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管理与教学改革现状分析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院自2008年2月开始正式应用清华大学开发的“清华教育在线”综合教务管理系统以来,其带给我们在教务管理乃至教学过程都产生了深远的变革。分析教务管理系统在我院的应用状况,总结使用经验,发现应用过程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建立与教务管理系统相适应的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完善组织职能,提高教务管理效率,进一步深化我院教务管理乃至教学信息化,促进我院持续进行教学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教务管理系统在我院应用的不断深入,其带给我们的变化是巨大的,在某些方面甚至是颠覆性的。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下教务管理系统在我院教学改革中所起到的作用。
   一、工作流程便捷高效化
   教务管理在我院的信息化,最先体现在工作流程上。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排课
   教务管理信息化,首当其冲的是课程安排。我院原有的排课流程是“制定开课计划——统计选修课开课清单——系部校对——印发开课计划——填写任课意见卡——排课——排课结果校对——印发课程表”。单纯查看这个工作流程好像问题不大,但制定开课计划每次都是在教材管理人员催促下才开始启动,这是因为教材需要提前预定,否则学生就无法正常上课,就这样自排课往后的流程也是放在寒暑假进行,具体做法如下:
   开课计划制定需要用纸质的人才培养方案逐专业逐年级的做成word文档,打印出来再发到各系部去校对,此项工作尚可一人完成;排课则至少需要两人,初期按课程对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设备)的需求程度分类排课,一人读任课意见卡,另一人在A3打印纸上对照课程表和教学设施表填写课程、教师、上课地点等信息,后期校对需要5-6人,一人读排课结果,其他人查找排课冲突。手续极其繁琐,且极容易出错。此时就需全科人员同时上手,且还要借调其他部门人员和学生,借用假期时间进行此项工作,同其他部门人员相比,晚放假早开学,寒暑假几乎缩减过半。且学期开课之后,无休止的调课。管理的混乱和手段的落后,令人几欲疯狂。
   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应用之后,开课计划可根据学院专业教学计划自动生成,如有临时调整可随时更新;排课权限除有教务管理员统筹管理之外,各系部中心教学秘书可以分别安排各自系部的课程,划分时间段,分散排课,且系统可自动检测排课冲突。对于课程表的查询输出,教务管理系统也提供了多种方式,可按教师、班级、教室等多种方式输出,改变了以前纯手工编制的状况,省时省力高效。
   (二)选课
   我院原有的选课流程是给每个行政班下发纸质的选修课统计表,由学委手工统计选修课的选修人数,然后在制定每个学期开课计划前由选修管理员筛选能够开设的选修课。但是选修名单并不录入单机版的成绩管理系统,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成绩模板上的名单不准,有的学生没有选修该课程,但是去上课了,任课教师就可能给这个学生该门课程的成绩。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学生修了该门课程,但是成绩模板上没有该生的信息,教师给的成绩就比较乱,这种情况以留降级的学生居多。这种混乱的状况给选修管理员和成绩管理员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应用教务管理系统之后,由于我院不允许学生跨院系跨专业选课,所以仍然采用先纸质的统计,但是每学期期中录入下学期的选修课程名单(由选修管理员组织学委统一录入),这样选课名单就比较准确,减轻了选修管理员和成绩管理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质量。另外,教务管理系统支持以学分制为基础的跨院系跨专业的选修模式,为我院以后的教学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考试安排
   我院原有的考试安排方式,主要是利用excel手工编排,这种方式需要人工检查课程、教师、学生等方面的冲突,尤其是课程存在名称相同,但考核方式、学时分配有区别的情况,这样就给考试编排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另一方面,对于考试结果的统计,我院原来是用excel进行筛选,费时费力还容易出错,而且对于考试违纪、作弊、旷考、缓考等情况处理起来非常吃力,重修、免修、补考的考生安排也很乏力。
   教务管理系统对于课程是以课程号为唯一标识的,课程号跟课程班、任课教师、学生都是唯一对应的,这样利用教务管理系统的考试安排模块,可以避免课程考试安排时考错科目的情况,还可以自动检查教室、监考教师、学生的冲突情况。考试结果统计可自动进行筛选,生成补考班,在下个学期的第三周安排补考。缓考在办理缓考手续的同时,在教务管理系统的缓考模块内,录入缓考考生的缓考信息,包括学号、缓考科目,录入完成之后,任课教师在录入成绩时,看到该生的“考试性质”属性为“缓考”,成绩无法录入。缓考考生的成绩将在其完成考试后才能录入。
   (四)成绩管理。我院原先使用的单机版的成绩管理系统,其弊端有以下几点:
   1.单机成绩管理系统单独使用一套考号(区别于学号),每学期开学两周内从学籍管理处考取新生信息,然后重新编排考号,凡涉及留降级必须给该生重新编排考号,也就是说一个学生在校期间可能有多个考号,不但考号和学号混淆,甚至考试时学生自己都不知道该填写哪个考号。学号和考号的不统一,给各项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2.成绩模板不固定。在上传成绩时,教师必须先从成绩管理员或教学秘书处每学期考取新的成绩模板(EXCEL表格,每学期都涉及到留降级,成绩模板必须随之更新)。然后分别录入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然后再手动计算出总成绩,即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再分别交打印版和电子版。但由于教师考取的excel表格可随意更改上面的基础数据,如添加学生、变更考号,选修课随意给成绩(没选的也给)等情况,而且学生查看成绩也极为不便,屡屡到成绩管理处询问,造成管理困难。
   3.成绩审查困难。每学期开学两周内需要对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进行统计,以便在两周后安排补考。以往的做法是用excel表格逐课程班进行筛选,统计出不及格名单,然后把办理缓考或免考的人员单独挑出来,再然后把清单下发到系部去校对,最后由考务管理人员安排考试。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且容易出错。
   4.毕业资格审查难度大。成绩管理人员还要负责对毕业生的成绩进行审查,这时候就需要对每个毕业生的历年成绩进行审查,看是否符合学位授予和毕业条件,也是用excel表进行审核。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还有上述几点累积的问题,在这里短时间内都要弄清,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综合教务管理系统采取学号作为统一编号,废除考号,这也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唯一编号,学籍异动也不会对学号产生任何影响,改变的只是学生的专业、班级等属性;成績模板由选修名单预置决定,此项工作由选修管理员完成,分担了成绩管理员的压力,且教师需要在网上录入成绩,如果教师使用的模板与系统不一致,则无法上传,总成绩由系统按照事先设定的各项成绩所占的比例自动生成,而且学生还可以从网上查询成绩;系统可按照设定的条件自动进行筛选,生成不及格名单,及不具备毕业资格名单,极大减轻了工作量。另外,教务管理系统还提供了多种成绩输出方式,学生的档案成绩、考公务员成绩以及评奖评优的成绩都可由系统检索、输出,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
   5.教师教学评价。我院原先采用的方式是给各班印发纸质的调查问卷,由班主任下发到各班进行调查。这种方式费时费力,不符合无纸化办公的发展趋势,也不利于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统计困难,且容易受人为因素干扰,调查结果不准确。综合教务管理系统事先制定评价体系,专家、教师和学生上网评价,评价结果可由系统自动统计分析输出,且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人为因素干扰。
   二、组织机构职能科学化规范化
   教务管理系统的應用,是我院教务管理的工作流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去适应,一方面需引进人才,另一方面需要对现有人才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利用教务管理系统办理相关业务。对此,我院采取了针对性措施。
   (一)调节人员配备
   以我院教务处教学行政科为例,2006年7月之前,该部门正式编制2人,需要负责的工作有开课计划制定、排课、选课、调停课、教学设施管理、成绩管理、缓考重考免考管理、教师教学评价、毕业资格审查、学籍异动等。学期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段内,劳动强度可想而知。与此同时,学院引入的THEOL一直没有得到应用,原因是学院属于政法类院校,学院引进的人才大多为法学类或其他文科类人才,缺乏相关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致使软硬件资源极度浪费。因此学院先后引进了教育技术学硕士一名、国内其他高校教务管理人员一名,并选派我院技术人员接受系统培训,让其回校后再培训其他管理员。这样一来,捉襟见肘的教务管理人员问题得到了解决。
   (二)明确责任分工
   教务管理的工作特点就是学期开始和学期结束时间段工作任务繁重。我院原有的工作习惯是任务重是大家一拥而上,优点是可以集中人力、养成互帮互助的工作习惯,缺点是岗位职责不明确,管理制度混乱或执行不力,工作计划制定不合理或没有计划等。
   引进综合教务管理系统之后,由于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明确地把某个模块分给相应的管理员,这样就可以首先确定岗位职责。我院教务管理人员分工如下:
   (1)教务管理员。负责开课计划制定、排课、调停课和教学设施管理。
   (2)成绩管理员。负责成绩管理、学籍异动处理及毕业资格审查。
   (3)质量监控管理员。负责教师教学评价。
   (4)考务管理员。负责考试安排、缓考重考补考和等级考试管理。
   (5)选修管理员。负责选修管理。
   (6)教学研究管理员。负责教学计划的修订。
   教务管理系统在我院应用已经有9个年头了,从2002年购买到2008年3月正式应用,期间换了两拨管理人员,用了6年的时间,没有丝毫进展。借助我院2008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春分,2008年3月至今,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飞速发展,期间既有巨大阻力的辛酸,也有取得效果的喜悦。总体来讲,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带给我院的利远大于弊,这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教务管理系统应用的不断深入,也必将院的教学改革产生持续推动的深远影响。
  
   基金项目:中央司法警官学院院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XY201126),项目主持人:段庆,项目组人员名单:段庆、邱嵘、王子贤、王妤、杜婉音、王谦、赵晶。
其他文献
五、“花儿”的时间    在这里,我们不探究“花儿”形成的时间。关于“花儿”的起源,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考证过了,从远古时代的新石器人类开始,最直接的证据便是大通县上孙家寨村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上面有一组手拉着手跳舞的原始人类。就有专家学者说他们在一边跳舞一边唱“花儿”。又有学者反驳说那不是唱“花儿”,也可能在唱别的,或者是在祭祀、祷告、念咒语等等等等。反正彩陶盆上也没写着他们在唱什么,这就给后人留
期刊
2003年,杭州律师张子年购买了一张40元的电影《英雄》的电影票,观看时竟发现影片有长达10分钟的贴片广告,随后其以强迫消费者消费、损害消费者权益为由,将浙江翠苑电影大世界有限公司、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告上了法庭。这例中国首起有关电影贴片广告的消费者诉讼案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热议,也使广告应如何恰当地与电影相融合这一问题成为新时期中国电影人不得不面对的挑战。而这几年来,在电影前粘贴广告、在电影中
期刊
我的父母1956年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西部!建设青海!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他们从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支边来到青海。那时我还没有出生,听我母亲说,初来青海的时候,他们带着铺盖、家当坐火车先到兰州,后又坐了一天的汽车,一路颠簸来到西宁。那时的西宁条件很艰苦,光秃秃的山上没有树,街上没有柏油马路,到处都是土路和石头路,四周是用黄土垒起来的泥墙和房屋,晚上点的是煤油灯,早晨起来牛羊在路中穿梭,每天下午黄土风
期刊
辫套是手工艺品的一种,是藏族妇女不可或缺的装饰品之一,是表现卓仓妇女独特风姿的一种发饰兼服饰,也是藏族的重要标志之一,更是中华民族服饰宝库里的一朵奇葩,有着悠久的历史并蕴含丰富的深层文化内涵。辫套用料考究,制作精致,色彩艳丽,极富装饰效果,深受广大藏族妇女的喜爱。辫套不仅在藏区极富盛名,随着藏学热、旅游业的发展,在海内外也备受欢迎。如今独具特色的卓仓辫套作为民族服饰的一种也已成为中华民族众多非物质
期刊
长期居住在拥挤嘈杂的城市里,听腻了大街小巷软绵无力的流行曲,心烦时老会回想起故乡绿树葱茏、山花烂漫的旷野里,耳畔不时飘过那高亢、悠长,如柔水般漫过草坪花地滋润心田的“花儿”来。因为,我与“花儿”有着千丝万缕难以割舍的联系,便时时牵动着我无尽思念的情愫。   “花儿”,亦名“少年”,是青海农村里特有的山歌。家乡人用“花儿”来命名山歌,就具有了形象的美、色彩的美、神韵的美、气味的美,是最绝了的形容词
期刊
离开沙漠已经多年了,现在回想起来,爱恨交加相互纠结,无法让人轻言忘却。   曾经生活在大大小小的沙丘中,想甩都甩不掉,那时心生过怨恨和恐惧。那种怨恨和恐惧产生于沙粒击打脸上引起的痛苦中,产生于被风沙围困在家里的无奈中,产生于那一碗清水中沉淀在碗底的沙粒间,也产生于沙暴掀飞帐篷的惊恐和无奈中。除去这些怨恨和恐惧,细细想来,沙漠中留下的欢笑和感悟却更让人铭记在心。   沙漠中的水塘是孩子们学习游泳
期刊
没有文化,历史上不会有永存的事物。  历史和文化是地域的灵魂,是一个族群集体的记忆,是无形的根,无价的宝。  当下,正当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刻,却遭遇了现代精神的缺失,这已经是尽人皆知与不容回避的事实。  而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最精致也是最重要的精神现象,正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中溃不成军,处于坚难的境地。尽管如此,有良知的知识精英们仍然在坚守着。  每个地域有其不同的文化环境和文化传统。乐都处在黄土
期刊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 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九歌》是楚人祭祀的古曲,在屈原之前就已经存在,屈原依原曲填了新词。《山鬼》是屈原的《九歌》十一首诗中
期刊
湟源,是一片古老神秘的土地。岁月悠悠,人文更新,沉淀了一份十分深厚的文化资源,博大精深,经纬天地,令人惊叹。其中的酒文化是湟源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独具,值得评说。   湟源酒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产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战国策·魏记》载:“昔者帝女命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晋江统著《酒诰》曰:“酒之所兴,肇之上皇。”这些带有传
期刊
党已九十高龄   全党同庆   举国欢腾   共举杯   同饮尽   功高寿高志亦高   百岁待启程     历经艰难险阻   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走长征   驱日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