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美育教育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面对优美的文章自然而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感受,可能为美好的事物所感动,产生精神上的愉悦;可能对丑陋的现象愤恨,产生不满的情绪等。
  【关键词】语文;美育;艺术
  小学语文教学中处处蕴藏着美育的因素。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语文有着独特的魅力。语文课如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学会去细细体味,那么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美的感染力,创造力)的提高、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效果必定是明显的。
  1 小学语文美育的内容
  语文美育的内容相当丰富,它涉及到许多方面,笔者以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1自然美。所谓自然美是指由一切自然物的颜色、形状、光泽、线条等产生的美。在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一部分,这些课文能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遐想,产生愉悦的心情。
  1.2 社會美。社会美指的是人类社会中的美,可以包括个体的美和群体的美。
  1.3科学美。科学美指的是从人工创造的各种形体及自然现象、科学现象过程中体现出的美。
  1.4 艺术美。艺术美是一种综合的美,艺术之美包括很多方面,如结构的美,语言的美、意境的美、选择的美等。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整体,引导学生去探索、感悟文章中产生艺术魅力因素,这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
  2 小学语文美育的特征
  2.1 形象性。语文美育是以展示课本的形象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为手段的教育。课文中所展示出的往往是使人身临其境的风景,或有血有肉的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
  2.2 情感性。文学作品往往包含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因素是学习的关键,也是审美的关键,“一切景语皆情语”。
  2.3 愉悦性。学生面对优美的文章自然而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感受,可能为美好的事物所感动,产生精神上的愉悦;可能对丑陋的现象愤恨,产生不满的情绪等。对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营造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绪氛围,激发学生的感情,让学生主动走进文章,而不是牵着学生去分析字词句。
  3 小学语文美育的审美心理要素
  3.1 审美感知。感知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感知语言文字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开端,学生在对教材的阅读过程中,发现美,在大脑中描摹作品的形象,体味文中美的章节,产生一定的审美价值。
  3.2 审美想像。想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内部和外部复杂而有系统的反映,儿童的想像力是相当丰富的,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想像来再现教学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及生活场景,从而发挥学生的审美想像,产生“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的效果。
  3.3 审美理解。审美理解是审美活动从感知、想像发展到审美理性阶段的心理活动,是理性的直觉,由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更侧重于形象思维,教师应注重引导、帮助学生把理性因素溶入到直觉之中进行形象思维,即教师对教材中美的形象作出相应的理性判断,让学生融和理性的判断,细细去体会,这样学生的感受才会更深刻。
  3.4 审美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人对客观事物是不会无动于衷的,总会产生一定的态度。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频频发问:“你们说美不美?”“你们喜不喜欢?”“你们想到了什么?”以此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从而引起共鸣。这种教学方法,运用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让情感在学生心灵深处激荡,笔者以为在语文教学中是应该提倡的。
  4 小学语文美育的培养途径
  4.1 评点咀嚼语言美。“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暮江吟》)。一个“铺”字,写尽残阳笼罩江面之“形”,“瑟瑟”与“红”则画出残阳暮江之“色”,“露似珍珠月似弓”,这新颖恰当的比喻,又再现了露滴的小巧晶莹和弦月的特有形态。短短四句,从天上的残阳写到“似弓”的明月,从江水的奇观写到江岸的露珠。这样的语言,准确、凝炼、形象。这三条是语言美的特质。古诗文如此,白话文亦如此。许多精美的白话文,就语言的美感而言,与古诗文是相似的,《桂林山水》,写漓江的水真“清”、“真”绿,桂林的山真“奇”、真“秀”、真“险”,这些形容词多么准确、凝炼。赏析了美的语言,还应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或背诵中去咀嚼消化。
  4.2 分析解剖结构美。文章结构包括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详写、略写、层次段落、线索安排等因素。讲读课文,剖析了不同文章特有的独具匠心的结构,也就能使学生发现美并获得美感。《落花生》以标题为线索,略写种与收,详写尝花生、议花生。详略得宜,线索清晰,寓意鲜明。《卖火柴的小女孩》,开头写小女孩在“下着雪”的大年夜,“又冷又饿”地“赤着脚走路”,“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结尾写新年的太阳“照在她的小小的尸体上”,“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开头结尾的这样的对比与照应,浓缩并强化了文章的主题,读者从中更加领会到小女孩的悲剧,更加憧憬儿童应有的美好未来。
  4.3 渲染强化形象美。文学语言总是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生活、表情达意的。讲读应注意渲染强化课文中描写的美的形象。《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里“拖着沉重步子”、“拚着命拉着纤绳往前迈步”的纤夫形象,《挑山工》中的尽管“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也要“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的形象,《小英雄雨来》中雨来勇敢、机智、爱憎分明的形象,《燕子》描绘的活泼可爱的春燕形象,以至绚烂多变的“火烧云”形象(《火烧云》),气魄宏伟“像一条长龙”的长城形象(《长城》),无不一一给学生以美的启迪、美的感染,熏陶学生美的情趣、美的心灵。
  4.4 品味揣摩情愫美。许多课文往往借助描绘一情、一景、一事,以抒写某种情怀。讲读课文不可忽视情愫美。《挑山工》蕴含的艰苦奋斗的情操,《长城》体现的祖国雄伟、劳动崇高的情怀,《在仙台》所洋溢的对治学严谨、毫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的敬佩之情,《将相和》中所歌颂的蔺相如为顾全国家利益而忍辱负重的胸襟,廉颇知错必改的气度,诸如此类,都应引导学生品味揣摩,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与人格。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编的都是古今中外优秀名篇。这些教材不仅体现了美,讴歌了美,而且自身也是美的结晶,教师要发挥教材的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关键在引起师生间的情感共鸣。没有美的情感,教学必然是干巴巴的知识灌输;没有美的教育,是冷冰冰的抽象说教。所以,语文教师要在授课时通过绘声绘色地讲与读,引导学生进入意境,诱发学生的想像,启迪学生思维,像春风吹动池水一样掀起联想的层层涟漪,乃至产生模仿创造的冲动,从语言入手,催动学生的情感破闸而出,把握文章的蕴意,升华其美感,促使学生们理解力、想像力、记忆力、思维力在“美”的教学中均得到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再开展一系列的数学活动。”根据这一教学标准,作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需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积极关爱学生;第二,合理创设情境;第三辅助教学实践;第四,实行民主教学;第五,鼓励多于批评。以此來激发和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
期刊
【摘 要】中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培养自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实验课教师充分地认识到现有教学模式、内容、方法的不足。改进实验课教学方法。本文围绕这个主题,从实验的内容、仪器和设备、教学的方法入手,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效性;思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们国家不少专家学者和广大科学教师对中学科学实验的重要性的认识
期刊
【摘 要】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一定的教育要求,创设一定的情境和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强烈的自我追求的心理倾向,产生的新的情感,并把这种追求转化为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地、自发地参与地理教学。  【关键词】初中地理;情感教育;探讨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也是衡量个体与
期刊
21世纪是一个有着更多的机会和挑战的世纪,要使我们的学生从小适应职业周期缩短,节奏加快,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数学将成为整个人未来发展的有力工具。我国慕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何其重要,这就意味着数学教育需要培养人的更内在的,更深刻的东西,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素质。  何谓数学素质?有人认
期刊
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正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课程,信息技术在各级各类学校已成为必修课;信息技术教育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时效性,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环,信息技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1 信息素养的含义  所谓信息素养
期刊
【关键字】浮躁;防止和矫正;教育;  摘要:学生在学习中除了常见的知识性、方法性错误外,学习中所表现出的浮躁心态也是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和了解学生学习浮躁的成因,采取有效的矫正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1 学生学习浮躁主要有以下五种表现:  1.1上课一听就懂,其实没有真懂  学生上课没有集中精力,没有全神贯注,上课效果不理想体现在:学习的时候粗心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唯物辩证法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物质运动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所以要学好物理,应学一点唯物辩证法,学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观察、认识物理现象,分析物理过程,归纳物理变化规律。这样我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变得更深刻、更透彻,应用也更得手。  高中物理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和专业美感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力。创造力包含了许多非智力因素,如个性和独立性等等。一个智
期刊
【摘 要】当代中国教育所提倡的是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应用,培养出学之能用的各类人才。而我们作为小学教师,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工作中所面临的首要问题,而这也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1 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
期刊
【摘 要】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数学知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内在结构,即有内部联系。凭借这一特点,不仅能充分发挥知识结构,对数学概念、规律、方法起促进作用,也能使学生逐步自悟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关键词】德育教育;爱国主义;唯物主义  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应使学生掌握最基础的数学知识,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对学有余力、爱好
期刊
作为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个人素质不但关乎德育的实效,甚至决定着德育工作的成败。但长期以来由于教师德育观念存在严重偏差,教师德育责任意识淡化以及缺少德育专业背景等诸多不利因素,教师整体德育素质下降已成为制约小学德育事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之一。  1 教师德育观念存在偏差  教师德育观念是教师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形成的对相关德育现象的主体性认识,目前,在小学教师的观念里重智轻德倾向突出。具有这样一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