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负压抽吸技术治疗儿童淋巴管畸形25例诊治分析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ce_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微创负压抽吸技术治疗儿童淋巴管畸形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5例淋巴管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5.33±2.49)岁,时间范围3~14岁。所有患儿病灶位于皮下,无深部脏器及指(趾)端病变位于面部3例,胸部1例,腹部1例,背部1例,四肢19例。入院前患儿于门诊经硬化治疗1~3次,随诊半年效果不理想。术前B型超声检查结果示19例为混合型淋巴管畸形,6例为微囊型淋巴管畸形。记录术前病灶最厚处数值。所有患儿均采用全身麻醉下B型超声辅助,经小切口注水针注入肿胀液,负压吸脂针抽吸,术后留置引流管并即刻佩戴弹力衣,送病理检查。术后随诊(14.24±5.45)个月,时间范围6~24个月。术后复查B型超声并记录病灶最厚处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本组均未出现利多卡因中毒、囊内出血、感染、神经血管损伤、血栓及脂肪栓塞等并发症。术后手术区域出现不同程度水肿,术后1个月明显减轻。拔除引流管后伤口有渗液流出2例,经换药后切口在术后11、13 d愈合,余23例伤口愈合良好。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为(4.60±1.55)d,引流管内液体清亮。淋巴管闭合伤口无渗出时间为(12.24±2.82)d。病理结果证实淋巴管畸形诊断。随访至今,25例患儿术后外观均得到明显改善,水肿已完全消退,切口隐蔽,瘢痕轻,无明显肌肉、血管、神经受损。总有效率为100%,术后半年无明显复发。手术前、后病灶最厚处数值(2.39±0.81)cm和(1.02±0.35)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创负压抽吸技术治疗儿童淋巴管畸形创伤小,瘢痕轻,外观改善明显,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是非医源性或外伤引起的冠状动脉管壁的自发分离.好发于中年女性,临床常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主要依赖于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期刊
@@
期刊
@@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发生与肿瘤组织代谢物及代谢途径关键酶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收集子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慢性宫颈炎(正常对照)新鲜及石蜡包埋组织标本,采用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