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对大肠肿瘤早期诊断病理基础与临床应用系列研究——基础实验

来源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orange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①用二甲肼诱发大鼠结直肠肿瘤33个,水槽内7.5MHz超声检出最小膊润粘膜层的患肉样良性病变21.2%,粘膜下层早癌36.4%,肌层浆膜层中晚期癌4 5.5%,肿瘤生物学行为超声图像特征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6.9%.位于粘膜层的原位癌.粘膜肌层的早癌超声无法辩认.病理所见腺癌为主与人类肠癌相似,故鼠肠癌大体所见超声图像及病理为肠癌早期诊断提供超声病理基础,超声对胃肠肿瘤标本的超声分期正率达86.4%.②用自行研制大肠超声显像液灌注(UBCE)为腹部B超检查提供良好声窗,图像清晰,增强病人对大剂量保留灌肠的适应力,经x线气钡双重造影,纤维肠镜手术病理验证UBCE超声检查诊断大肠肿瘤是安全、实用的好方法.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39例共41个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低回声型肝血管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本组诊断符合率为70%.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对低回声型肝血管瘤缺乏认识及观察不全面.文章认为低回声型肝血管瘤应根据其声像图的不同表现综合判断,如边缘回声增强,内部呈网状或管道结构,分布均匀,边界清晰及可被压缩等征象.
对115例肝囊型包虫病超声图像作了进一步分析,根据声像特征分为单纯囊型、多子囊型、继发征象型和多发病灶型四类.单纯囊型无言囊诊断较困难,是经皮穿刺引流治疗的适应症,继发征象型中囊肿实性变有时需结合流行病学进行诊断,囊壁呈双层,"囊砂征",囊肿内显示子囊,内囊分离"套环征",壁厚钙化,子囊钙化是囊型包虫病的典型特征.四型分类代表囊型包虫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不同阶段,有助于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并为手术
期刊
本文分析了105例移植肾的163次多普勒彩色血流图像,并将其分为流线型、星点型和斑块型三个基本类型.对各型的征象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并对其产生机理进行了探讨、备型的阻力指数分别为0.64±0.11,0.72±0.15和0.96±0.10.它们正好相当于无排异、慢性排异和急性排异三大临床类型.本法与临床最后诊断的符合率为78.5%.我们认为,对移植肾的多普勒彩色血流显像形态的识别,有助于对肾移值排肄的
期刊
1973年~1991年收治103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小儿21例,成年82例.103例中82例行IVU检查,27例逆行肾盂造影,79例B超,3例CT,1例穿刺肾盂造影.各种检查方法对肾积水诊断及有关因素的了解各有优缺点,必须合理联合应用,一般IVU和B超即可.根据作者提出的肾积水分度法,制定相应的B超对肾积水分度判断标准,据52只积水肾统计,B超判断正确率90%以上.
本文提出了医学超声Doppler技术中位置和速度检测的约束问题,并从几个方面分析了产生这种约束的原因.作为应用和进一步的理解,文中还介绍了一种避免位置和速度约束关系的血流(横向)速度剖面的估计方法,最后对医学超声多普勒技术中位置和速度的检测约束及血流速度剖面的获得进行了讨论.
作者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8例肝切除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液动力学改变进行研究.巨大肝切除后门静脉血流量由974.62±162.31ml/min降为659.30±147.52ml/min(P<0.01),较大及较小肝切除后门静脉血流量分别由924.83±157.21ml/min、872.36±167.29ml/min升为1182.32±197.36ml/min(P<0.01)、982.41±134.
期刊
分析106例乳腺肿物的触诊径、超声径与病理径的关系,提出了肿物触诊径与超声径比值(P/u)这一鉴别诊断方法.结果表明:肿物触诊径、超声径均与病理径呈正相关,其中超声径与病理径的相关系数高,剩余标准差小,因此超声测量更能反映肿物的真实大小.P/U比值反映了肿向周围组织的浸润倾向,恶性肿瘤P/U比值为1.418±0.41,良性肿物P/u比值为1.04±0.13,恶性者大于良性,二者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