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對大学生而言,就业并不意味着就是简单地找一份工作,还与学生后期的人生发展与职业理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就业观是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体现,对大学生未来职业发 展的理想以及就业认知和就业心态及其后期在职场上所体现出的态度和修养也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观的现状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主要问题、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就业观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观的现状分析
1.当代大学生就业观自主性增强。
首先体现在学生获取就业信息渠道,大大增加,特别是互联网招聘,学生开始自己选择就业单位,就不一定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其次有的大学生宁愿不工作,也要等待找专业对口,心仪的岗位。
2、就业观较为灵活。
他们的思想更加灵活,就业选项更加多元化,当前部分大学生已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例如有的自主创业,有的把目光找准成长潜力好的小公司、小企业,把自身的价值实现寄希望于公司企业的发展。
3、就业观片面强调个体利益
当前大学生更加注重个体利益的实现。有的学生注重片面追求物质上的利益,将工作环境优越与否、收入的水平作为衡量就业的标准,强调个性的需求,而不注重社会利益的实现,在把握个体利益和社会贡献值之间,明显偏向于个体。例如在现实的就业观念中,许多学生选择大城市、省会城市而不是小城市,选择城镇而非农村,选择沿海地区而非内陆地区,尤其是面对到农村去的政策号召,较少有人真正响应,只是在没有其他机会时才会被动选择,否则根本不进行考虑。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1、自身能力与社会所需不符,就业期望值过高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大学生的依赖性越来越强,闯劲越来越少.那些从小备受呵护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范围就选定在省内省会城市或家乡,人为地减少了就业面,他们理想把就业目标定位在经济条件好,福利待遇高的大企业,大城市或发达地区,向往高职位.高起点、高收人,然而就业期望值与社会实际之间形成较大的反差。
2、缺少职业规划,就业目标不清
近几年,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在不断的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但是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仍然不完善,虽然很多大学生认识到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对自已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没有真正结合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需要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制订促进自我发展的计划,没有明确就业方向和目标,在择业过程中,片面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择业目标模糊且倾向于短期性,仅把第一份工作当成一个眺板.当做-种谋生的手段,急功近利,随波逐流,没有切实考虑白我职业能力,忽略职业发展前景,很难找到一份真正适合的工作。
3、社会责任意识不够,功利心突出
受市场经济趋利性的影响,同时由于缺少社会实践经验的指导,很多大学生就业时,功利心十分的突出.同时社会价值观念也十分的淡化,这些思想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行动,让他们行为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所以这也很难让大学生们去真正的履行对国家以及对社会的相应的责任。例如部分大学生在就业中表现出社会责任感淡薄,缺少公平竞争意识、团队协作精神.艰苦奋斗的品质,就业观呈现出多向性和不稳定性,严重影响了学校和就业单位正常工作的开展。
三、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就业观对策
1、宣传就业政策,
加强毕业生思想引导,为毕业生树立正确、科学端正的就业观,高校首先应加强就业政策的解读和宣传.注重毕业生思想引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就业工作推进会.互联网平台等多种方式积极宣传国家出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让每一名毕业生 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用好政策。通过挖掘和树立就业典型来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端正的就业观。
2、优化国家政策环境,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以积极的政策和措施来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首先,加快劳动和人事制度改革,打破地区璧垒和行业壁垒,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就业拓展更大的空间。要完善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将大学生就业工作纳人社会就业总体规划,建立待业就业登记制度和职业能力培训制度,为暂缓就业和隐性就业的毕业生提供必要的社会服务和医疗.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解除毕业生后顾之忧,使毕业生的就业权益得到保障。
3、就业指导的改革
首先要增强就业指导部门的独立性和服务性,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成为独立的机构,而非隶属于其它部门,就业指导决不能安于目前行政安置的现状,也不能纳于德育工作机构,它不仅应该向学生提供生涯规划设计与指导以及就业信息服务,而且要与社区,研究部门及用人单位保持积极合作,以充分发挥就业指导的专业性和服务性。
[参考文献]
[1]文丰安.新时期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形成的因素分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7).
[2]常海波。邹本俊,刘波.大学生择业观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科技信息,2010(23):697.
[3]严玉明.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内涵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7(06):5-9.
[4]卢东升.浅议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0].科技资讯,2011,(7).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观的现状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主要问题、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就业观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观的现状分析
1.当代大学生就业观自主性增强。
首先体现在学生获取就业信息渠道,大大增加,特别是互联网招聘,学生开始自己选择就业单位,就不一定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其次有的大学生宁愿不工作,也要等待找专业对口,心仪的岗位。
2、就业观较为灵活。
他们的思想更加灵活,就业选项更加多元化,当前部分大学生已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例如有的自主创业,有的把目光找准成长潜力好的小公司、小企业,把自身的价值实现寄希望于公司企业的发展。
3、就业观片面强调个体利益
当前大学生更加注重个体利益的实现。有的学生注重片面追求物质上的利益,将工作环境优越与否、收入的水平作为衡量就业的标准,强调个性的需求,而不注重社会利益的实现,在把握个体利益和社会贡献值之间,明显偏向于个体。例如在现实的就业观念中,许多学生选择大城市、省会城市而不是小城市,选择城镇而非农村,选择沿海地区而非内陆地区,尤其是面对到农村去的政策号召,较少有人真正响应,只是在没有其他机会时才会被动选择,否则根本不进行考虑。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1、自身能力与社会所需不符,就业期望值过高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大学生的依赖性越来越强,闯劲越来越少.那些从小备受呵护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范围就选定在省内省会城市或家乡,人为地减少了就业面,他们理想把就业目标定位在经济条件好,福利待遇高的大企业,大城市或发达地区,向往高职位.高起点、高收人,然而就业期望值与社会实际之间形成较大的反差。
2、缺少职业规划,就业目标不清
近几年,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在不断的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但是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仍然不完善,虽然很多大学生认识到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对自已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没有真正结合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需要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制订促进自我发展的计划,没有明确就业方向和目标,在择业过程中,片面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择业目标模糊且倾向于短期性,仅把第一份工作当成一个眺板.当做-种谋生的手段,急功近利,随波逐流,没有切实考虑白我职业能力,忽略职业发展前景,很难找到一份真正适合的工作。
3、社会责任意识不够,功利心突出
受市场经济趋利性的影响,同时由于缺少社会实践经验的指导,很多大学生就业时,功利心十分的突出.同时社会价值观念也十分的淡化,这些思想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行动,让他们行为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所以这也很难让大学生们去真正的履行对国家以及对社会的相应的责任。例如部分大学生在就业中表现出社会责任感淡薄,缺少公平竞争意识、团队协作精神.艰苦奋斗的品质,就业观呈现出多向性和不稳定性,严重影响了学校和就业单位正常工作的开展。
三、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就业观对策
1、宣传就业政策,
加强毕业生思想引导,为毕业生树立正确、科学端正的就业观,高校首先应加强就业政策的解读和宣传.注重毕业生思想引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就业工作推进会.互联网平台等多种方式积极宣传国家出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让每一名毕业生 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用好政策。通过挖掘和树立就业典型来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端正的就业观。
2、优化国家政策环境,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以积极的政策和措施来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首先,加快劳动和人事制度改革,打破地区璧垒和行业壁垒,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就业拓展更大的空间。要完善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将大学生就业工作纳人社会就业总体规划,建立待业就业登记制度和职业能力培训制度,为暂缓就业和隐性就业的毕业生提供必要的社会服务和医疗.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解除毕业生后顾之忧,使毕业生的就业权益得到保障。
3、就业指导的改革
首先要增强就业指导部门的独立性和服务性,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成为独立的机构,而非隶属于其它部门,就业指导决不能安于目前行政安置的现状,也不能纳于德育工作机构,它不仅应该向学生提供生涯规划设计与指导以及就业信息服务,而且要与社区,研究部门及用人单位保持积极合作,以充分发挥就业指导的专业性和服务性。
[参考文献]
[1]文丰安.新时期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形成的因素分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7).
[2]常海波。邹本俊,刘波.大学生择业观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科技信息,2010(23):697.
[3]严玉明.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内涵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7(06):5-9.
[4]卢东升.浅议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0].科技资讯,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