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任何兴趣的学习,不但要浪费时间和精力,还不容易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如果在教学中让学生满怀兴致地去学习,他们的思维水平会得到充分激发,创新能力会不断提高.就可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学校、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是人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的。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宇先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要想让学生喜欢上历史,上课能自主地去探究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关键所在。
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工作,谈谈我的做法与体会。
一、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
营造民主公平、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教学活动必须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为载体。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着力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更要着力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活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力,从而形成情感丰富高尚、人格健康和谐,具有坚强意志和锐意创新的素质。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创设一个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氛围,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历程。
二、用新颖多样的导入激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对一堂课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导入新课,我常常采用如下方式:(1)用故事导入。例如,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可讲塞尔维亚青年刺杀斐迪南夫妇的故事导入。(2)用诗歌导入。例如,教《美国南北战争》时,可以用惠特曼歌颂林肯的诗歌《啊,船长,我的船长!》导入。(3)用歌曲导入。如,教《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时,可以演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导入。(4)创设情境导入。比如,教《全国大动乱》(即文化大革命)时,老师可以描述红卫兵批斗所谓的反革命分子、学生给老师写大字报的场景导入。此外还有用谜语导入、用图示导入、用典故导入、用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导入等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组织辩论赛激趣
我认为,展开历史辩论赛,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问题的能力等。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经常组织辩论赛,让学生在辩论中主动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如“辩论题一:有人认为,秦始皇功不可没,是千古一帝;有人认为,秦始皇过失巨大,是个暴君。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秦始皇?” “辩论题二:假如你是秦始皇在位期间的一名朝廷官员,你是赞成还是反对修筑万里长城?请说出理由。” “辩论题三:有人说,改革比战争好;有人说,战争比改革好;还有人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改革、战争并无好坏之分。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简述理由。” “辩论题四: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请说出你的理由。”等等。
四、表演课本剧激趣
表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表演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加强对知识的记忆;表演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所以,不妨让学生多多表演课本剧。例如,学“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时,可以让两位学生分别扮演秦孝公和商鞅,让他们用对话的形式阐述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学完“诸子百家”后,可以设置一个这样的情境题: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六人跨越时空聚到了一起,对自己及自己的主张进行了介绍,请同学们表演出来。我相信学生兴趣高涨,还会大胆地进行创造,然后再表演。课堂上的笑声应该不断吧?
五、创设问题激趣
有时,我们可以创设几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并解答,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时,就设置了三个问题:(1)老师的弟弟大学毕业后,想去外面的城市找工作,你建议他去哪里?请说明理由。(2)老师读书时,曾看到这么一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可老师今年春节去上海游玩时,却发现浦东比浦西繁华得多,你能帮老师解释一下吗?(3)同学们发现,娄底有肯德基、麦当劳,涟源有开心汤姆,能让自己一饱口福。肯德基店、麦当劳店、开心汤姆店在中国的出现与21世纪初中国所做的哪件重大事件有关?这三个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都认认真真地去阅读课文,希望自己是第一个找到正确答案的学生。找到答案后,就争先恐后地回答。综合多个学生的答案,就完全突出了本文的重点内容:经济特区的设立、上海浦东的开发、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整堂课,正是因为老师设置了几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就自主地探究、获取知识,老师只要稍作点拨就行了。
六、开展各种活动激趣
历史活动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课堂上,可以组织抢答赛、挑战赛、评价历史人物、我最喜欢的名人名言、故事会等。例如,学完春秋战国的历史后,就安排一节课让学生讲与历史有关的成语故事;又如,学了三国的历史后,就可开展“我讲三国”的故事会。学完了一个单元的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复习,就可用抢答赛、挑战赛来激励学生认真复习和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另一类是课外,可以举办“历史手抄报”比赛、可以带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历史博物馆和历史影片、可以引导学生寻访家乡的历史人物、可以让学生做历史社会调查等。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特别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有了饱满的热情,构建高效课堂就不难了。
总之,提高学习兴趣,显然已经形成共识。当代新课程教学环境下,更应加大考虑学生兴趣,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当然,我们在把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不能过于流于形式,过于讲究“热闹”,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更应该重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做到让学生体验学习快感的同时,能够快速的把握知识,这才符合新课程教学的目的。
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工作,谈谈我的做法与体会。
一、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
营造民主公平、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教学活动必须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为载体。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着力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更要着力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活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力,从而形成情感丰富高尚、人格健康和谐,具有坚强意志和锐意创新的素质。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创设一个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氛围,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历程。
二、用新颖多样的导入激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对一堂课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导入新课,我常常采用如下方式:(1)用故事导入。例如,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可讲塞尔维亚青年刺杀斐迪南夫妇的故事导入。(2)用诗歌导入。例如,教《美国南北战争》时,可以用惠特曼歌颂林肯的诗歌《啊,船长,我的船长!》导入。(3)用歌曲导入。如,教《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时,可以演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导入。(4)创设情境导入。比如,教《全国大动乱》(即文化大革命)时,老师可以描述红卫兵批斗所谓的反革命分子、学生给老师写大字报的场景导入。此外还有用谜语导入、用图示导入、用典故导入、用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导入等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组织辩论赛激趣
我认为,展开历史辩论赛,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问题的能力等。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经常组织辩论赛,让学生在辩论中主动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如“辩论题一:有人认为,秦始皇功不可没,是千古一帝;有人认为,秦始皇过失巨大,是个暴君。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秦始皇?” “辩论题二:假如你是秦始皇在位期间的一名朝廷官员,你是赞成还是反对修筑万里长城?请说出理由。” “辩论题三:有人说,改革比战争好;有人说,战争比改革好;还有人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改革、战争并无好坏之分。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简述理由。” “辩论题四: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请说出你的理由。”等等。
四、表演课本剧激趣
表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表演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加强对知识的记忆;表演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所以,不妨让学生多多表演课本剧。例如,学“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时,可以让两位学生分别扮演秦孝公和商鞅,让他们用对话的形式阐述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学完“诸子百家”后,可以设置一个这样的情境题: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六人跨越时空聚到了一起,对自己及自己的主张进行了介绍,请同学们表演出来。我相信学生兴趣高涨,还会大胆地进行创造,然后再表演。课堂上的笑声应该不断吧?
五、创设问题激趣
有时,我们可以创设几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并解答,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时,就设置了三个问题:(1)老师的弟弟大学毕业后,想去外面的城市找工作,你建议他去哪里?请说明理由。(2)老师读书时,曾看到这么一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可老师今年春节去上海游玩时,却发现浦东比浦西繁华得多,你能帮老师解释一下吗?(3)同学们发现,娄底有肯德基、麦当劳,涟源有开心汤姆,能让自己一饱口福。肯德基店、麦当劳店、开心汤姆店在中国的出现与21世纪初中国所做的哪件重大事件有关?这三个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都认认真真地去阅读课文,希望自己是第一个找到正确答案的学生。找到答案后,就争先恐后地回答。综合多个学生的答案,就完全突出了本文的重点内容:经济特区的设立、上海浦东的开发、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整堂课,正是因为老师设置了几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就自主地探究、获取知识,老师只要稍作点拨就行了。
六、开展各种活动激趣
历史活动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课堂上,可以组织抢答赛、挑战赛、评价历史人物、我最喜欢的名人名言、故事会等。例如,学完春秋战国的历史后,就安排一节课让学生讲与历史有关的成语故事;又如,学了三国的历史后,就可开展“我讲三国”的故事会。学完了一个单元的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复习,就可用抢答赛、挑战赛来激励学生认真复习和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另一类是课外,可以举办“历史手抄报”比赛、可以带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历史博物馆和历史影片、可以引导学生寻访家乡的历史人物、可以让学生做历史社会调查等。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特别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有了饱满的热情,构建高效课堂就不难了。
总之,提高学习兴趣,显然已经形成共识。当代新课程教学环境下,更应加大考虑学生兴趣,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当然,我们在把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不能过于流于形式,过于讲究“热闹”,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更应该重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做到让学生体验学习快感的同时,能够快速的把握知识,这才符合新课程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