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唯物辩证法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三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rljeej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难点讲解】
  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可变性、多样性)
  1.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还具有客观性。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2.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统帅、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所以在一切活动中,我们要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出发,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最优目标。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整体和部分存在着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关系,所以要达到整体的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理想结果,就必须在强调局部要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十分重视搞好局部,以便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和结果是辨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发展的观点(实质、规律性、原因、状态、趋势)
  1. 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充分重视内因,同时不忽视外因。
  2.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质变的基础上又进行新的量变。这一原理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的促成飞跃。
  3. 事物发展道路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发展壮大,同时,正确对待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矛盾的观点(普遍性、特殊性、不平衡性)
  1.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不仅具有普遍性,还具有客观性,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2.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同一矛盾的双方又各有其特点。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反对一刀切。
  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通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变化的。
  学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指导意义 (1)对于正确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意义。(2)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4. 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是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是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二者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5. 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6.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相联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八个易错易混知识点
  (1)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错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有条件的,联系的普遍性并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2)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无法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错误。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联系存在的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规律是永恒不变的。(错误。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条件变化了,规律也会发生变化。)
  (4)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错误。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统—整体中。)
  (5)哲学上的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错误。二者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6)坚持重点沦,就是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就是看到矛盾的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错误。重点论中讲的重点包括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两点论就是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7)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意味着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的方向是前进的,每—步的发展方向是前进的。(错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8)新事物不可战胜是因为旧事物总是比较弱小,处于被支配地位。(错误。新事物不可战胜是因为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
  【解题方法指导】
  例1 在生活中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可我们生病时还是要吃药,因为我们看重的是那“七分”的药效。这启示我们必须坚持的方法论是( )
  A.分清主流与支流
  B.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统一的
  C.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抓重点
  D.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提示 主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讲的是很多个矛盾中的选择比较,一般在解决问题时适用。比如说要解决问题,就要分清哪些是主要矛盾,哪些是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指一个矛盾,我们去怎么看他,一般在看问题时适用,比如我们要对某一个问题评价,就要分清主流,支流,分清主要方面,次要方面。
  分析 材料阐述的是对药品药效与副作用的认识,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答案 A
  例2 “翻过了几座山,又越过了几条河。崎岖坎坷怎么它就这么多!难也遇过,苦也吃过,走出个通天大道宽又阔”。电视剧《西游记续集》片头曲蕴含的哲理有( )
  ①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③发展的实质在于运动 ④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A.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提示 “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是错误的,正确的观点是“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是指所谓差别和对立总是事物内在的差别与对立,斗争也总是统一体内部的斗争,所以差别、对立、斗争必然是和同一性相联系,为同一性所制约。如果对立面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不为某种联系所规定,那么它们彼此之间也就不能成其为对立面了,斗争性亦无从谈起。
  分析 ③、④观点错误,直接用排除法可选出正确答案。
  答案 D
  例3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引人深思。破解这一命题的关键在于创新。关于创新,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①创新就是要敢于突破规律,超越现实 ②创新要使思想与实际相符合,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③创新就要与时俱进,敢于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 ④创新是否定之中有肯定,即辩证的否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提示 创新并非否定一切,创新并非打破规律,超越现实。创新是辩证的否定,创新也要尊重客观规律,立足于现实。
  分析 ①观点错误,直接用排除法可得正确答案。
  答案 D
   【考题预测】
  1.网上交流成为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新途径。通过这种途径,许多过去老百姓不知道的事可以在网上知道,有些事情也可以在网上得到解决。这体现了( )
  A.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
  B.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的出现推动认识的发展
  D.人们可以创造新的联系
  2.牢牢把握加强“三农”这个根本立足点,牢牢把握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这个重要着力点,牢牢把握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个战略着眼点,牢牢把握城乡改革联动这个关键切入点。四个“牢牢把握”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办事情要着重把握矛盾主要方面
  B.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3. 中国有个说法: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意思是:过于坚硬刚强,则容易折断;过于干净洁白则容易受到污染,变得肮脏。以下哲学寓意相同或相近的是( )
  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②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③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④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4. “六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六十年像史诗,有欢乐也有痛苦。”新中国建国六十年历程体现了( )
  A.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D.新事物必定取代旧事物
  5.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答中外记者问时,进一步阐述了我国的货币政策:“我们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的方向、力度和重点;必须密切关注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走向,因时而动。”“政策因时而动”体现的哲理是( )
  ①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②坚持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注重量的积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各国都以各具特色的展馆建设演绎着本届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表明( )
  A. 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B.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C.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D. 事物内部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7. “他遇到小事的时候就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最后,他抓住了参天大树。”《士兵突击》中连长高诚对士兵许三多的这句评价,体现的哲理是( )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④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8. “善弈者,得势。初学者,顾子而不谋势,得小利而失全盘。”从哲学上看,“谋势”就是要( )
  ①树立全局观点,着眼于全局看问题 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③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④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材料 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了重大进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得到更多实惠;但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民生问题即其中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结合材料,用哲学中发展的观点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10.材料 201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天津走访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所,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等问题进行调研。他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和今后我国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加快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资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转变。
  材料中温家宝总理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讲话蕴含了哪些哲学常识?
其他文献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写一手漂亮的好字,我们的孩子也不例外。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我从每一次的书写作业抓起,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并根据各个年级不同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