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普查 媒体在行动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ai1100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在标准时点2010年11月1日零时,对居住在我国境内的人进行人口普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规定:“人口普查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登记状况、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文章针对这一社会热点问题,探讨两大网站即人民网与新华网对此的报道。
  关键词:第六次人口普查;人民网;新华网;编辑思路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7-0045-03
  
  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开始了又一轮的人口普查,这次普查是21世纪以来的第二次全国范围的大普查,距上次人口普查已有10年,十年来,伴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人口依然呈增长趋势,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如发达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城乡人口的不平衡。这些新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就成为了媒体的新闻做点。
  
  一、背景介绍
  
  (一)人民网
  该网创办于1997年1月1日,是世界十大报纸之一——《人民日报》创建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交互平台,也是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综合性网络媒体之一。人民网坚持“权威、实力,源自人民”的理念,以“权威性、大众化、公信力”为宗旨,以“多语种、全媒体、全球化、全覆盖”为目标,以“报道全球、传播中国”为己任。被网友认为是中国的“权威媒体、大众网站”。
  (二)新华网
  该网是新华社主办的,中国最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重点网站。新华网“融汇全球新闻信息、网络国内国外大事”,独家报道世界各地热点消息,第一时间追踪报道突发事件,深度分析评论焦点话题,新华网以其权威、准确、及时的报道,鲜明的特色,厚实的内容为海内外广大网民所瞩目和喜爱。
  
  二、报道方式比较
  
  (一)人民网采取专题报道形式
  在“社会”栏目旗下的“社会专题”板块开设“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专题报道,同题集中。内容涉及新闻报道、新闻评论、各种服务信息、图片视频。人民网采用一贯的版面编排形式,共分三栏,五大板块。[1]
  第一板块共三部分。头条共两条时事新闻,下设“最新消息”,每次更新5条具有时效性的新闻;中间插入滚动式图片与视频;右设服务信息,即对本次人口普查的简介与本次人口普查的内容。
  第二板块共分两部分。左右两栏分别是最新评论,中间部分为服务信息。
  第三板块共一部分。这一部分集中了我国过去六次人口普查的基本状况,对人口普查进行了平面拓展。
  第四板块共四部分。这也是本次专题中新闻报道的重要“集合点”,这一板块共分四部分,包括“新闻动态”、“评论分析”、“图片视频”、“背景资料”四部分,共计57篇。
  第五版块共两部分。这是人民网搭建的政府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平台,包括服务类信息性质的“相关文件”以及对各省市的官网的“各地链接”。
  (二)新华网采取要闻报道的形式
  它没有专门的专题报道平台来报道这次人口普查,而是“实时更新,及时报道”,并汇总来自国内各大门户网站、专业类网站以及新闻网站的报道,内容多样,涉及时事要闻、社会新闻、人物新闻以及适量的评论等,以动态新闻为主,综合报道贯穿的方式,从各个角度对人口普查做了全面报道。新华网有关“人口普查”的报道共有40061条来自各媒体的文章,海量信息,直观浏览。
  
  三、编辑思路比较
  
  (一)人民网的总体编辑思路
  理念:权威、实力,源自人民!
  宗旨:权威性、大众化、公信力。
  目标:多语种、全媒体、全球化、全覆盖。
  责任:报道全球、传播中国。
  本次报道的分析:人民网的编辑思路在遵循其特有的理念与宗旨的基础上,实现了“硬新闻与软新闻的齐头并进”,即重大报道一个不漏,重要评论一个不差,服务信息一步到位。稿件基本采用《人民日报》稿件或者网站记者的综合报道,汇集其他网站的稿件较少。具体特点如下:
  1.大量服务类信息,确保公众对人口普查的全面了解。人民网本次专题报道的文章数量并没有很多,但是,在有限的数量下,人民网共为公众提供了11条服务信息,如图1所示。包括对“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述、普查登记的主要内容、《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普查登记采用的方法、超生孩子落户问题的解决办法、常住人口的定义、普查对象的所有权利、普查员的权利与义务以及两条政府相关文件和各地网站链接,涉及范围之广不容忽视。
  


  图1人民网总体统计图
  人民网一向给公众以严肃、专业的印象,在这样的拟态环境中,公众难免会产生人民网是“政府发言人”这一刻板印象,认为人民网只能报道国内外重大事务、突发事件。而这一次,人民网突破这一潜在的定式,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与政府新政策、国家新事物零距离接触的平台,使公众能够在第一时间更快地获得更全面、更权威的信息,同时,也促使公众在对人口普查了解的基础上能够配合政府工作。而对于人民网,也实现了“大众化”与“权威性”的充分结合。
  2.背景信息海量提供,平面拓展一步到位。从图2可以看
  
  


  图2人民网四大板块文章数量统计饼图
  出,背景资料丰富,数量位列第二。人民网的背景资料内容大体上分为两部分,其一是一个专门板块,图文并茂展示出我国历次人口普查的基本情况,让公众一目了然、迅速地浏览到六次人口普查的时间、大背景以及普查的原因,对事件进行了平面纵深拓展,使公众了解到我国人口在几十余年间的变化,以及经济发展的变化。其二是第四板块中的一个部分,即“背景资料”部分。这一部分的文章并不多,但涉及面却很广,人民网将触角伸向国外,探求“美国的人口普查是怎么进行的”;将内容与服务类信息合并,告诉公众“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与普查员的权利与义务”。背景资料,并不是新闻稿的要素之一,但却是新闻稿不可缺少的内容,人民网在专题这一有利的平台下,将背景资料从新闻稿件中剥离,单独成文,一目了然,一步到位,拓展纵深,信息海量,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与知识性,稿件更加生动活泼、易懂,利于进行政策的宣传;对于人民网来说,也实现了其“全覆盖”的目标,覆盖信息时间、空间都是广角呈现。
  3.图片视频适量融入,直观客观反映事实。图片视频这一部分所占份额还是比较大的,共有8条与此有关的新闻。而本次专题,图片的展示可谓样式多样,有最常见的新闻图片、组图,还有新闻图表。图片样式种类的多样性与此次专题报道的内容性质有关,人口普查涉及大量数据以及历史纵向对比或者地区横向对比,这就决定了,采取新闻图表的形式,可以更加直观反映出人口普查的最新情况。这是一大特点。第二大特点则是这次专题将新闻图片、视频在单独开辟板块清晰罗列的同时,还将它们融入到新闻报道与评论中,详细解释介绍,这就将两种新闻表现形式有机融合起来,既有报道和评论的主观性,也有新闻图片的客观公正性。这也是人民网追求公信力[2]的体现。
  4.新闻报道涉及面广,追求权威性与公信力。新闻报道涉及的人物、事件及新闻特写如图1所示。在对人物的报道中,人民网着力于对相关人员的采访以及和重要人物的对话,这是人民网力求权威性的表现,采访相关人物是对人口普查事件本身的关注,相关人员对人口普查比普通民众了解要深厚的多,这也就使相关人员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了专家,对人口普查做了详细的解析,使公众获得更加权威更加准确,更加口语化的认识,也可以使人口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对普通民众的报道,这一内容在这次专题中表现的并不明显,但是角度却很独特,《一位北京市民的来信——普查挺重要,支持靠大家》,新闻稿采用大量信中原话,以一个典型的正面的形象来引导舆论,使公众了解到,支持人口普查其实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对群体人物的报道也是这一次专题的亮点,即《12所高校近10万学子奔赴全国各地宣讲人口普查知识》这一篇通讯,这同时也是一篇新闻特写。这篇新闻稿在众多汇集了专家、重要人物、相关官员的稿件中十分突出,它选取了人口普查中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是人口普查的志愿工作人员、也是被普查对象,同时是高校学生,角度新颖独特。
  在对事件的报道中,人民网采取一贯风格,着力于发布人口普查各种总稿和地方稿件,特别是首都北京的稿件,以小见大。能够及时发布总稿,从侧面证实了人民网的实力,但是选取的地方北京居多,其他省市几乎没有,全覆盖的目标还有所欠缺。
  在新闻特写中,共有三篇报道,分别是《人口普查入户调查10日结束 高科技确保数据精确》,对人口普查中出现的新鲜事进行报道,《80岁袁隆平接受人口普查 亲热拍妻子称其贤内助》,对人口普查中重要人进行报道,《12所高校近10万学子奔赴全国各地宣讲人口普查知识》,对人口普查中特殊群体的报道。这些新闻特写,满足了公众的求知欲望,同时也将宣传、教育融入其中,人民网的大众化体现其中。
  评论板块详细呈现,精确透彻的同时为大众服务(融入服务信息)。
  本专题涉及的评论内容涵盖:人口普查所遇到的困难与突破,专家点评和热点解读,将人口普查全方位的解读,包括人民网的社论以及专家对人口普查热点问题的分析与特殊见解。这是人民网公信力与权威性的体现。
  (二)新华网的总体编辑思路
  特色与优势:权威性、准确性、时效性、贴近性。
  •国内重要新闻受权发布;
  •国家政策法规权威解读;
  •中央、地方政府官员任免受权发布;
  •国内外重大突发事件第一播报;
  •重大活动现场直播。
  其理念是:与时俱进,追求卓越。
  •党的教导记心中,勇攀网络新高峰;
  •网络无改稿,社会责任大;
  •传播中国,报道世界,引导舆论,服务网民;
  •永远追求人才,不断发现人才,坚决重用人才,决不亏待人才;
  •只有固定的精神,没有固定的模式;
  •网络无限,挑战无限,竞争无限,发展无限。
  本次报道分析:如图3所示新华网对人口普查的报道采用了日常报道形式,基本上是有新闻就报道,没有本通讯社的稿件就汇集其他网络媒体的稿件,这样,就使新华网这次的报道内容广泛,即社会新闻占据首要地位,公共关心的问题成为首要报道内容的特点,亲切性占据上风。具体特点如下:
  1.稿件众多,为公众提供海量信息。新华网有关人口普查的稿件截止至2010年11月20日19点30分,共有87616篇,如图3所示。
  
  


  图3新华网报道总数量
  如此之多的稿件,无疑为公众提供了种类繁多的信息量,上至严肃的重要性新闻总稿,下到社会新闻中带有娱乐性质的新闻,还有一部分来自各大网站论坛。
  2.稿件来源多样,涉及全国各类网站、论坛。新华网的搜索引擎提供给公众的是一个有关“人口普查”的大杂烩,仅从第一页搜索页面中我们可以看出,稿件来源于门户网站(网易、搜狐)、新闻网站(人民网、新华资料)、论坛(京华论坛、新华网发展论坛)、省市官方网站(青海新闻网、云南网)以及各种专业类网站(大洋网、新民网)。这些网站由于种类不同、性质不同,决定了新华网搜集的各类稿件的性质也不尽相同。但却搜罗了各种类型,代表各方观点的话语。这就体现了它“传播中国”的理念。
  3.稿件多为社会新闻与动态消息,确保时效性的同时亲切性倍增。由于新华网稿件众多,对于这一特点的分析,仍然选用第一页搜索页面进行取样分析。
  如图4所示,社会新闻数量超过重要的事件类新闻,在31条新闻中,共有15条,将近一半,且随着更新速度的提升,稿件时效性非常强,最新一条新闻发布时间为11月20日18点59分,离统计截止时间仅有半个小时。再者社会新闻一般报道发生在社会生活中的有关人口普查能够唤起人们某种情感的新闻,具有软新闻的性质,如搜索页的这两条新闻《四川人贩越狱22年“人口普查”落网加刑三年半》《重庆人口普查员多帅哥美女 备鞋套纸巾还送小礼物》,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这一类新闻的特点使新华网的稿件无形中更具有人情味和趣味性。
  
  


  图4新华网总体统计图
  4.服务类信息来源于对论坛中公众疑问的解答具有针对性与贴近性。新华网的服务类信息基本上没有单独出现,而是根据公众在国内各大论坛上的疑问,专门解读,针对性极强,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公众对人口普查的疑问,这也是新华网追求贴近性的表现。
  
  四、结 语
  关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报道,人民网与新华网这两家性质相同的网站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报道,二者各有优点,但也存在不足。两家网站,虽然编辑思路各有特点,但是,作为党报性质的媒体,它们的报道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准确性以及宣传价值,起了舆论引导作用,沟通了政府与公众。这是值得肯定的。
  人民网与新华网作为党报性质的网络媒体,已经被公众普遍认为是第一时间获得政府权威政策信息的有效桥梁。在针对“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专题报道中,人民网与新华网充分发挥了自身作为党报性质媒体的作用,立足新闻的重要性、显著性,全方位、多角度为读者解读了此次人口普查。同时,两家网络媒体采用不同的编辑思路,保证准确权威地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然而,比起都市类报纸的同题报道,这两家网络媒体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同时,接近性与时效性相对较弱。纵观这次专题报道,我国党报性质媒体要走的路还很长,党报可以也必须严肃,[3]作为党报另一个平台的网络媒体,更应该在充分发挥其宣传作用的基础上,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参考文献:
  [1] “六普”调查基本结束[OL].人民网,2010-11-11.
  [2] 王文娟.对我国媒体公信力危机探析[J].今传媒,2011(5).
  [3] 论党报的舆论引导分析[OL].百度文库,2011-04-27.
其他文献
摘要:近十年来,民生新闻在各地方电视台迅猛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庸俗化、破碎化等问题。民生新闻如何才能找到未来发展的突破口?本文以厦门和广州的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为例,探索如何在电视民生新闻中注入人文情怀以及其对电视民生新闻未来发展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民生新闻;人文情怀;地方电视台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6-0091-02     在近十
期刊
摘要:形象宣传片的创作,不应是唯美画面的罗列和堆砌,而应该在常规性的生活中,提炼出生动的细节来。这在具体的策划与摄制过程中,就体现为创作者要秉持纪录精神,倾注人文思考。除此,若在最终的作品中,形成一个活泼自在的叙事,则更能提高形象宣传片的可看性。  关键词:形象宣传片;常规生活;生动细节  中图分类号:G2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6-0135-02    一
期刊
摘要:本文从传播学受众心理视角,分析了相亲节目中的受众心理是如何从最初的狂热追捧到后来的反感排斥,媒体在应该如何调整传播行为,在迎合受众的同时也积极的引导受众,肩负起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相亲节目;受众心理;自我调整  中图分类号:G2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6-0156-01     2011年初,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以高收视率一
期刊
编者按:21世纪,我们迎来了一个自媒体时代,网络博客、微博、论坛以及手机互联网等各种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媒体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媒体不得不改变思路与策略,不断改革创新,积极地向新媒体靠拢。而在国家的三网融合政策环境下,传统媒体如何实现向新媒体的顺利平移?媒体又该如何肩负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责任?对此,我们专访了资深传媒人中央广播电台网络发展部主任栾轶玫教授,其本着学术要“从实践中来,
期刊
学者简介  刘根勤,男,江苏兴化人,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师。曾就职于南方都市报,发表新闻与评论作品数百篇,在《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新京报》、《第一财经日报》等多家报刊开辟专栏。先后在《中国文化产业评论》、《中国青年研究》、《南方传媒研究》、《传媒观察》、《新闻传播》、《社会科学论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参与国家广电总局科研项目,负责佛山市南海区政府委托课
期刊
摘要:网络虚拟组织传播是网络媒介和虚拟组织传播的结合和共谋。本文以搜狐网为典型文本,分析了其网络虚拟组织机制,并进一步对整个网络虚拟组织及其传播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网络虚拟组织传播是网络时代虚拟组织传播的发展,具有无限繁殖力、互动性、符号化和“蜂群”效应,效力巨大。  关键词:虚拟组织;传播机制;搜狐网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7-0017-
期刊
摘要:在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社区公众的公共事务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公共意见表达的数量和途径也在不断提升,这就导致农村社区中产生的舆论意见成为一个不得不关注的话题。此时,大众传媒在农村的舆论生成及舆论引导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怎样发挥好其作用都是值得审慎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受众对政府处理问题态度、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受众对媒介满意程度、民族宗教差异态度等方面,分析了肃
期刊
摘要:群体性突发事件中,大凡伴有谣言,本文以2011年3月14日在我国出现的群体性 “抢盐事件”为例,探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谣言的传播生成机制和消解策略。  关键词:群体性突发事件;抢盐事件;谣言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7-0048-02    一、“抢盐事件”始末    2011年3月,因“碘盐能预防治疗核辐射”的传言,我国从14日开
期刊
编者按:陕西电视台驻足中国的西北大门,座落于古城西安,成立于1960年7 月1日,是中国大陆成立最早的省级电视台之一。山川秀丽的三秦大地,人杰地灵,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这里有悠久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西安更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目前,陕西电视台正在积极、大胆地探索,开拓创新,继续深化改革,为早日把陕西电视台办成全国一流媒体而努力。本期我们为大家介绍的就是陕西电视台优秀新闻节目主持人杨芳
期刊
摘要: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品牌越来越为各个城市所关注,品牌经济成为城市用以实现经济发展和城市竞争的主要形式。然而在具体的城市品牌经营过程中,还存在着定位不清及认识模糊等诸多问题。正确理解城市品牌的内涵和城市品牌经营的内容是建设城市品牌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城市品牌;经营策略;香港  中图分类号:F7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7-0065-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