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生产网络中对新一代通用目的 技术——人工智能的采用和扩散是实现中国技术进步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但在通用目的 技术扩散初期,劳动生产率增长将经历较长时间的低迷阶段,这被称为“索洛悖论”.本文在对比信息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典型事实的基础上,将人工智能在生产网络中采用和扩散的过程内生化,构建了一个通用目的 技术扩散影响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动态模型,揭示了“索洛悖论”形成及其演化背后的经济机制,并进行了参数校准与仿真模拟.模型模拟结合基于中国产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用研发投入与SG&A费用,还是以上市公
【机 构】
: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43007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产网络中对新一代通用目的 技术——人工智能的采用和扩散是实现中国技术进步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但在通用目的 技术扩散初期,劳动生产率增长将经历较长时间的低迷阶段,这被称为“索洛悖论”.本文在对比信息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典型事实的基础上,将人工智能在生产网络中采用和扩散的过程内生化,构建了一个通用目的 技术扩散影响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动态模型,揭示了“索洛悖论”形成及其演化背后的经济机制,并进行了参数校准与仿真模拟.模型模拟结合基于中国产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用研发投入与SG&A费用,还是以上市公司股票估值溢价所衡量的无形资本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都呈现出短期抑制作用,但在长期将有效提升生产率.此外,由于生产网络中的上游产业传导效应并不显著,提高下游产业传导效应和激发企业家精神是提高短期和长期劳动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新型城镇化对推动实体经济增长、提高城市金融服务水平以及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新型城镇化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2011—2018年中国21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模型和PSM-DID方法实证检验新型城镇化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并采用安慰剂检验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对数字普惠金融产生积极影响,且通过显著性检验;多种稳健性检验同样表明新型城镇化能够显著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创新在新型城镇化与数字普惠金融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新型城镇化通
本文基于2012—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和省级层面地方政府债务、金融市场化程度数据,检验金融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能否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债务融资的挤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可以弱化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推高作用,降低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债务融资规模的挤出效应.分地区的检验发现,挤出效应在金融市场化程度较低的中西部地区比在金融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更加明显,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金融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可以缓解挤出效应.进一步的面板门槛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债务融资规模影
2021年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目前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要增强系统观念,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网络关联性是系统性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机构间错综复杂的关联结构使风险易在系统中传染,增加负面冲击的影响和范围.各机构和行业间股价波动溢出效应是网络关联性的直接体现,本文从股市波动视角结合随机森林模型构建中国2011年1月至2021年4月59家上市金融机构关联网络,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存在行业差异和分层,银行业是核心层,证券业起中介层作用,多元服务业处最外
人口变迁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而造成这一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生育决策的内生变化.本文在构建两期世代重叠模型(Two-Period OLG Model)中内生引入生育决策的各维度变量,重点探讨不同人口数量选择、人口结构转变及人口质量提升对实际利率产生的不同作用,并利用全球137个国家或地区1960-2017年数据研究发现,生育决策的不同维度对实际利率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人口数量正向影响实际利率,表现出供给效应,即生育决策下降导致人口增长放缓会通过降低劳动供给引致资本边际产出下降,最终压低实际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