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新生儿患呼吸窘迫综合征风险差异的研究

来源 :国际儿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bieq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双胞胎新生儿患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风险差异及原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328例双胞胎新生儿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卡方及t检验、等级相关检验等.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胎龄(OR=1.367,P=0.040)、出生体质量(OR=1.416,P=0.013)、Apgar评分(OR=5.054.P=O)是RDS主要危险因素;卡方检验发现双胞胎之间患RDS有差异(γ2=10.370,P=O.001);等级相关检验发现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及呼吸频率与RDS相关;t检验发现病例组双胞胎之间Apgar评分(t=3.766,P=0)、呼吸频率(t=3.528,P=0.001)有显著差异,而出生体质量、入院体温、心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双胞胎之间患RDS风险有差异,双胞胎第二婴具有更高风险,这可能与其更易发生窒息有关。

其他文献
脓毒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不同于既往的败血症或菌血症,具有更加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其发病机制复杂,包括促炎/抗炎因子平衡失调、肠道细菌易位、免疫抑制、相关信号通路激活等.进一步对脓毒症发病机制的研究是探索脓毒症治疗新方法的理论基础.该文就脓毒症的诊断、发病机制、治疗原则及常见病毒感染所致脓毒症进行综述。
目的 研究Evi1基因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表达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2010年12月至2013年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儿科血液病区262例ALL EVI1基因的表达及免疫表型,比较EVI1基因表达阳性与表达阴性患儿的免疫表型及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262例ALL患儿
双酚A(bisphenol A,BPA),是一种类似雌激素活性作用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工业化合物之一.研究证实长期暴露于BPA可以引起肥胖、性早熟、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等.IR指胰岛素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的发生.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发现BPA可以通过影响胰岛β细胞功能、葡萄糖转运及脂联素分泌引起IR.该文旨在对
小儿急性肺损伤(ALI)及ALI的严重形式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特征是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壁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可以促进肺泡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也可以提高血管通透性.因此,VEGF可能成为一种反映ALI病理和(或)肺损伤及修复状况的生物学指标.该文对VEGF及其受体的基本生物学特性、VEGF与ALI相关的动物及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小儿脑梗死病因众多,有脑血管畸形、自身免疫性脑血管炎、感染、外伤及血液的高凝状态等.小儿颅脑发育不成熟,是外伤性脑梗死的高危人群.小儿外伤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依赖动态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时行头颅CT、MRI检查,尤其是MRI的弥散加权像对判断脑梗死的急性期更为敏感.小儿外伤性脑梗死部位以基底节区多见,梗死病灶多较小.小儿外伤性脑梗死多以保守治疗为主,如能早期诊断与治疗,较成人外伤性脑梗死预后好。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不仅促进血管的发生和生长,而且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其中涉及的机制较广泛,该文主要从VEGF促进新的神经细胞的发生和成熟、增加缺氧缺血脑区新生血管的数量、抵抗受损神经细胞的凋亡、抵抗氧自由基的氧化以及增加脑内血糖转运等方面来阐述VEGF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成年人领域的研究证实,脑钠肽及N末端脑钠肽同心力衰竭密切相关,已成为心力衰竭诊断、指导治疗、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该文主要综述小儿脑钠肽及N末端脑钠肽的正常值范围及其在小儿心血管疾病临床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检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血流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40例HSP患儿肾主动脉、叶间动脉、弓状动脉肾血流动力学变化,以3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同时检测HSP患儿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HSP组患儿肾主动脉和叶间动脉收缩期最大峰值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谷值血流速度(Vmin)和阻力指数(RI)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弓状动脉Vmax、V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全身性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最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疾病,临床上在过敏性紫癜病程中(多数6个月内)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即可诊断。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发病机制可能与感染、过敏、免疫异常、免疫损伤等有关。提高对儿童紫癜性肾炎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患儿预后具有很大的影响。
目的 分析化脓性扁桃体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门急诊413例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咽拭子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出的致病菌进行药敏测试.结果 413例标本中咽拭子培养阳性139例,阳性率33.7%,其中化脓性链球菌114例,占致病菌株82.1%.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7例)、肺炎链球菌(6例),流感嗜血杆菌(2例).在儿科临床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