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之子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w1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塔林夫 山东临沂人,汉族名字王剑峰,青年学者,平民慈善倡导者和实践者。2000年,投身于慈善事业,发起了浑善达克沙地治理协会和“希望旅程”志愿者团体;荣获2008年中华慈善奖“全国优秀慈善工作者”称号;2008年12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2008年12月,中国最高级别政府慈善奖项——“中华慈善奖”2008年度的颁奖典礼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虽为暖冬,但这一天,北京却展露出冬天的本色,寒风吹过整条长安街,再凛洌地将寒意蔓延开来。而人民大会堂内的气氛却是庄重而热烈,并随着各奖项的颁发以及奖项背后感人事迹的讲述,不断升温。在这次颁奖典礼上,塔林夫获得了“全国优秀慈善工作者”称号,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李克强、回良玉等的亲切接见。作为本次获奖人员中唯一来自民间组织的代表,身着中山装的塔林夫显得平静、谦和,更多的时候,他都在认真地倾听,倾听屏幕中那些寻求帮助的声音,倾听其他慈善事业工作者的侃侃而谈,山东大汉特有的浓眉大眼此时已敛去往日的炯炯有神,融入的是长久以来的思索与探求。
  此前,塔林夫倡议并发起的民间志愿者组织“希望旅程”曾获得2007年度“中华慈善奖”的“最具爱心楷模”提名奖,也是“中华慈善奖”设立以来唯一入围的民间组织。与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华慈善总会、宋庆龄基金会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官方公益组织相比,那些民间公益组织、民间慈善家的善行却很少进入大众的视野。所以,这两个“唯一”也使得塔林夫和他的“希望旅程”成为民间慈善组织的标杆和传奇。
  
  在我心中,曾经有一个梦
  
  我从贫困的山里走出来,曾经多么地渴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少时我曾发愿,社会公平与否我都不会去抱怨,我要后天努力提高自己,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塔林夫 《今生未负是男儿》
  当塔林夫还是王剑峰的时候,在北京拥有一份舒适体面的工作。和许多其他在这个城市的人一样,他为既定目标努力工作,时常驾车旅行,以休闲与放松换取更好的工作状态。1996年的夏天,酷爱旅行的王剑峰来到了藏北草原,三天内连续奔波,几乎未吃过一顿饱饭,又累又饿的他受到了牧民朋友的热情招待。当他狼吞虎咽地把一大碗酸奶吃得一干二净之后,才发现牧民的两个孩子正眼巴巴地望着他,原来他吃掉了他们全家一顿的口粮。王剑峰愧疚地对牧民夫妇深深鞠了一躬,他们却开心地笑着,用手比划着问他是否吃饱。王剑峰突然觉得内心深处什么地方被击中了,又酸又痛,让他十分想做些什么,来缓解这种情绪。也正是这一年暑假,他走遍了西部一半以上的牧区山村,看到了触目惊心的贫困,也看到了这些地方可爱的孩子们和他们期盼的目光。
  回到北京以后,在王剑峰脑海中最挥之不去的就是那些稚嫩的目光。由于自身便是从贫困中走出,所以,王剑峰了解那些目光中如今还尚存一丝希望,但他知道,很快希望会被麻木代替,重复的是祖祖辈辈的贫困,没有挣扎,没有渴望。
  于是,经过一番失与得的轮回,2000年,王剑峰开始将研究目标放到保护环境、助学扶贫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事业上。自此,西部也成为王剑峰的方向。这一做便是九年。此前所起的蒙古名字塔林夫为更多的人熟悉,并被人亲切地称为老塔。他于2003年发起并成立“希望旅程”志愿者团体,以环保和助学为目标,以弘扬慈善公益文化,开展公益事业,促进社会主義和谐社会建设为己任;2005年发起并成立了浑善达克沙地治理协会,治理环境,与扶持教育相辅相成,以改善当地牧民的生存环境。这九年的奔波无疑成为告别此前平淡生活的注解。
  2007年7月,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民广播电台交通主持人张卓打电话给塔林夫,他想请老塔帮助乌兰察布市格根塔拉草原的牧民。此前,他只是听说北京有个热衷于公益活动的民间组织,而塔林夫是该组织的发起人。得知消息后,塔林夫等人立刻赶赴内蒙古考察,发现情况比想象的还要糟。张卓说,宏盘乡中心学校一百五十多名学生中一半多学生的家庭年收入还不到一千元,有些孩子都没见过一百元的钞票。回京后塔林夫便开始募集衣物、书本和钱。募集到的两万多件衣服通过物流车送到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格根塔拉草原牧民们的手中。“除衣物外,我们驾车前往当地宏盘乡中心学校,为20名贫困孩子送去书本和每人300元的生活补助金。”他说,300元足够当地孩子一年的学习和生活开支。
  这只是九年来的一段小小插曲,从中也可以看到塔林夫与“希望旅程”的慈善理念,就是塔林夫把身边的朋友、热爱公益事业的网友聚集起来,同时倡议社会力量为需要帮助的孩子们捐钱捐书,采取“一帮一”的方式来资助贫困学生。与其他公益组织不同的是,“希望旅程”所组织的所有捐赠都由“希望旅程”组织志愿者为捐助者和被捐助的学生建立直接联系,直接把钱送到孩子手上,家长和学校联合为捐助者签收使用保证书。捐赠者与受赠者之间的零距离使一切变得透明,省去了容易使人猜疑的中间环节,这是“希望旅程”独具特色的运作模式。
  
  用歌声让你忘了所有的痛
  
  每次从贫困地区回来,我都说以后不能再去了,因为每次走进贫困地区、每次家访,那些难以想象的贫困生活,都让我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绝望。但是那些可爱上进的孩子、那些期盼的目光却总萦绕在我的脑海。对贫困部落的牵挂已经植根在我的灵魂深处。我从不承诺他们,但是我会努力去想办法帮助他们。
  ——塔林夫 《今生未负是男儿》
  “叔叔,不要给我照相。”
  “尊敬的叔叔、阿姨,你们好!我叫陈慧敏,是受你们资助的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因为去年的一场不幸灾难,我失去了父母,变成了一名孤儿。我夜里时常梦见父母微笑着朝我走来,叫我的名字,当我扑向他们怀里的时候,他们却消失了。我哭醒了,泪水打湿了枕头,一片冰凉。你们的到来给我们这些辍学的孩子带来了希望……”
  上面的第一段话来自“希望旅程”组织的对内蒙古正镶白旗星耀镇小学的爱心助学活动。来自北京社会各界的志愿者二十余人驱车来到浑善达克沙地边缘的一个贫困小镇的小学——内蒙古正镶白旗星耀镇小学进行捐助活动。这个学校总共有一百多名学生,几乎都来自贫困家庭。这次爱心活动就是为这些孩子捐助小学期间的所有费用。在活动进行期间,喜爱摄影的塔林夫照例用镜头记录着一切。但当他拍到一个小女孩的时候,这个穿得很破旧的小女孩轻声说:“叔叔,不要给我照相。”面对相机镜头,她怯生生地边说边往后躲,塔林夫这才注意到,孩子穿的鞋坏了两个洞。此后,塔林夫多次向人说起这个小女孩,说起她怯生生的表情,说起她微弱而坚决的对镜头的拒绝,说起她在极端的贫困中仍拥有的宝贵自尊。他也会说起自己因为同样的自尊发誓今生不吃梨的故事。
  塔林夫说,少时家贫,有一次,姐姐给了几个一分的钢镚儿,告诉他,等攒够了,去供销社买梨吃。快到春节了,他终于攒够了一毛钱,于是就小心翼翼地捧着那一毛钱,跑到离家好几里路的供销社买了一个梨。冬天很冷,供销社卖的梨是像石头般硬的那种又黑又小的冻梨。这个梨,他自己舍不得吃,欢欢喜喜地跑回家,拿给母亲先吃。母亲问他梨是哪里来的,他说是自己攒了一毛钱买来的,没想到母亲拿起笤帚疙瘩就打,说一毛钱可以买一斤酱油了。后来他委屈地把那个冻梨又拿到供销社给退掉了,给姐姐买了一支铅笔和一个写字本,就是不买酱油。他也发誓,以后要让全家人都能吃上梨,但是自己决不再吃梨。正因为有这样的童年与这样的经历,才最理解这种窘迫与自尊,于是,塔林夫静静地转移了镜头。
  而第二段话则来自河北承德御道口牧区小学的学生代表。2007年6月3日,以“希望旅程
其他文献
发现一 几乎所有样本学生都有一定的零用钱可以支配,学生之间消费差距拉大。  发现二 学习用品和零食消费成为学生消费的主要内容,但消费结构呈现多样化。  发现三 近50%的学生零用钱的使用没有计划或者有计划但未能坚持计划。  发现四 维权意识整体情况较好,但普遍缺乏系统、科学的消费教育。  发现五 学生消费行为成人化、个性化,攀比消费显现。  发现六 赞同“名牌是身份的象征”、每天上网的时间、家庭收
一项调查显示,由于大学学费高,找到好工作的可能性又很小,高等教育对女性的吸引力越来越小。该调查发现,如果再给这些大学毕业的女性一次选择的机会,近半数人不会去读大学。对此,妇女教育运动领导者、切尔滕纳姆女子学院的前校長薇琪·塔克说:“学费上涨将使很多人都开始思考上大学是为了什么。我认为女性应该是出于对学习的真正兴趣、想得到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而去上大学。如果她们仅仅是为了找工作而去上大学,那很多人都会
:新世纪以来,世界积极心理学运动催生了我国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热潮。这股热潮引领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从消极被动、矫治补救向积极主动、发展预防的方向转型升级,从面向问题学生和学生问题向面向全体学生和全面提升心理素质的方向转型升级,从专门教师的专业性服务向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方位服务的方向转型升级。2012年12月,教育部修订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转型升级提供了行动指南,请
发现一 多数学校教育者认为家长缺乏专业性知识,不了解教育,无法真正参与到学校教育。  发现二 家校合作存在合作意向不一致,合作内容浮于表面,合作方式流于形式,合作效果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发现三 家校合作过程单向发展,学校逐渐变成家校合作的主导者和指挥者,家长逐渐变成家校合作的配合者和服从者,家校合作逐渐变异为支配与服务的关系。  发现四 家校合作的制度设计先天不足,专业服务人员缺少,针对家校合作
重庆市沙坪坝区是红岩精神发祥地,科教文化中心区。多年来,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围绕“固本铸魂·整体育人”(固价值准则之本,铸爱国主义之魂;以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导,社区为依托,时时处处人人事事皆育人)区域德育理念,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教育灵魂,以学生价值准则教育为突破口,努力探索新时期学校德育的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扎实推进区域教育事业创新发展。  明确逻辑起点
经济全球化把世界连成了一体,同时引发了教育的国际化需求。要提教育的国际化水平,非常有必要提高教师的全球化视野。首先要加强教师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帮助教师适应在信息化环境下提高知识传播的技能,并给予教师储备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的机会。其次要促进教师的国际化交流,使其更好地适应和参与迅速变化的国内、国际环境,促进自身的提高和完善。教师教育的课程内容也应该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国际化内容,使广大教师
“公民意识教育”近年来日益引起教育决策者、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研究中小学实施公民意识教育的时代特点与区域实施对策,探索新形势下加强中小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策略与有效路径,交流国内各地区中小学实施公民意识教育的成功经验,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德育杂志社于2010年12月5日在华东师大二附中联合举办了以“公民意识教育:规划与实施”为主题的“2010
:“学在锦江 品质教育”是锦江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一目标的主要内涵是什么?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对德育有着怎样的定位和规划?  钟为春:“学在锦江 品质教育”,是锦江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并经过这些年的内化、实践,已成为全区五万师生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的共同愿景与追求。  关于这一目标的内涵,可以从以下两个维度来理解。一是指“优质”,体现为“五精”,即结构精当、环境精致、资源精良、队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  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  走过这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  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  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轻声诉说……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   这熟悉的旋律,让人不由得联想到那位因救丹顶鹤而牺牲的“仙鹤姑娘”——徐秀娟。或许您不知道,这个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素有鹤乡之称的盐城。人们不禁感叹:该是多么善良、纯洁的心灵才能让这位不满23岁
策划者说  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是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寄予了厚望。  大家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最早是顾炎武提出来的。“未有我之先,家国已在焉;没有我之后,家国仍永存。多少沧桑付流水,常念家国在心怀”,是家国情怀的最好注脚。几百年来,它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任何时候,强调家国情怀教育都是必要的,正所谓“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