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尾状叶血管瘤破裂纱布压塞治愈一例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kstar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使用FasT-Fix技术治疗膝半月板水平 Ⅲ 度撕裂的有效性。方法2010年6月– 2013年6月在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技术对12例半月板水平Ⅲ度撕裂患者进行垂直褥式缝合,其中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34.7岁。所有患者合并前交叉韧带(ACL)断裂,术前Lysholm评分为(64.9±9.4)分。关节镜下先修补半月板,并重建ACL。术后6~18个月(平均12个月)二次镜检评估半月板
期刊
目的通过影像解剖学研究探讨国人后路经枕骨髁螺钉固定的最佳置钉参数。方法通过随机抽样选取12具成人枕颈部尸体标本,CT扫描测量枕骨髁的长度、宽度,舌下神经管下缘至枕骨髁下缘的垂直距离,在枕骨髁中轴面、矢状面上测量最长轴线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和与颅底切线的夹角等,然后根据测量结果指导置钉,通过大体观察和影像学验证置钉准确性及安全性。结果术前枕骨髁高度、宽度的测量结果提示适合置入直径为4.0 mm双皮质螺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 2011年12月收治的5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13例;年龄20~80岁,平均41岁。44例采用前路手术复位固定融合,其中4例强直性脊柱炎和2例颈椎极不稳定患者,行前路固定融合+后路固定融合。2例强直性脊柱炎因极度屈颈体位限制,无法行前路手术而采取后路减压复位固定融合术。2例陈旧性骨折先行后路
目的建立一种损伤较小的兔气管插管方式,提高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模型质量。方法选择大耳白兔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麻醉后直接气管插管(A组)、麻醉后切开逆向气管插管(B组)、麻醉后经皮穿刺逆向气管插管(C组),每组10只。静脉注射氯化琥珀胆碱后,在呼气末夹闭气管插管。当达到心搏骤停标准后,维持5 min,然后开始进行常规心肺复苏,观察复苏前后动脉血压变化、心搏骤停后综合征发生情况和存活时间。结果
期刊
目的探寻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出现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PVP和PKP患者108例(114个椎体)。根据是否出现骨水泥渗漏将患者分为骨水泥渗漏组(32例)和无骨水泥渗漏组(76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一次性治疗椎体的个数、伤椎解剖位置、术式选择(PKP或PVP)、椎体后壁的完整性、穿
目的探讨Ilizarov骨延长和骨搬移技术治疗下肢长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llizarov骨延长和骨搬移技术治疗的下肢长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患者42例,其中股骨感染13例,胫骨感染29例。30例行病灶清除+骨折断端加压+干骺端延长治疗,12例行病灶清除+骨搬移技术治疗。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48个月[(15.0±4.5)个月]。其中38例手术感染得到Ⅰ
期刊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在胫腓骨骨折术后早期感染中的应用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采用VSD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早期感染患者19例,其中男13例,女6例;年龄26~57岁[(37.0±5.3)岁]。其中单纯胫骨骨折4例,单纯腓骨骨折2例,胫腓骨双骨折13例;开放骨折13例,闭合骨折6例。所有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14~21 d [(18.0±3.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