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树叶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ew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等于几?不知道谁问了我这个问题。第一时间回答等于二后。马上陷入思考。真等于二吗?为什么就非要等于二呢?1是数字,单就数字来说就无法界定。比如一群加一群等于两群,但是一群加一群不等于两只。另外,一个人加一个人等于两个人吗?我看未必,它有很多答案。如果这两个人一个是爸爸一个是妈妈,那么他们相加就可以等于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等。当然才思敏捷也可以抬杠,一只青蛙爸爸和一个青蛙妈妈相加就是无法计算了。如果再较劲,一根黄瓜加一个鸡蛋等于什么?如果我说等于一盘菜对不对呢。
  另外就组合来说,1+1可以等于王、加号长些可以等于丰,如果等号也算在内又可以等于田,当然可以等于十,可以等于11,可以等于土,等于士,甚至可以等于人,等于八,等于二。总之都可以说出道理,那为什么就非要等于二呢?
  同事的孩子考试了。其中作文得了零分。作文要求解释“燕子衔来了春天?孩子的答案写到:春天不是燕子衔来的,是地球自转公转的结果。卷子发下来见那上面是触目惊心的一个差。看来答案又是唯一的,也就是说要展开想象,因为这是用了比喻,这叫主观意识的前提干涉。那么孩子们在思考之前又多了一道程序,那就是要考虑老师的意图,只有揣摩到了老师的意图,才可以事半功倍。
  这个唯一性本是荒谬,可是在现实生活里却都是这样演绎着。中国人注重人本主义,封建时代,帝王高高在上,说啥是啥。他就是唯一的正确。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匍匐脚底下一大群应声虫少有异议。星宿老怪的徒子徒孙满目都是。更有甚者指鹿为马为所欲为,颠倒黑白污浊纲常。一个权字搅起滔天巨浪,社会的舵就把握在这样的人手上。因此有哲人说:历史不是进步的,历史是重复的。
  而国人也习惯了这种强权之下的顺随生涯。答案的唯一性,深刻影响了人的智慧。于是就出现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有了“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荒唐。就有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常。人的思维被压制成了一根线,系着千钧的奴性。
  答案的话语权还把握在大众舆论的口中。中国人从众心理强,毕竟别人走过的路自己走着安全,毕竟即使走错了,也人多力量大。大家都做的事情当然是对的。做事情随大流,自觉进行大众标准的自我依附,穿一样的衣服,梳一样的头发,别人买什么自己买什么。别人是自己的方向标,是自己的精神导引,总之,别人是自己的脊梁,唯独没有自己。
  外国人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中国人说谁敢做那不同的树叶?
  那不同的树叶是另类,将被排斥在大众群体之外,对不同类天然的排斥让你甭想有什么作为。不同的树叶是个性,个性是对共性的公开叫板,你有没有那个能量?不同的树叶要忍受落寞和孤独,要勇敢要不世俗,要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别样的人生,不是等于二的简单。
  这一片叶子,有着别样的人生。
  首先它有自己的眼睛,这双眼睛智慧光明。它看到了更为丰富的世界,看到了更加广阔的前景,不被前人话语蒙蔽,在丰厚学识的基础上敢于提出“我”认为。它有别样的思维角度,那是呈现发散状的太阳一样的博大光明,每一根光线都是一个神奇的所在,尽头总有惊喜丰富着自己的人生。它有自己的双脚,奔赴想要奔赴的方向,不管别人的拦阻,只是更加奋然的前行。走的路有更多荆棘也有更多风景。汗水里趟出的路,后人一个接一个的走。
  苹果为什么会往下掉?澡池的水为什么漾了出来?每一个疑问也许就包囊着一个真理,在世界面前人的所知太有限。那不同的树叶是先知者是开拓者更是导引者。早已经提倡了好久的创新思维的培养,素质教育的号召,在中国实行起来举步维艰。要打破这种牢固的传统意识,前路尚远。这要赖以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人本素质的提高。做一片不同的叶子,这样的人生幸福,这样的世界精彩。短短几十年,别丢了自己,才是最大的珍爱。
其他文献
A    一瓶即将丢进垃圾桶的安娜苏香水没剩下几滴,却足以让林米对我嗤之以鼻。“切,程小渔,我看不起你。你这个专捡别人东西的垃圾婆!”  我淡淡地回以微笑。我在想,如果我跟林米一样,在中信大厦上班,月薪四千以上,也许,我也可以学她一样的海派,把欧阳白送给她的安娜苏香水只用了一个晚上就挥霍掉。  我鄙视自己的吝啬,要是我有个像欧阳白一样的男朋友,我也可以这样干。但是,这样欧阳白会伤心的,我就知道。 
期刊
近日,我把露台上的花花草草修剪了一遍。我看见去年才不过盈尺的九重葛已蔓延霸占了露台的整整一端,我把它狠狠地修整了一番,让它主次分明,形容有致。  令我为难的是那一株斑叶万年青。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挨过了30年最长寒冬的扇叶,却以每天一片的速度迅速萎黄软垂。最后,我在几回缩手后,狠下心来伸出剪子,钝钝的“咔”一声后,它倒在栏杆旁,露台顿时一片明朗。  生命里,很多时候,我们不经意做了一些过后看来是那么
期刊
初中化学课里有一项实验,是检验氧气的性质。当把在空气里快要熄灭的木炭放进储存着纯氧的玻璃瓶中时,木炭立刻烈焰四射,光亮照人。那时候特别喜欢做这个实验,尤其喜欢看木炭伸进玻璃瓶中时那一瞬间的灿烂。   毕业后我做了一名教师,刚参加工作的那阵子,课少人闲,常常抱怨生活平淡如水。一次,因師资缺乏等原因,学校让我做班主任,同时让我还负责全校的语文教研工作。身上担子陡然沉重起来,那一年,我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
期刊
一个男人,同时爱着两个女人,他不知道自己爱她们哪一个多一点儿,有人教他:  “你遇上开心的事情,首先想到要告诉哪一个?你首先想到她,就是爱她多一点儿。”  不,这不是验证爱情的唯一方法。  你悲伤的时候,你想跟哪一个一起?你首先想到她,才是爱她多一点儿。  如果你开心和悲伤的时候,首先想到的,都是同一个人,那就最完美,如果开心的时候和悲伤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同一个人,我劝你应该选择你想和她共度
期刊
他和好多事业成功的男人一样,很少回家吃晚饭。  但上次单位的一次例行体检,改变了他对家的看法。  那次体检,他被查出有严重的肝病。经过治疗虽然控制了病情,精神却萎靡不少。一直在重要部门工作的他,不得不转岗到一个清闲得近乎半退休状态的岗位。  突遭这样的变故,曾经强悍有活力的他便有迟暮之感。他担心病治不好,担心妻子和孩子的将来,担心父母。他不肯说出这些担心,但是妻子懂他,摸着他的手,轻轻地笑着说:“
期刊
一个人要是玩起古董来,那不仅仅是个无底洞,而且会陷进去出不来的。   我早先不知道他有这个嗜好,那时,北京刚刚和平解放,我们一块儿读华大,一块儿逛东单小市,坐在大板凳上喝羊汤,就芝麻火烧。也许近年来大气转暖的缘故,那时北京的冬天好像比现在冷多了。尽管羊汤喝得额头冒汗,但耳朵还是被风吹得发僵。旁边就是卖破烂的,从三彩钧窑、家具估衣,到芝麻烧饼,美军皮鞋,什么都有。   当时,铜镜绝对不算稀罕物儿,卖
期刊
刚在电脑前落座,屏幕上就跳出来一个表情困惑的情感符,旁边还跟着一个大大的问号。我心里一动:大卫那边发生什么事了?  大卫是个法国小伙子,去年刚从我工作的研究所博士毕业。因为迷上了中国,一毕业,就揣上从几年的奖学金中节省下来的钱,头也不回地到中国了。他今年28岁,是个挺帅的法国小伙。按我们中国人的话说“挺有风流的本钱的”。  我与大卫共事三四年,成了好朋友,曾经一直是他学中文的口语搭档。他临走时约定
期刊
“民以食为天”。吃一字贯穿了人的始终,能吃即是福。每饿得饥肠辘辘时候,恨不得眼中所见都变成吃的,好像《马达加斯加》里那狮子饥饿时,看见什么东西都是牛排那样。  不知道别人饥饿是什么样子,是抗拒想食物?还是像我那样,更加抵挡不了食物的想像呢?  记忆中的师范时光,同寝室的人都好吃。每到了周末,就是大家出去狂扫荡的时候,先去学校周边的小店打牙祭,再把大包小包的小吃、零食使劲往寝室里搬。或各自为阵,或围
期刊
本来是简单的话题,却一说出口,又变成复杂起来。这个世界其实很简单,只是人心很复杂,其实人心也是很简单的,只是利益分配很复杂,所以这世界不得不复杂着,人心也一样在复杂中走向复杂而不能再回归于禅静的简单中。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很简单,由于利益分配很复杂,才有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一些算起来也只不过是沙尘小事里也必得争过水落石出,得失中人性那里去了。   桌上有一堆厚厚的钱,人们并不在意这堆钱有多
期刊
著名跨国公司职业经理人、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后余世维先生,在《成功经理人》讲座上,谈到这样一件事:每年大年初一,他和妻子都要去寺庙烧香,但余博士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从来不进寺庙。这个时候,他妻子很奇怪地问他,为什么不进去?他说,我是个奸商,做尽了坏事,没那个脸走进圣堂去见菩萨。你可能不知道,在这之前,余博士经历了一件事情:他去德国,在一座教堂前,看到一女子跪在那里,余博士很好奇地走过去问:  “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