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论视域下的需要概念及其当代启示

来源 :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l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继承和超越了德国古典哲学对主客体关系的理解。一方面,现实的个人是通过社会历史的发展直观自身的本质对象。由于对象是人实践创造的外化物,主体的需要构成主体对象性关系的桥梁,因此需要主体本身就具有社会性。另一方面,价值是社会发展中可通约的关系性存在。因此,构成价值基础的需要只能是主体的社会需要,而不可能是其生物性与特殊性需要。正确理解需要概念对于惩治腐败、化解生态危机以及贫富分化问题都有巨大的启示。 Marx inherits and surpasse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in the classical German philosophy. On the one hand, the realistic individual is the object of his own intuition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history. Because the object is the externalization created by human practice, the need of the subject forms a bridge between the sexual relations of the subject and the subject itself needs to be social. On the other hand, value is a universally accessible relational existence in soci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needs that form the basis of value can only be the social needs of the subject, but not the biological and peculiar needs.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need has great implications for punishing corruption, resolving the ecological crisis and separating the rich from the poor.
其他文献
伯特尔·奥尔曼对马克思辩证法的重构回应了当代分析马克思主义对辩证法的拒斥。“抽象过程”与“内在关系”的“有机联系”构成奥尔曼重构马克思辩证法的独特路径。奥尔曼认
根据帕森斯的承认概念可以总结出当代社会冲突的几个特征.帕森斯的基本观点就是规范冲突会产生于不同结构的交界部分,而且其冲突也会在不同结构中取得平衡.通过这个规范冲突
本文着力于探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于辩证法的理论重构。就其理论诞生的语境而言,辩证法包含两个基本内涵,即内在矛盾与同一性原则,它意指多样性的同一。当代西方马克思主
马克思的社会正义与劳动之间存在三重关系:在理想状态下的人类社会,通过“生命活动”——劳动,人与自然、自己、社会之间生成一种应然的社会正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生命
后罗尔斯时代的政治哲学家艾里斯·扬以美国为例,指出了聚合民主的种种缺陷,进而提出用一种深层民主、激进民主取而代之.这种深层民主致力于把整个社会民主化,保护所有社会成
目的:考察香港大学生情侣依恋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及社会支持对情侣依恋与生活满意度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香港某大学生153名.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生活满意度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亲子依恋与初中留守儿童心理韧性的关系,结果发现:亲子依恋与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韧性及其各维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对于父子依恋而言,母子依恋是心理
从注意角度去研究发展性阅读障碍的成因,已受到研究者关注,并成为热点。研究者得出发展性阅读障碍者主要存在外源性注意定向受损,左视野忽视和注意延迟转换等缺陷,并认为用大
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性格深受孔孟老庄的影响。儒雅、正气、智慧和洒脱的融合,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之魂。从组织管理的视角看,它既关注管理中人的诉求,又有具体的指导
在现象学的视野中,审美经验的本质是对自我构成的经验,也是对自我有限性的经验。这一经验是生态意识的一部分,与生态意识构成了部分与整体的循环关系。在个人意识领域,审美经验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