”“满堂灌”“一刀切”等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给小学生讲解大量的德育知识,却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也没有根据不同小学生的特点修改教学方式,而是将所有小学生格式化。这种情况势必会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虽然有些小学要求教师做出改变,但这方面的体制还是古板的,没有进行更新。没有改革的方案,不能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这样就算教师有心想要改变但迫于体制 的压力也难以改变。
  二、小学德育策略的分析
  (一)增强小学德育的途径
  小学德育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不仅要体现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还要体现在不同学科的课程当中, 德育工作的实施绝不是依靠某个单一学科来实现的。
  第一,教师要将德育寓于不同学科的教学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离不开德育,其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寓于每个学科的教学中,同时,教师要充分挖掘不同学科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挥德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将德育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学科的教学中。使用大量的实际案例既可以引发小学生的思考,让小学生把德育和实际联系起来,又可以用案例中的知识、方法来启发小学生积极思考,让小学生更容易吸收案例里面的知识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种方式可以让小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把握现实案例。
  很多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强,单纯地看一大堆的文字小学生很难记住,就算记得住也很难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样不符合小学培养小学生的初衷。因此,教师在德育中应采取案例式教学方法,用更多的时间去引用案例,采用案例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来教学。这样不仅可以让小学生对上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回顾,还能通过案例使小学生记住知识点。例如,在自然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小学生讲解科学家们的伟大事迹,让小学生了解科学家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及他们勇于探索和研究的精神,使小学生受到科学家精神的感染,对知识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语文课则更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传统文化中包含的德育数不胜数,如一首简短的古诗 《悯农二首》就向一年级的小学生阐述了农民的辛苦,使小学生明白食物来之不易;再如一年级的音乐课本中《祖国您好》《好朋友》 《爱劳动》 等歌曲,也在向小学生阐述着人与人之间的协作精神和人们的爱国主义及热爱劳动的精神。
  第二,是将德育寓于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学校可以不定期开展一些活动,将德育的知识融入进去,这样不仅可以让活动变得不那么枯燥乏味,还可以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如何做人做事,受到德育的熏陶。学校也应该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让学生观看雷锋的电影,学习雷锋的精神,并在生活中实践雷锋精神,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习了德育知识,还让他们动手实践,这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二)创建小学生德育的环境
  1.创造文明的校园环境。
  不同的校园环境会给德育工作带来不一样的影响。 校园环境主要由校园自然环境和校园文化环境组成。校园的文化环境主要体现在学校的校风、学风和班风上。学校的校风和学风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历史传统,以一种无形的力量为小学生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班风能够更加直接地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影响,所以学校应当注重校风、学风和班风建设,使其能够对小学生的德育起到推动作用。   2.发挥教师在德育中的作用。
  在小学生的学习成长中,教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师讲解的德育要有明确的教学意图,为了促进小学生的学习,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花时间去学习德育的知识并用小学生能理解的方法讲给小学生听。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这是小学生学习并且获得能力提升的过程,也是教师实现教学目的的过程。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注意问题准备时间上的分配,要保证设计的问题没有质量问题。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联系德育的各环节,讲解德育要有明确的目的、清楚的意图,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小学生出发,从而增强小学生的能力。讲解完德育知识点后对小学生进行提问,能有效增强小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让自己的提问方式多样化,这样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如迁移式提问,德育各个知识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可以通过迁移提问,从旧知识引伸到新知识,小学生从旧知识出发,慢慢探索新知识,这样小学生会更容易理解。教师要抓住课堂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最佳时机就是小学生心中求知欲望最强烈的时候,没有抓住最佳时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幅度下降。除了抓住时机,教师也要主动创造时机,总是被动地等待时机不利于课堂进度的推动,如在课堂气氛沉寂的时候突然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来引发小学生的热切讨论;或者是在有小学生交头接耳的时候,适时提出相应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心中的疑惑。如果小学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说明了他们已经具备了主动思考的能力,这是学会学习的标志,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小学生是自己学习的主人,因此不能教师一直问,小学生也要主动提问,教师要培养小学生学习提问的能力,不能怕麻烦,要鼓励小学生敢问教师,教师一定要有耐心,通过长时间的引导来促进学生提问习惯的养成。
  结 语
  我们要重视德育在小学教学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其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各教育家的关注。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渗透德育知识,使小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应当增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促使自己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民教师。学校应当注重小学生德育环境的创建和氛围的营造,使德育融入小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小学德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邓东华.立德育人,把握教育本质——小学德育教育策略解析[J].知识文库,2021(12):45-46.
  [2]牛永麗.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德育教育策略研究[J]. 科教导刊,2021(3):165-166.
  [3]苏 怡.小学德育教育策略探索[J].试题与研究,2019(15):99.
  [4]冯 丽.对小学德育教育策略的探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3):25.
  [5]陈 红.小学德育教育策略初探[J].中华少年,2018(14):228.
  [6]刘敬孝.新时代下提高小学德育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家长,2021(17):32-33.
  [7]辛丽美.素质教育,德育为先——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策略[J].中华少年,2017(13):8.
  作者简介:黄雪珍(1979— ),女,广东阳江人,小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高中解析几何的第一节课,学生通过该节课展现的解析几何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可以了解解析几何的研究内容。教学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借助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的相关内容,让学生理解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概念提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与迁移中感受概念的生成。  关键词:解析几何;概念教学;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应当积极倡导并认真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学校落实新课标,必然受其实施环境的影响。文章依據新课标,提出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理念下普遍的课堂活动形式,然后提出在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难以有效落实的三个难点,并对三个难点分别进行描述和分析,希望帮助学校和教师从课程标准本身出发来发现问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核心素养被人们广泛关注。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与落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目前,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六大核心素养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文章以“对数函数的概念”的教学为例,通过情境的创设、概念的形成、习题练习等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完成数学课堂教学的六大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对数函数;课堂教
期刊
制度设计既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先导,又是解决目前重大现实问题的理论工具。作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单位之一,天津市河西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强调以群众文化需求反馈及回应机制建设为核心,本文则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此进行探索和创新。  群众需求导向理论对公共文化  服务制度设计的指导意义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凸显出的供求脱节现象,根源于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有效供给的
期刊
摘 要:班级管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成效的高低不仅影响班级文化、班级风气的形成与发展,而且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具有深远影响。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如何吃透管理的本质,抓住班级管理的核心,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永恒探究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生;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
期刊
摘 要:文章针对核心素养进行了简要概述,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对初中美术相关课程的教学如何有效开展进行了细化探讨,以期通过将非遗融入教学的方式,提升初中美术整体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传统文化;核心素养;非物质文化遗产;初中美术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3-0091-02  引 言  非遗,即非物
期刊
2013年天津市60岁以上的户籍人口达到20085万人,占总户籍人口的比重为201%。天津市人口老龄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有效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已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民生问题。为了解天津市养老机构发展状况和入住老人的需求情况,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在天津市中心城区开展了养老机构和入住老人情况问卷调查。  一、养老机构的总体情况   到2013年末,天津市各类养老机构已达372家,其中市级国办养老机
期刊
一、滨海新区2014年经济发展环境  与经济运行状况  (一)2014年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  1.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3.3%,总体处于缓慢复苏阶段,疲弱态势没有明显改观。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
期刊
自《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出版发行以来,静海县高度重视,多措并举积极组织干部群众认真学习。通过抓中心组学习、抓主题宣传、抓理论宣讲,抓载体创新,进一步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努力做到勤学善思、把握实质、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1领导干部“带头学”。一是组织集中学习。各级党委都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纳入中心组学习内容,认真制定学习计
期刊
摘 要:在现阶段的教育中,相关人员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究不断加深。该门课程属于实践性强的课程,是新教改背景下相关人员探索的新的学习领域。在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遵循“生本”理念,不断地对活动空间与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实现知识的静态传授向动态获取转变,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数学知识,实现学生实践能力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策略  中图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