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大蒜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rui0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总结了地膜大蒜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备足蒜种、选好土壤和茬口、施底肥、整地作畦、播种、田间管理和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地膜大蒜的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膜大蒜;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3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4-0103-01
  
  地膜大蒜与露地栽培相比,增产幅度达40%,增加经济效益达60%以上。现将地膜大蒜主要栽培措施总结如下。
  
  1选好备足蒜种
  
  大蒜收获时,选择具有本品种形态特征和优良性状的植株为种,单收单藏。在播种前掰瓣时,再从中选择蒜瓣均匀、色泽纯一、无病斑、无伤口、纯种的大中瓣作种子,剔除发黄、虫蛀、有伤、茎盘变黄及霉变的蒜瓣。掰瓣的时间一般在播种前10d左右为宜。蒜瓣掰开后,应注意堆放在阴凉处。一般需蒜头2 250kg/hm2左右。
  
  2选好土壤和茬口
  
  选择士壤疏松、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的地块栽培。尽管大蒜的适应性较广,但以砂壤土为好。因砂壤土疏松,适宜根系发育,返青早、抽薹早、蒜头大且辛辣味浓,起蒜容易。
  大蒜忌与葱、韭、洋葱等作物连作,因为它们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根系所分泌的残余物质及各种病虫害基本相同,易缺乏营养,影响植株生长发育,产量下降,商品性差,而且病虫害发生严重,植株大小不一,苗弱叶黄。一般应相隔3~4年轮作换茬1次。前茬以玉米、瓜类、高粱、水稻、早熟茄果类和马铃薯的茬口为主,其次是棉花茬。
  
  3施足底肥用好药
  
  蒜田施用有机肥,不仅能改良土壤,使士壤疏松,增强透气性能和保水保肥能力,还能防止早期徒长和后期早衰。除施用有机肥外,还应结合耕地施用化学肥料。有机肥施前要充分腐熟、捣碎。常用的肥料种类有猪粪尿、人粪尿、鸡鸭粪等,一般施用60~75t/hm2,或饼肥1 500kg/hm2与过磷酸钙300kg/hm2混合堆积发酵后施用。南方地区为了降低土壤酸度可以在基肥中混入一些石灰。在农家肥不足的情况下,可施芭田紫复肥450~600kg/hm2,也可以施用大蒜专用肥,该肥料含量高,养分全,可完全满足适应大蒜生长的需要,且蒜头大,产量高,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近年来,旱茬地种蒜蛴螬、蝼蛄、地蛆危害较为严重,在土壤耕翻时撒呋喃丹22.5~30.0kg/hm2,以防地下害虫。
  
  4精细整地,作好畦
  
  要求深耕细耙,精细整地,使畦面平整,沟系配套,排灌自如。在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均匀撒施肥料,而后立即耕地翻土20~30cm,细耙细耧2~3遍,使肥与耕层土充分混匀,做到地平肥匀,上虚下实。在播种前开沟作畦,为了便于排灌和田间操作,应采取1沟1埂作畦,一般畦面宽4~6m,也可根据膜宽和土地平整程度而定,畦面长30~50m。
  
  5种子处理
  
  (1)药剂处理。先用清水浸泡12h,再用500倍的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浸泡30min,或用1%生石灰水浸10min,以杀灭蒜种的病菌。
  (2)播种前用0.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浸蒜种6h,期间不要搅拌,随浸随种,能增强种瓣活力,促进早发芽早生根,使植株健壮茂盛,具有显著的早熟增产增效作用。
  (3)清水浸种。一般用井水浸泡12h即可,可有效打破大蒜休眠,有利于导苗、齐苗。必须注意的是浸过的蒜种只宜湿播,不宜干播,若墒情差,播种盖土后要浇“蒙头水”,使土壤湿润,以促其早生根快发芽,若播后遇连阴雨天气,要注意排水降渍,以免烂种、烂根。
  
  6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一般最早适期应掌握在日均温度约20~22℃,为保证大蒜能够安全越冬,江苏地区大蒜的播期掌握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即大蒜的最适宜播种期为秋分至寒露。种植密度应掌握在375万株/hm2左右,早播土质差,地力薄,种蒜小,可适当密些。行距一般为20~25cm,株距10~13cm。
  
  7及时喷药覆盖地膜
  
  由于蒜地杂草生长早,危害期长,发生量大,人工拔除费时,目前多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除,一般在栽好蒜种拍平压实时用药。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用23.5%割地草750mL/hm2加33%菜草通2 250~3 000g/hm2,或25%绿麦隆3.0~4.5kg/hm2加23.5%割地草600mL/hm2对水600~750kg/hm2均匀喷雾,要求土壤湿润。以阔叶杂草为主的用33%菜单通2 250~3 000g/hm2加37%旱草灵900mL/hm2喷雾,如荠菜较多用37%旱草灵1 500mL/hm2加33%菜单通2 250g/hm2对水600~900kg/hm2喷雾。然后盖膜,覆盖地膜时要铺平拉紧压实使膜紧贴地面。
  
  8加强田间管理
  
  (1)及时破膜放苗。适期播种,墒情好的大蒜一般在栽后7d左右可出苗,若盖膜质量好,约80%幼苗可自行顶出地膜,不能顶出地膜的及时用小刀、竹签或小铁破膜放苗,以防灼伤。
  (2)科学水肥管理。苗期管理要促控结合,以控为主少浇水,以防徒长和过早烂母,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安全越冬,在未封冻之前(约11月下旬),浇1次返青水,可加速土壤解冻,使地温及早回升,促进大蒜返青生长。在浇返青水的同时,追尿素225~300kg/hm2。在清明节前后大蒜已经退母,植株生长进入旺盛阶段,叶片在伸展,蒜薹在抽长,蒜头开始膨大,即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此时要勤浇水,每隔7d浇1次,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准。但在采薹后3~5d要停止浇水,以增加蒜薹韧性,以利采薹。同时要施好膨大肥,用尿素225~300kg/hm2。采薹后3d要及时浇好蒜头膨大水,每隔7d浇1次,直到收获前7d停止浇水,以促进蒜皮老化,提高蒜头的耐贮性。同时,根外喷施2%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水溶液750~900kg/hm2(尿素11.25kg,磷酸二氢钾0.25kg),隔5~7d喷第2次,以利养根,保叶防早衰,促进蒜头膨大。
  (3)及时防治病虫害。旱茬地种植大蒜,在其生长的前期(冬前)和抽薹前易受地蛆危害。前期发生危害会造成缺苗断垄,后期发生危害会造成虫蛀散瓣,商品率下降,而用药防治比较困难。一但发生,可选用40%氧化乐果药液,隔4~5d灌根1次,视虫情连灌2~3次即可。大蒜的病害主要有叶枯病、霜霉病、锈病、灰霉病等。对叶枯病、霜霉病、灰霉病,一般在4月20日左右用50%蒜病灵或72%蒜叶青或70%甲基托布津对水进行喷雾防治;对锈病一般用粉锈宁1 500 g/hm2对水750kg/hm2喷雾进行防治,每隔7~10d喷1次,连喷2次。
  
  9适期收获,及时晾晒
  
  蒜头适期收获的形态特征是:植株的基部叶片大都干枯,假茎松软,用力向一边压倒,表现不脆而有韧性,一般在采薹后17~20d为收干蒜头的适期。收获的前1d,要浇1次水,使土壤湿润,便于起蒜。起蒜时要轻拿轻放,不磕不碰,以免蒜皮、蒜瓣受到机械损伤,降低其商品性和耐贮性。起蒜时要求后1排的蒜叶搭在前1排的蒜头上,依次一排排放好,只晒叶不晒头,以防烈日曝晒灼伤内部组织,贮藏时易腐烂,或使蒜皮晒得变绿甚至增加裂蒜降低其商品性。一般在田间晒2~3d,视天气好坏切除秸杆,根须继续晾晒。如天气不好,可扎成小捆,放在“人字形”通风向阳的架子上晾晒,以防霉变。
其他文献
对比湖北省洪湖地区各种大宗鱼类健康高效养殖模式,结果表明,池塘主养青鱼效益最佳,但对池塘条件及养殖区投入有所要求;池塘主养鲫鱼投产比优异,草鱼主养投入成本最低,养殖面
摘 要 林业资源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都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国有林场是我国国家政府投资建设的,主要负责对林业资源进行维护、管理与建造的林业单位。但是当前,我国国有林场特色产业的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林场特色产业发展受到了阻碍。基于此,以永善县国有林场为例,对我国国有林场特色产业发展动态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希望能够为我国国有林场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作
摘要:随着经济的增长,电力基础设施项目越来越受欢迎,其安全管理问题也逐渐受到重视。电力基础设施工程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工程,在电网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电力基础工程施工管理质量与供电服务质量密切相关。做好供电工作,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供电企业的核心目标。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电力基础工程的管理,以保证电力基础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电力;基建工程;安
本文运用CHIP2013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实证考察本地非农就业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使用本地非农就业网络作为工具变量的估计结果表明,本地非农就业家庭的年生活消费总额比
介绍了草莓—水稻轮作高效栽培技术,包括育苗、整地、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采用该模式的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介绍了邯钢M251S燃机针对高炉煤气热值变化造成机组运行不稳问题的分析和处理。分别从燃料及热值的调节控制入手,减少了机组甩负荷的发生,保证了机组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的不同临床特点。方法:对115例结核性脑膜炎和24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入院时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