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石刻韵文中异调相押韵脚字的音读问题举隅

来源 :三峡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zds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唐代石刻韵文是研究唐代诗文用韵的重要材料,在研究唐代诗文用韵的成果中,韵脚字的异调相押是常见到的现象,特别是平声与仄声相押的例子基本没有时间与地域的限定。但是这些所谓的异调相押现象,有一些实际上是研究者疏忽而致。如对原释文中存在的讹误,没有做细致的校勘工作;对于具体韵例的判断和异读字读音的选择,也存在一些主观上的失误。这些失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诗文用韵结论的客观性与准确性,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应持审慎的态度。
  关键词:唐代;石刻韵字;异读相押
  中图分类号:H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9)03-0029-06
  古人诗文押韵的传统讲求声调的统一协调,而声调统一协调的基本要求就是四声分押。至迟从隋代开始,诗文用韵四声分用,李荣先生说:“隋代的韵文,平、上、去、入四声分押,从上文(隋韵谱)的资料看,例外是非常之少的。”[1]204近些年来,隋唐五代诗文用韵研究的成果众多,这些成果中异调相押的现象非常多,既有平声与仄声(上去入)相押的例子,也有上声去声混押的例子,其出现的条件没有时间和地域的限定,好像在唐代诗文用韵中,基本都存在平声与仄声相押的现象。更有不少研究论著,将这些平仄相押例子用来研究当时某些地区的方言特征。我们根据相关研究成果,核对原始韵文材料,凡是异调相押的韵字,我们先查《广韵》又音,再查《集韵》的又音,还有《五音集韵》《中原音韻》等韵书。根据我们的研究标准,发现已有的用韵研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下面以金恩柱《唐代墓志铭用韵研究》一文为例[2],对相关问题作一番梳理。
  一、释文的讹误
  碑刻文字释读有许多困难,或因勒石残泐,文字模糊;或因文字传承,古文遗存;或因俗书讹字,异体纷呈,任何一方面都可能成为文字释读的障碍。周绍良主编的《唐代墓志汇编》一书[3]于文字考证精当,释文准确。但仍有个别文字需要继续考辨,我们曾专文讨论过《唐代墓志汇编》铭文的校点问题[4]。金恩柱的《唐代墓志铭用韵研究》以第二手释文整理材料立论,没有核对原拓片文字,难免会有所缺陷。例如:
  (1)《张愃墓志》(神功〇〇四)韵段二:“夫君代有,含章挺出。”[3]915为求合韵,金恩柱改“挺出”为“出挺”,以“挺(迥)”为上声,押入其它平声庚清青韵,归入到“庚清青上声迥同用”例中[2]149。按:韵段二首句当作“夫君代有,含章挺生。”“出”为“生”之形近而误,“生”为庚韵,仍是平声相押。
  (2)《王爱墓志》(仪凤〇〇一)韵段三:“揺落丘陇,荒凉楸域。树树风声,山山寒色。草短逾平,□长□直。兆坟方固,高陵永盡。”[3]625入韵字为“域色直尽”,除“盡”为上声轸韵外,其余韵字皆是职韵,金恩柱归入“职臻摄同用”例中[2]190。按:“盡”当为“衋”之误,查《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以下简称《北图》)[5]16-46拓片作,“衋”属职韵,此例为职韵独用例。
  (3)《张凤怜墓志》(永徽〇〇七)韵段一:“珠潜水媚,剑藏光溢。立侍汉朝,坐论晋室。都督儒雅,才标文质。录事领袖,夙昭名寳。”[3]135“溢室质寳”为入韵字,金恩柱将其归入到“质效摄同用”例中[2]233。按:“寳”属上声晧韵,与入声质韵之“溢室质”不相协,查《北图》[5]12-8拓片作,此为“實”字误刻,实属质韵,于韵正合。从文意上看,“名实”指名誉与事功,文意畅通。石刻语料库显示,此志铭文与《张义墓志》(咸亨〇六七)[3]557铭文完全雷同,查《北图》[5]15-180拓片“實”字作,不误。
  (4)《张伯陇墓志》(乾封〇三五)韵段一:“逸志腾风,松筠比采。闻礼闻诗,永传嘉号。施德忘怀,衔恩敢报。藴牍珪璋,词林雅奥。”“采号报奥”[3]466为入韵字,金恩柱归入“海去声泰同用”例中[2]284。按:“采”当为“操”之误,操,《广韵》两收:一为豪韵七刀切,“操持”;一为号韵七到切,“持也,又志操”。操字平、去两读,有动、名之分,平声为动词,“操持”义;去声为名词,“志操”义。从文句“松筠比操”来看,“操”在句中即为“操守”义,与《广韵》“志操”义相符,故“操”押去声,取号韵音义。“操”字该义项现代仍有保留,如“情操”、“节操”等,但已改读为平声。另外,从字形上看,查《北图》[5]15-39拓片字形作,其右部俗写介于“采”“来”之间,“操”字从构形上分析,《说文·手部》:“操,把持也。从手喿声。”从“喿”之字多俗作“?”或“叅”,《干禄字书》:“撡操,上俗下正。”[6]26从“来”为形近之讹,《全唐文补遗》[7]2-215释作“操”,不误。
  (5)《靳勖墓志》(仪凤〇一七)韵段三:“武深豹略,文穷鸡牖。百末浮樽,三微落帚。分荣铜墨,定交杵臼。纪厄郑辰,兴灾谢西。”[3]637“牖帚臼西”为入韵字,金恩柱归入“有蟹摄同用”例中[2]263。其中“西”属齐韵,与上声有韵之“牖帚臼”不协,查《北图》[5]16-72拓片作,分明为“酉”字,释作“西”为形近误植,“酉”属有韵,于韵正协,《全唐文补遗》[7]3-444释作“酉”,无误。“郑辰”与“谢酉”同义对文,“郑辰”典出《后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以谶合之,知命当终。有顷,寝疾。”[8]1211“谢酉”语出《晋书·谢安传》:“闻当舆入西州门,自以本志不遂,深自慨失,因怅然谓所亲曰:‘昔桓温在时,吾常惧不全。忽梦乘温舆行十六里,见一白鸡而止。乘温舆者,代其位也。十六里,止今十六年矣。白鸡主酉,今太岁在酉,吾病殆不起乎。’”[9]2076
  (6)《侯僧达墓志》(麟德〇四一)韵段四:“野风萧瑟,陇月徘徊。霜浓宿草,烟深夜室。泉扄一閟,千秋讵开。”[3]413“徊室开”为“入”韵字,金恩柱归入“灰咍臻摄同用”例中[2]283。按:“室”属质韵,与平声灰咍韵不协,查《北图》[5]14-139拓片可知“室”为“臺”之误,《全唐文补遗》[7]6-302作“臺”,不误。“臺”属平声咍韵,于韵正协。   (7)《孟孝敏妻陆氏墓志》(神龙〇三二)韵段一:“浩浩洪源兮火为正,芒芒始祖兮宇为姓。美彼秾华兮擅材令,灼若芙蕖兮甫行娉。奉悦就养兮承温清,结缨祗事兮先至性。”[3]1063“正性令娉清性”为入韵字,金恩柱以“清”为平声,归入“劲平声清同用”例中[2]153-154。按:此处“清”当为“凊”之异体字,从“氵”“冫”之字的俗写常混用不分,查《北图》[5]20-32拓片作,原刻亦作“清”字。“凊”字,《广韵》只有劲韵七政切一读,“温凊”,义为凉、冷,此处于音义正合。
  二、韵例的失误
  利用韵文材料作古音研究时,韵例的辨别是基础性工作,首先要把它的韵例搞清楚,否则不免把韵脚圈错,或是与珍贵韵例失之交臂,或是生造一些特殊韵例。清代学者江永在《古韵标准·例言》中强调:“古有韵之文亦未易读,稍不精细,或韵在上而求诸下,韵在下而求诸上,韵在彼而误叶此;或本分而合之,本合而分之;间或句散文而已为韵,或是韵而反不韵,甚则读破句、据误本、杂乡音,其误不在古人而在我。”[10]2
  (1)《郭君妻宋氏墓志》(龙朔〇六六)韵段:“矫矫高胤,峨峨茂族。迹彼曹书,基编汉箓。母义玉亮,妇德金声。冀采芳谇,宗子思宁。奄摧兰桂,俄迁高景。风吟树兮增悲,月临庭兮虚映。”[3]379金恩柱把“声(清)宁(青)景(梗)映(映)”看作一个韵段,归入其“清青上声梗去声映同用”例中[2]149。按:后两韵字“景”、“映”是转韵,与前部不合。此处铭文当分为三个韵段,分别协“族(屋)箓(烛)”“声(清)宁(青)”“景(梗)映(映)”。
  (2)《杜君墓志》(天宝〇七七)韵段:“日月晶明兮尚有倾缺,兰蕙芬馥兮能无荣枯。物复兮如斯,人复兮何叹。逝水兮纷注,攀辕兮罔及。”[3]1586金恩柱以“缺(屑)”“枯(模)”相押 [2]341。按:此文非韵。
  (3)《郑濆墓志》(咸通一一六)韵段二:“严霜兮霏霏,丹旐兮依依。北邙之颠兮閟清。辉慰二子之罔极,镂贞珉而与归。”[3]2469金恩柱以“閟清”于韵脚不合,将之改为“清閟”,“閟”为去声至韵,押入其它“霏(微)”“依(微)”“归(微)”韵字中[2]467。按:原铭文句读有误,当为“北邙之颠兮閟清辉。慰二子之罔极,镂贞珉而与归。”“辉”为平声微韵,与其它微韵字正协。
  (4)《公孙孝迁及妻王氏墓志》(开元四二三)韵段:“肃肃我氏自文王,绍生厥德内含章。沉谋宏略武莅职,令名垂世寿不长。河南洛北兮邙山上,万古森森兮松栢行。”[3]1450金恩柱以“上”为上声养韵,与“王章长行”相押[2]322。按:“上”字非韵字,不入韵。
  (5)《孙嗣初妻韦氏墓志》(大中一六一)韵段:“呜呼!窀穸之事,日月有时,龟筮叶吉,权窆于斯。呜戏!明灵幽音蹔闭归,祔之期以俟通岁。”[3]2377金恩柱以“岁”为去声祭韵,押入其它“时(之)”“斯(支)”“归(微)”韵字中 [2]466。按:《唐代墓志汇编》原文标点有误,金恩柱承袭释文标点错误而引起韵字混乱。后句当断句为:“呜戏明灵,幽音蹔闭。归祔之期,以俟通岁。”故后句为“闭(霁)”与“岁(祭)”相押,前句为“时(之)”“斯(支)”相押。
  (6)《桓归秦墓志》(开元一一九)韵段一:“硕人其颀,曷以畀之。君子不器,郡以莅之。”[3]1236-1237金恩柱以“颀”为首句入韵,与“畀(至)”“莅(至)”去声至韵相押[2]362。按:本句“颀”不入韵。因其后句“海沂之康,实頼无疆。淮楚之式,终然允臧。先人后己,鸿飞遵沚。居宠履危,鸡鸣不已。退耕无戚,进德罔喜。书不云乎,易之有矣。且执匪并,修身贱名。天地一指,金石独情。座袭侯伯,门傅簪缨。终日无事,游心太清。良人猒猒,德音秩秩。时哉不与,命也何疾。奄去书台,长归泉室。庶馨香兮不泯,等天地兮终毕。”转韵首句皆未入韵。
  三、韵字的异读
  唐代诗文中韵字在声调方面存在一字异读现象,这些异读韵字具有两读甚至三读而意义或同或异,给研究者判断韵字音义造成很大的麻烦。对于这些异读韵字,不少研究者往往依据其后代通行的读音,而忽略了当时还有的其它音读,从而产生不好结果。例如:
  (1)《段君妻张女羡墓志》(贞观〇〇六)韵段五:“柴容既毁,参命亦伤。岵山徒陟,寥草空望。玄英日短,黄扄夜长。垄风萧瑟,松槚凄凉。”[3]13协“伤望长凉”,金恩柱以“望”为去声漾韵,与“伤长凉”平声阳韵字相押,归入“阳去声漾同用”例中[2]166。按:“望”字,《广韵》两收,一为阳韵武方切,“看望”;一为漾韵巫放切,“看望”。“望”字平去义同,今只读去声。此处“望”当取平声音,与其它阳韵字相协。
  (2)《崔君妻李氏墓志》(开元〇二七)协“□昌□芳光良□纲章锵洋张房姜彰觞场肓凉裳堂藏苍阳傍香行伤芳茫浪”[3]1171,“浪”字押入平声阳唐韵,铭文作:“痛九泉兮窅茫茫,悲万古兮涕浪浪。”金恩柱以“浪”为去声宕韵,归入其“阳唐去声宕韵同用”例中[2]322。按:“浪”字,《广韵》有平声唐韵、去声宕韵两读。平声鲁当切义为“沧浪,水名”,去声来宕切义为“波浪、谑浪、游浪”等义,大致有名、动之别。无论平去,用《广韵》所载诸义来解释原文“悲万古兮涕浪浪”均不合适。《集韵》平声唐韵卢当切“浪”字“沧浪,水名”下增“浪浪,流皃”一义,“浪浪”语出《离骚》“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王逸章句:“浪浪,流貌。”王注即为《集韵》之所本。故此处“浪”当取《集韵》平声唐韵下之新增音义。
  (3)《李智墓志》(麟德〇三五)韵段:“远齐风彩,秋菊春兰。耀华无几,芝焚蕙歎。空赡修陇,皃悴情栾。玄堂下肃,松槚上干。”[3]419协“兰歎栾干”,金恩柱以“歎”为去声翰韵,与其它寒桓韵字相押,归入“寒桓去声翰同用”例中[2]202。按:“歎”字,异体又作“嘆”,《广韵》两收,寒韵他干切,“嘆,长息。与歎同。”又翰韵他旦切,“歎,歎息。嘆,上同。”《集韵》寒韵他干切,“歎嘆,太息也。或从口。”又换韵他案切,“歎?,《說文》吟也。籀不省。通作叹。”“歎”字平去义同,此处取其平声音,与其它寒桓韵字相押。   (4)《柏虔玉及妻李氏墓志》(开元三〇九)韵段:“北邙山兮墓攒攒,松栢吟风兮日夜寒。哀哀孝子兮捧悬棺,万岁千年兮丘垄残。”[3]1371协“攒寒棺残”,金恩柱以“攒”为上声缓韵,押入其它平声寒桓韵中[2]338。按:“攒”字,《广韵》有去声两读,翰韵则旰切,“讼也”;换韵在玩切,“聚也”。《集韵》四收,桓韵祖官切,“治择也”;缓韵子罕切,“折也”;换韵则旰切,“聚也”;又换韵徂畔切,“聚也”“穿也”。《中原音韵》只收于桓欢韵平声阳,这种改变反映了宋元以前的平去二读,宋元以后平声一读逐渐占主导的演变。此处当取平声音,与其它寒桓韵字相押。
  (5)《敬昭道墓志》(开元二二二)韵段三协“漫寒澜欢棺”[3]1311,“漫”字与其它平声寒桓韵相押,铭文作:“东岱悠悠兮路漫漫,北原弥迤兮郊丘寒。”金恩柱以“漫”为去声换韵,归入“换平声寒桓同用”例中[2]339。按:“漫”字,《广韵》只有换韵莫半切一读,义为“大水”。《集韵》桓韵谟官切,“水广大皃”;又换韵莫半切,“水败物也。一曰大水皃。一曰徧也。”可知漫字有平去两读,今只读去声。此处取平声音,与其它寒桓韵字相押。
  (6)《崔佑甫墓志》(建中〇〇四)协“涯华多颇嘉咊歌何那阿”[3]1824,“那”字与其它平声佳戈歌韵相押,铭文为:“宠赠斯崇,哀荣则那。”[3]1824金恩柱以“那”字为去声箇韵,归入其“麻蟹摄果摄同用”例中[2]427。按:“那”字,《广韵》有平声歌韵、去声个韵两读,平声诺何切为“何也,都也,于也,尽也,多也。”等义,去声奴个切,为语助词。铭文“哀荣则那”之“那”出自《诗经·小雅·桑扈》:“不戢不难,受福不那。”毛传:“那,多也;不多,多也。”故此处“那”当取《广韵》平声歌韵音义。
  (7)《戚高墓志》(中和〇〇八)韵段一:“蕣之华,蜉之蝣。石之火,水之沤。四之质,难久留。”[3]2512协“蝣沤留”,金恩柱以“沤”为去声,与其它平声侯韵字相押[2]474。按:“沤”字,《广韵》有平声侯韵、去声候韵两音。平声乌侯切义为“浮沤”,去声乌候切义为“久渍也”。“沤”字平去两读,有名、动之别,平声为名词,去声为动词。从文句“石之火,水之沤”看,“沤”在句中即为“水中浮泡”义,与《广韵》“浮沤”义相符,故“沤”押平声,取侯韵音义。
  (8)《郑恕己墓志》(大中一二一)韵段一:“一去冥冥长夜台,扄门一闭更无开。两剑双兮一时殁,孤子哭兮泪漼漼。”[3]2346协“台开漼”[2]480。按:“漼”《广韵》只有贿韵七罪切一读,义为“水深皃”。《集韵》增灰韵昨回切,“漼溰,雪霜积聚皃。”此处“漼”当取平声灰韵音,“漼”字与其它“摧哀皑苔埃”韵字相押。《文选·吊魏武帝文》:“执姬女以嚬瘁,指季豹而漼焉。”李善注:“漼,泣涕垂貌。”唐孟郊《秋怀》诗:“夫子失古泪,当时落漼漼。”
  (9)《孙君妻张氏墓志》(大中〇四二):协“蕤仪嬉比遗时期龟差宜兹”,“比”押入平声支脂之韵,铭文为:“载吉其梦兮举宗同嬉,倐跌姜迹兮与孟为比。”[3]2281金恩柱误以“比”为上声旨韵[2]466。其实“比”字,《广韵》脂韵有疏夷切一读,义为“和也”“并也”。此处取平声音,支脂之合韵。
  (10)《王君妻张惠墓志》(显庆〇三三)韵段三:“兰菊实摧,朝光黯耀。珠碎夕晖,壁沉夜照。去此华京,祔兹危嶠。汉月空霏,松风独摇。”[3]250协“耀照嶠摇”,金恩柱以“嶠”“摇”为平声,与去声笑韵相押[2]295。按:“嶠”字 ,《广韵》笑韵渠庙切,“山道。又山锐而高。又音乔。”平声宵韵无“嶠”字,但宵韵渠娇切下收有“?”字,“?,亦作峤,山锐而高。”“摇”字,《广韵》宵韵余昭切,“动也,作也。”又笑韵弋照切,“摇动”。“嶠”“摇”平去义同,此处当取去声音,与去声效相协。
  (11)《慕容氏墓志》(贞观〇四七)韵段三:“郁郁佳城,萧萧杨吹。索盖空□,白驹徒萃。望旃增悲,幽坟潸泪。一疾泉门,万龄幽邃。”[3]39协“吹萃泪邃”,金恩柱以“吹”为平声,押入去声至韵中[2]242。按:“吹”字,《广韵》两读,支韵昌垂切,“吹嘘”;又寘韵尺伪切,“鼓吹也”。本义为撮口出气,引申为吹嘘,风吹。“吹”字石刻铭文用韵表现为平去义同,此处“吹”当取去声音,与其它至韵字相押。
  (12)《杨敏墓志》(贞观〇〇五)韵段五:“伐叛芒洛,粮漕攸司。千鲈涌浪,万庾盈坻。七旬苗格,六合邕熙。赏勤举善,光□赞治。政成朞月,来晚去思。”[3]12协“司坻熙治思”,金恩柱以“治”为去声,与其它平声脂之韵相押[2]243。按:“治”字,《广韵》三收,之韵直之切,“水名,理也”;至韵直利切,“理也”;志韵直吏切,“理也”。“治”平去义同,今只读去声。出处“治”当取平声音义,与其它脂之韵字相押。
  (13)《王玉儿墓志》(贞观〇五三)韵段:“孝息哀深,顺孙悲恸。曩日欢迎,兹晨啼送。薤露凄切,亲知伤痛。三光既阻,九泉希从。”[3]43协“恸送痛从”,金恩柱以“从”为平声,与其它送韵字相押[2]181。按:“从”字,《广韵》三读:锺韵“疾容切”,“就也。又姓。”又锺韵“七恭切”,“从容”;又用韵“疾用切”,“随行也。”此处当取去声音义,正与其它“送”韻字相押。
  (14)《于贲墓志》(景龙〇一四)韵段四:“煞敌为果,智果为毅。勇冠远图,才宏壮气。方将万里,坐通荣贵。谁期九原,行当凄欷。”[3]1088协“毅气贵欷”,金恩柱以“欷”为平声,与其它未韵字相押[2]256。按:“欷”字,《广韵》两收,微韵香衣切,“歔也”;未韵许旣切,“歔欷”。“欷”字平去义同,今只读平声。此处“欷”当取去声音,与其它未韵字相押。
  (15)《马怀素墓志》(开元〇七四)韵段一:“益佐理水,功施生人。羡于马服,守赵却秦。东京戚贵,南郡儒珍。德先惟永,弈弈振振。”[3]1206协“人秦珍振”,金恩柱以“振”为去声震韵,与其它平声真韵相押[2]347。按:“振”字,《广韵》两收,真韵职邻切,无释义;震韵章刃切,“奋也,裂也,举也,整也,救也。”《集韵》真韵之人切,义为“振振,盛也,奋也,厚也。”“振振”一词语出《诗经·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毛传:“仁厚也。”马瑞辰通释:“振振,谓众盛也。”《经典释文》:“振,音真。”文句“弈弈振振”与《集韵》平声“真”韵音义相符。   (16)《段贞墓志》(开元四〇六)韵段:“才□洪腾,功名么麽。时不与兮行果。父兮頋我,母兮育我。欲报德兮无可。掩玄泉兮松栢烟生,哀哀孝子兮泪墜。”[3]1436金恩柱以“么”戈韵,与其它上声果哿韵相押[2]382。按:“墜”字不入韵,或为“堕”之误。“麽”,或作“麼”,《广韵》果韵亡果切,“幺麼,细小。”《集韵》支韵忙皮切、戈韵眉波切、果韵母果切三切,皆为细小义,其中忙皮切为“糜”的异体字。此处当取上声音读,与其它果哿韵字相押。
  (17)《慕容君妻张顺墓志》(圣历〇三五)韵段四:“能循法度,尤工组絍。名教成质,孝友因心。寝息班诫,左右张葴。”[3]953协“絍心葴”,金恩柱以“絍”为去声沁韵,与其它侵韵字相押[2]307。按:“絍”字,《广韵》两收,侵韵如林切,“织任,亦作?。”沁韵汝鸩切,“识纳,亦作纴、?。”“纴”字平去义同,皆为“纺织”义,今只读去声。此处“絍”去平声音,与其它侵韵字相押。
  (18)《司马道墓志》(仪凤〇二三)韵段三:“积善无征,孤贞有谅。梦楹忽兆,藏舟河壮。一罢琴书,永遗髙尚。松竹结耸,山阿空防。”[3]641协“谅壮尚防”,金恩柱以“防”为平声,与其它去声漾韵字相押[2]170。按:“防”字,《廣韵》两收,阳韵符方切,“防御也,堤防也”;漾韵符况切,“守御也。”“防”字平去义同,今只读平声。此处“防”当取去声音,与其它漾韵字相协。
  (19)《李爽及妻郑氏墓志》(总章〇二〇)韵段六:“政宣明允,时推公望。纡绂礼闱,延裾武帐。抑扬师表,云为宗匠。日坠乌飞,空摧鹏扬。”[3]495协“望帐匠扬”,金恩柱以“扬”为平声,押入其它去声漾韵字中[2]170。按:“扬”字,《广韵》两收,阳韵与章切,“风所飞扬”;漾韵余亮切“风飞”。“扬”字平去义同,今只读平声。此处“扬”当取去声音,与其它漾韵字相协。
  (20)《广惠塔铭》(大中一五〇)韵段一:“四流易染,万类难化。世同惊飙,色如奔马。非习调御,孰明般若。非习能仁,宁有喜舍。”[3]2368协“化马若舍”,金恩柱以“若”为入声药韵[2]486。按:“若”字,《广韵》三读,麻韵人賖切,“蜀地名”;马韵人者切,“干草,般若,复姓”;药韵而灼切,“如也,顺也,汝也,辝也,杜若,姓氏”。文句“孰明般若”与《广韵》上声音义相符合,故此处“若”取上声音义。
  (21)《孔君及妻王氏墓志》(大顺〇〇二)韵段:“府君行坚,立性难□。为情昊澣,语无宿言。济人拔苦,慈善心宽。轜车启路,坟座髙原。闾里伤叹,朋友追攀。骨肉相送,六亲哀怨。孤坟寂寂,悲风落然。一往归于蒿里,永别万岁千年。”[3]2323协“坚□言宽原攀怨然年”,金恩柱以“怨”为去声,与其它桓删元仙韵相押[2]451。按:“怨”字,《广韵》元韵于袁切,“怨雠”;又愿韵于愿切,“恨也,《说文》恚也。”《集韵》收平去两读,分别注为“仇也,恚也”、“恚也”。怨字平去义同,今只读去声。此处当取平声音。
  (22)《张椅墓志》(天宝一五五):“平原坦兮神与穴,灵龟告余祚来裔。入声阳台真人示之决,万叶繁昌期不絶。”[3]1640协“穴裔决绝”,金恩柱以“裔”为去声祭韵,归入“薛屑蟹摄同用”例中[2]342。按:“裔”字原碑文下有自注音作(入声),金恩柱失察,故此处当取入声音。
  四、其它
  另外,还有些韵文中异调相押现象的产生,是由于研究者犯了释文的讹误、韵例的误判和韵字的异读中的两种或三种错误而导致的。如:
  (1)《苗蕃妻张氏墓志》(会昌〇〇三)协“云泉人贤宣温仁顽延天翰?存”[3]2212,金恩柱以“翰”为去声,与其它平声字相押,同时割裂韵段,以“云泉人贤宣温仁”“顽延天翰?存”为两个韵段[2]451、459,“?”《唐代墓志汇编》误作“溅”,金恩柱沿误。按:“翰”字,《广韵》两读:寒韵胡安切,“天鸡羽,有五色。”又翰韵侯旰切,“鸟羽也。高飞也。亦词翰。”翰字平去义同,今只读去声。铭文为:“扬休阐淑兮,沥血濡翰。”此处当取平声音,与其它平声字相押。
  (2)《王豫墓志》(神功〇〇七)韵段一:“玉惟温润,珠有明洁。允矣吾甥,矫然世絶。艺摭龙颔,才探虎穴。雅量堂堂,贞规烈烈。小年擢秀,大成萎哲。急景霜凋,驰波电阅。邓林全瘣,干将中折。乘马连嘶,涂车委辙。悯附罗于松径,悲束楚于岩屺。孤兽咆而荒陇寒,扬鸟思而穷泉咽。”[3]918入韵字应为“洁絶穴烈哲阅折辙岊咽”,韵字属薛屑同用例,但金恩柱以“屺”为上声止韵,“咽”为去声霰韵,归入其“止山摄同用”例中[2]252,把“洁絶穴烈哲阅折辙”归入“薛屑同用例”中[2]212。
  按:“屺”当为“岊”之俗字。查《北图》[5]18-116拓片作,为“?”之俗字,《说文·山部》:“?,陬隅,高山之节。从山从卪。”《广韵·屑韵》:“,高山皃。”《龙龛手镜·山部》:“?,岊的俗字。”“?,同?。”《正字通·山部》:“?,同岊。《沂原》作?,《六书故》作?。”此字小篆作,“岊”字构件“巴”为“卪”的俗写,正字当为字。“屺”因字形相近,典籍中常常混同,如《集韵·止韵》:“屺,亦书作?。”楷化字卪(卩)、巴、己、已、巳、?等形,区别性降低多混用,可参见《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字形表》[11]危、色、邑、芭、芑、圮、犯、范等字形结构。又,《樊玄纪及妻范氏墓志》(咸亨〇一四)[3]518协“子芭里址已”,“芭”当为“芑”之误。《孙义普墓志》(文明〇〇一)[3]715韵段三协“理耻里泛”,“泛”当“汜”之误。以上诸例,可资比堪。
  虽然诗文的押韵研究是音韵学研究最为基础的工作,但仍然需要仔细地研读相关文献。历代出土石刻铭文材料,绝大部分都有拓本传世,对于这部分研究者应以图版拓片为底本,认真做好文字释读和校勘工作。尽力避免因释文的讹误、韵例的误判和韵字的异读等造成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些可能涉及区域方言特征的异调相押现象,研究者需持更审慎的态度。
  注 释:
  [1] 李荣:《音韵存稿》,商务印书馆,1982年。
  [2] 金恩柱:《唐代墓志铭用韵研究》,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8年。
  [3] 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4] 刘本才:《<唐代墓志汇编>铭文校点献疑》,《宁夏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5] 北京图书馆金石组:《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
  [6] (唐)颜元孙:《干禄字书》,商务印书馆,1936年。
  [7] 吴刚:《全唐文补遗》,三秦出版社,1994-2007年。
  [8] (南朝)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
  [9] (唐)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
  [10] (清)江永:《古韵标准》,中华书局,1982年。
  [11] 臧克和:《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字形表》,南方日报出版社,2010年。
其他文献
探索过氧化苯甲酰合成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及其用量对合成质量的影响,并选择最佳的表面活性剂及其用量,以得到较高的产率及纯度。本实验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所得
我院自1985年10月至1988年12月,采用脑立体定向技术治疗震颤麻痹53例,61次手术,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6例,女17例。年龄36~76岁,平均56岁,其中≥65岁14例
介绍了氯化溴地在盐酸和卤代烃的多相介质中合成2,4,6--三溴苯酚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合成TBP的影响。确定了优惠工艺条件,并提出了产品的后处理方法。
摘要:文章对利川(谋道)方言的介词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利川(谋道)方言的介词共有42个,按照功能/语义的不同,可分为四类:(一)处所、时间类,(二)对象类,(三)工具、依据类,(四)原因、目的类。利川(谋道)方言的介词与普通话或周边西南官话的介词差别都不大,与100多年前的西南官话的介词相比变化也不大,但利川(谋道)方言的介词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關键词:利川方言;谋道;介词中图分类号:H317 文
新中国的城市发展进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集中表现在差异化的城市发展制度安排上,例如城乡户籍制度、土地公有制度和城镇行政等级制度,成就了中国城市化低成本、高速度、有
广东省水泥与混凝土行业机构联合年会于2009年10月15~16日在佛山市三水花园酒店召开。本次年会主题为:“形势、机遇、交流、促进”。
综合利用棉花副产品夏英彪,王发英(合肥省化工研究院,合肥230041)(合肥省化工供销公司,合肥230011)棉花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对国计民生关系极大。棉花副产品(棉花壳、棉籽、棉短绒、棉籽壳
从惠州市经贸局获悉,经相关部门初步统计,去年惠州市能源消费总量1150.17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分别下降6.77%和13.2%。
摘要:里耶土家族人口中姓氏最多的是彭姓,但彭姓的结构复杂,支系较多,字派和节日是其区分与认同的主要方式。里耶彭姓字派和节日承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关键词:里耶彭姓;字派;节日中图分类号:K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9)04-0024-03  字派和节日在土家族家族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字派在土家族民间有多种称谓,或字
<正> 金属在进行钻孔、磨削、改丝、铰孔及锯截等机械加工中,刀具与工件摩擦所产生的热量,可使刀具和工件的温度高达900℃,这不仅会加速刀具磨损,降低使用寿命,而且会造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