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有t(9;22)(q34;q1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一例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ul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性,48岁.主因发现皮肤出血点1周伴发热1d入院.入院前1周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皮肤针尖样出血点,无尿血、便血、鼻出血,未诊治.入院前1d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查体:中度贫血貌,双下肢皮肤散在针尖样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中段轻压痛,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双侧胫骨无压痛.血常规:WBC1.15×109/L,HGB 86 g/L,PLT 15×109/L,中性粒细胞占0.33,淋巴细胞占0.50,单核细胞占0.15,未见幼稚细胞.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异常早幼粒细胞占0.920。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外周血滤泡调节性T细胞(Tff)、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变化,探讨其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32例ITP患儿纳入研究,男18例、女14例,中位年龄2岁7个月(8个月~10岁);以健康体检儿童20名(男、女各10名)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儿外周血Tfr细胞(CD4+Foxp3+CXCR5+ICOS+)、Tfh细胞(CD4+ CXC
期刊
HLA-G为非经典的HLA Ⅰ类分子,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主要在人类胎盘形成过程中侵入蜕膜和螺旋动脉的绒毛外细胞滋养层表达,依据结构及分布不同分为膜结合型HLA-G (mHLA-G)和可溶性HLA-G(sHLA-G).近来研究发现HLA-G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它参与调控肿瘤免疫逃逸[1],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及肿瘤转移有密切关系。
期刊
难治、复发性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总体预后不良.CAG方案由阿糖胞苷(Ara-C)、阿克拉霉素(Acla)及G-CSF组成,是目前难治复发、甚至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常用治疗方案之一,而在ALL中应用较少.我们应用C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ALL患者18例,现报告如下.病例和方法1.病例资料:18例难治、复发性ALL患者均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2006年1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
期刊
期刊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及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均为成人常见的恶性血液病,但两者同时发生甚为罕见.T-LBL为高度侵袭性淋巴瘤,预后差,合并CML则预后更差,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方案.现报告我们诊治的1例成人T-LBL合并CML行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
期刊
地中海贫血(地贫)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突变,致血红蛋白中珠蛋白链合成缺如或不足导致的一种遗传性溶血性疾病.目前,地贫诊断主要通过血液表型筛查出可疑携带者,再进行地贫基因分析确诊.筛查技术主要包括血细胞分析和血红蛋白电泳,研究资料都集中在确定筛查指标的截距值.Chan等[1]研究了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介于80~85 fl的95名受试者,检出34例地贫基因携带者,占35.8%.国内Hb A2正常参考范
期刊
摘要:结合国家课程在不同年段和学期的重点内容,拓展开发“博雅历史社”以及“历史实验室”两门课程,构建“本真历史”学科课程群。对接国家课程,“博雅历史社”课程的实施以历史溯源为主要目标,“历史实验室”课程的实施以学生动手体验为主要原则。“本真历史”学科课程群采用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  关键词:“本真历史”学科课程群;国家课程;校本课程  历史素养是指一个人
Ph染色体/BCR-ABL阳性急性白血病(AL)常规化疗疗效很差.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联合化疗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但伊马替尼治疗并不降低中枢神经系统(CNS)复发率.达沙替尼是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BCR-ABL激酶抑制作用更强,可克服大多数BCR-ABL突变导致的伊马替尼耐药,且部分患者可达较高的脑脊液/血浆浓度比,能有效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期刊
目的 比较传统成人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方案和借鉴儿童ALL的新化疗方案在疗效及安全性上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这两种化疗方案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疗效的差异.方法 收集2009年1月4日至2013年9月4日收治的144例初治Ph阴性ALL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传统的成人方案(方案1)组和借鉴儿童ALL的新化疗方案(方案2)组,分析其整体及不同分组条件下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44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