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形式动词的焦点标记功能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j820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类比形式动词“对A进行B”结构与“唯A是B”结构,推测形式动词可能具有焦点标记功能;其次结合形式动词特征,得出形式动词确实具有焦点标记功能;最后尝试从语体语用角度探讨形式动词的形成机制。
   关键词:形式动词 焦点标记 语体 语用
  形式动词一直都是汉语本体研究的重难点,根据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前人就形式动词的研究主要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着手。本研究从句法层面,通过类比古汉语“唯A是B”结构,推测出形式动词的焦点标记功能;之后结合形式动词特征,进行了确认。至于形式动词的形成机制,可以认为有句法和语义上的要求和语用语体上的要求两个方面,关于第一个句法语义上的要求,已经有大量前人的研究,但是很少有人从语用语体角度说明形式动词的形成,本文从语体与语用上的要求尝试说明形式动词的形成机制。
  一.形式动词具有焦点标记功能
  1.焦点与焦点标记
  袁毓林(2003)指出,焦点是一个句子中在意义上比较突出的部分,是说话人希望听话人格外注意的部分。从信息包装的角度看,说话人通常把上文已经交代过的已知信息用话题来包装,把比较重要的新信息用焦点来包装,焦点是句子中说话人假定的不是他跟听话人所共享的那部分信息。不同的语言可能采用不同的语法手段来表达不同类型的焦点。
  焦点可以分成多类,所处位置也不尽相同。由于焦点是新信息强度最高的成分,而一个句子越往后信息越新,所以焦点在通常情况下出现于句末的位置。句末焦点称为自然焦点,它是句子的常规焦点。但是有时候为了对比和强调的表达需要,句子其它位置上的成分也可以成为焦点,这时候就需要采取一些手段将这些成分凸显出来。徐江胜(2006)指出,古代汉语凸显焦点的方式可以有四种:“一、使用重音;二、改变词序;三、使用焦点标记词;四、使用句式标记。”我们认为现代汉语也可以分为这几类:
  第一,使用重音:他英语不好;他英语不好。
  第二,改变词序:王明从北京来;从北京来的王明。
  第三,使用焦点标记词,最典型的如“是”:他是昨天到的。
  第四,使用句式标记,如疑问句:你什么时候去北京?
  2.“对A进行B”结构与“惟A是B”结构类比
  (1)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左传·僖公五年》)
  在古汉语中,有一个“惟A是B”的结构。如例1,“惟”是一个语气副词,“是”是焦点标记(徐江胜,2006),且是一个前指性的焦点标记。“惟A是B”是一个框式结构,通过语气副词“惟”和焦点标记“是”,突出中间A的焦点性,使得A的焦点性达到最高。
  我们可将有介词帮助引介的形式动词结构如“对A进行B”,与“唯A是B”结构,进行类比,两者结构类似。“唯”是一个语气副词,表示小范围事物,用极限法思考,当范围极小时,可以理解为限定某一特定对象,也和“对”或“就”类似,表示限定或指定某一对象。那么,“对A进行B”与“唯A是B”类似,是一个框式结构,通过介词“对”和焦点标记“进行”,突出中间A的焦点性,使得A的焦点性达到最高。
  因此,通过类比我们推测形式动词可能具有焦点标记功能,下文进行验证。
  3.形式动词特征与焦点标记
  关于形式动词的定义张斌(2010:100)指出,“形式动词具有动词的形式但不具有动作的实在意义,在句法结构中不能独立完成谓语的陈述功能,而是引导着具有实在意义的动词出现,以完成谓语的陈述功能,所以把它叫做形式动词。”例如“进行、加以、借以、予以、给以、致以”等。朱德熙(1982)把它叫做准谓宾动词,认为这类谓宾动词的宾语不能是主谓、述宾、连谓等结构,只能是某些双音节动词(名动词)或偏正结构,而且这种偏正结构里的修饰语只能是体词或形容词,不能是副词,除了“进行”以外,“有、作、加以、给以、受到、予以”等等也是这样的动词。还有“致以”等准谓宾动词都属于形式动词(黄伯荣,廖序东,2011)。当然,吕叔湘(1980/ 1999)指出,“予以、借以、用以、难以”等是一个动词,不必拆开解释,后面的宾语只能是动词。
  张文指出,“形式动词后边必须带上宾语,通常是双音节及物动词或以双音节及物动词为核心的短语。充当宾语的动词作为形式动词的后续动词,不能再带宾语,因此后续动词所要施加的对象或事項,在句子里常常出现在形式动词的前面。”通常两种方式可以帮助形式动词后面的动词宾语要施加的对象或事项提前到形式动词前面。
  第一类:
  (2)a大家正在就这个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
  b大家正在热烈得讨论这个问题。
  (3)a请法庭对我的辩护理由予以考虑,给以足够重视。
  b请法庭考虑我的辩护理由,足够重视(我的辩护理由)。
  吕叔湘(1980/1999)指出,“‘进行’这一形式动词用作宾语的动词不能再带宾语,如果在语义上要求受事,表受事的名词可用介词‘对’引进”。那么我们知道“予以”等其他形式动词也类似,可以用介词“对”引进表受事的名词,如上文例3“我的辩护理由”;此外,“就”也可以帮助引进表受事的名词,如上文例2“这个问题”。
  那么这类形式动词可以通过介词(如“对”“就”等)帮助,使得动词宾语提前到形式动词前面。根据焦点理论,为了对比和强调的表达需要,句子其它位置上的成分也可以成为焦点,这种将动词宾语提前的方式,是通过改变词序的方法使得句子的焦点落在介词后的那部分受事名词上。因此,我们认为这是形式动词具有通过改变词序凸显句子的焦点成分的功能。
  第二类:
  (4)a这是一个好机会,我们的方案可以借以实施。
  b这是一个好机会,可以实施我们的方案。
  (5)a我们精神上的许多负担应该加以解除。
  b应该解除我们精神上的许多负担。   还有一类,这类形式动词不需要通过介词帮助,直接把动词宾语提前到形式动词前面,如例4,例5。根据焦点标记的特征,即句法上是语气助词,语义上几乎没有意义,语用上起强调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形式动词是一种焦点标记,标记前面的动词宾语的受事成分为焦点,且是一种前指性的焦点标记。
  二.探讨形式动词的形成机制
  形式动词的形成机制,可以认为有句法和语义上的要求和语用语体上的要求两个方面,关于第一个句法语义上的要求,已经有大量前人的研究,例如高逢亮(2017)根据Chromsky的“最简方案”指出,“形式动词因为语义虚化,并不能指派论旨角色,而充当形式动词宾语的双音节动词词汇意义强,能够指派论旨角色。……形式动词的句法作用就是取消宾语核心动词的赋格能力,即增强宾语的指称性,使宾语部分实现由动态向静态的转化”。沈家煊,张姜知(2013)根据“名动包含”,认为“形式动词的功能为增强谓语的陈述性和宾语的指称性”。以上观点已经能够代表大多数观点,在此不多赘述。但是很少有人从语用语体角度说明形式动词的形成,以下从语体与语用上的要求尝试说明形式动词的形成机制。
  1.公文语体的要求
  吕叔湘(1980)就“进行”一词写道:
  “进行”只用于比较正式、庄重的活动,不用于非正式的或短暂的活动,例如:
  (6)进行谈判 *进行说话
  (7)进行反抗 *进行反对
  “给以”必带双音节动名词做宾语。前面常用助动词或“一定、必须”等副词。多用于书面,例如:
  (8)他有困难,我们应当给以帮助。
  (9)对于工作上作出成绩的同志,要给以适当的鼓励。
  笔者搜集中国政府网公文,发现“进行、加以”等形式动词,较多得用在公文语体中,例如:
  (10)为了依法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国務院对取消行政许可项目及制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涉及的行政法规进行了清理。(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
  (11)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指示,对赴港澳地区培训考察要严格加以控制。(1989年06月04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控制赴港澳地区培训考察的通知》)
  因此,我们认为,形式动词实际上是一种多用于正式的公文语体中的结构,且多有介词搭配。这可能是因为公文语体的要求,因为需要意义比较虚但同时动作性较强的词汇来帮助传达一种“官腔”(刘玙,2019),而形式动词恰好能够同时满足,这大概是公文语体的要求导致的形式动词的形成,后来人们使用得多了,便更加普遍了。
  2.语用上的要求
  语用上要求的主要是语音上的韵律和谐。吕叔湘(1980)对几个形式动词的搭配进行了说明。
  “加以”必带双音节动词宾语,且“加以”前面如用副词,必须是双音节的;单音节副词后面不能用“加以”,只能用“加”,例如:
  不加研究 多加注意。
  “进行”代表所从事的活动的词不能是单音节的。如:
  *进行查 *进行比 *进行谈。
  “给以”必带双音节动名词做宾语。
  根据吕文,我们知道形式动词后基本都必带双音节动名词做宾语。汉语常用四字格来表示一种和谐整齐的韵律感,尤其是正式语体中,如上文所述,是一种语用效果的需要。因此,正是因为汉语要求语音上的韵律和谐,而形式动词的形成原因之一即是汉语语音上的这一需求。比如例11,“对赴港澳地区培训考察要严格加以控制”,如果不用形式动词表述,则是“要严格控制赴港澳地区培训考察”相比于不用形式动词“加以”,使用形式动词能够帮助形成四字格“加以控制”,满足了汉语语音在特殊表达需求下对韵律和谐工整的需要。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类比形式动词“对A进行B”结构与“唯A是B”结构,结合形式动词特征,得出形式动词确实具有焦点标记功能,最后从公文语体角度和语用方面的语音角度探讨形式动词的形成机制。
  参考文献
  [1]袁毓林.2003.《句子的焦点结构及其对语义解释的影响》,《当代语言学》第4期.
  [2]徐江胜.2006.《试论古汉语句子的焦点和焦点的凸显方式》,《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第1期.
  [3]张斌.2010.《现代汉语描写语法》,商务印书馆.
  [4]朱德熙.1982.《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5]黄伯荣,廖序东.2011.《现代汉语5版:增订本》,高等教育出版社.
  [6]吕淑湘.1980/1999.《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
  [7]高逢亮.2017.《试论形式动词的句法功能》,《大理大学学报》第2期.
  [8]沈家煊,张姜知.2013.《也谈形式动词的功能》,《华文教学与研究》第2期.
  [9]刘玙.2019.《“官腔”的语言特征》,《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第29卷第3期.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在教育全球化和“互联网 ”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已经成为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伴随中国的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汉语热”也逐渐成为发展热潮,对外汉语专业也随之走上国际化的道路。然而,关于教育公平的讨论,对外汉语师资在海外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典型问题,一定程度制约了汉语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为促进海外汉语师资建设,本文旨在依据当下汉语桥世界中文比赛的积极影响,结合师资力量等问题,浅
内容摘要:纪录片《美国工厂》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出海企业”——福耀在海外遭遇的种种“水土不服”,这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福耀的烦恼,也是中国“出海企业”如何实现海外本土化管理与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本文基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价值理论,以福耀为例,分析了中国“出海企业”海外发展所面临的跨文化挑战,并结合该理论,针对出海企业的“水土不服”提出相应的企业管理策略。   关键词: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 文化差异 企业管理
内容摘要:以壮族嘹歌为研究对象,运用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的现代“交往理性”理论,破解壮族男女交往理性的主要表现形式及成因,从人际和谐与交往理性的视角审视壮民族的民族性格及民族特点。   关键词:嘹歌 交往理性 和谐  壮族嘹歌是自战国时期至明代几个不同历史时期流行于平果、田东、武鸣、巴马一带的民歌发展汇集。壮族嘹歌是壮族文学的瑰宝,它最早通过口头进行传播,后经一批专家
内容摘要:在生态翻译学视域下,以成功走出国门的网剧《陈情令》为例,通过对生态翻译学进行解释,结合字幕的特点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方面探究文化负载词的日译策略。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陈情令》 字幕翻译 文化负载词  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软实力的力量来自其扩散性,只有当一种文化广泛传播时,软实力才会产生越来越强大的力量。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逐渐崛起,中国网剧从
内容摘要: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良好的发音有助于汉语学习者无障碍溝通交流,且能促进语法和汉字的学习。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语音学习较日韩的学习者更快掌握。但由于汉英语音存在一些差异,还是会对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本篇论文以母语为英语的英国留学生为例,基于CNKI文献资料总结英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语音上的特点,本文分别从元音、辅音、声调三个方面入手,然后给出合理的教学建
内容摘要:充分挖掘每一门课程中所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把做人做事的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融入到所有的课程中,形成全课程思政。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课程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深化课程改革,将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自下而上形成的课程思政经验充分结合起来,上下联动,形成合力,使得全课程思政成为可能。   关键词:全课程思政 教师 学生 上下联动  思想政治
内容摘要:南京作为江南重要的经济中心,中国最有文化特色和历史传统的古城之一,吸引许多外国友人不远万里来到南京赏美景,品美食。南京作为“新一线”城市不断对外进行文化输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南京饮食的正确翻译便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在三分法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南京目前饮食翻译存在的错误,给出对应的翻译策略以及修改建议。   关键词:饮食翻译 三分法 南京 文化输出  南京,一座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的城市
内容摘要:日本是世界上最早从精英教育阶段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国家之一,其高等教育的起步虽然比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本文对于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后大众化阶段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同样处于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的我国带来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高等教育 后大众化 日本  日本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阶段性特征明显,金子元久通过研究将其分为大扩充期(1960年—1970年中期)、停滯期(1970年中
内容摘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越来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人的了解和喜爱,我国对外汉语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对外汉语教学越来越盛行的背景条件下,面对外国学生的汉语学习热情,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我国的汉语教学。汉语承载着千年发展的中国文化,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仅是一门语言教学,要以中国文化作为理论基础,全方面多角度的渗透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内涵,从而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树立我国的良好文化形
内容摘要:以广州工商学院为例,指出大学语文教学中如课程定位、教学合作、教学水平的评价、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分析了这些问题之后,从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的发展战略等方面着手,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大学语文 广州工商学院 考评 考核  广州工商学院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创建于1995年,2004年独立设置为广州工商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