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首次随机血糖水平与卒中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y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卒中患者急性期血糖水平与卒中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随机血糖水平是否〉7.8mmol/L,将连续173例急性卒中患者分为随机血糖升高组(72例)和正常组(101例)。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为(6.5±5.1)h,接诊20min内对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定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troke,GCS)评分,40min完成血浆血糖测定和头颅CT扫描,对脑梗死患者进行OCSP分型,并且在3个月后对存活患者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troke,mRS)评定。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血管危险因素以及卒中性质和治疗原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首次就诊时的NHISS、GCS和3个月时的mRS评分差异显著(P〈0.01)。随机血糖升高组有糖尿病史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P〈0.01)。在两组有糖尿病史的患者之间,随机血糖水平与卒中严重程度无关;在无糖尿病史的患者之间,随机血糖升高与卒中严重程度和预后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 无糖尿病史的卒中患者急性期血糖升高是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卒中患者急性期随机血糖升高可提示有糖尿病史。

其他文献
微小RNA(microRNA或miRNA)是真核生物中一类长度约18~25个核苷酸(nucleotide,nt) 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RNA,具有高度保守性、时序性和组织特异性.miRNA的发现,揭示了真核细胞
目的 调查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心理状况并针对性的给予心理干预.方法 将200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28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按消化道出血的抢救护理常规进行治疗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治疗后恐惧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 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
脑血管痉挛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是致死、致残的原因,其机制尚不明确,钙离子超载是目前公认的血管痉挛发生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钙离子拮抗剂应用的基础.尼莫地平是临床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常见病,常常导致严重后果,约占全部卒中病例的5%,在美国每年有多达3万人罹患该病[1,2].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微生物间通过分泌、释放一些特定的信号分子,并感知其浓度变化,来监测菌群密度、调控菌群生理功能,从而适应周围环境的一种信号交流机制[1],又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oursing,EBN)也称实证护理.其思想核心就是运用现有最佳的科学证据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1].即是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运用实证,对病人实施最佳的护理.循证护理作为现代护理发展的方向,已逐步用于护理实践.2005年9月~2007年9月我们将循证护理运用于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并发中间综合征(IMS)的16例患者
生活方式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活方式能使人精力充沛,延年益寿;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导致多种生活方式病的发生,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而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促使人们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强自我保健,则是预防和控制生活方式病流行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全社会健康水平的根本之路。
肿瘤标志物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肿瘤筛查和早期诊断方法之一.其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848年,发现本周氏(Bence-Jones)蛋白可用于协助诊断多发性骨髓瘤.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
颅内动脉瘤发生率居于脑血管意外中的第三位,致残、致死率均很高.吸烟、高血压等是发生颅内动脉瘤的主要危险因素.颅内动脉瘤多发生于动脉分叉部位,以前交通动脉处最多见.其
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多重耐药菌日益增多,尤以铜绿假单胞菌严重.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产生,严重影响了临床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控制,与之相应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