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在空中是如何认路的

来源 :大飞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rui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地面上,人们总能根据各式各样的地标和错落有致的建筑准确地认路和辨别方向。然而,在广袤的高空中,一望无垠,没有任何标志物作为参考,那么,飞机在广袤的天空中飞行,它是怎样在天上认路的呢?
  说到认路,就让人联想到导航。在航空业发展的早期阶段,主要是靠飞行员目视导航。飞行员主要依靠地面标志和地图来认路,此时飞机不能飞得太高,飞行员必须用双眼盯住地面,搜索标志物。有些标志容易辨认,如高塔、铁路、河流等,但有些标志就不容易看清了,如文字标志等。随着航空业的发展,出现了航空地图,飞行员开始利用航空地图来认路。航空地图与普通地图不一样,其中的重要区别在于,在航空地图上,标出了许多在空中可以识别的地面标志物。这种早期的导航方法叫目视导航。
  随着科技的进步,飞机飞得越来越快,越来越高,目视导航在多数情况下应付不了。于是,飞行员手头除了航空地图外,又添加了时钟和计算尺(或计算器)两种工具。时钟要求走时精确,可靠性强;计算尺(或计算器)则是经过专门设计的,工程师把飞机飞行所涉及的速度、距离、角度等变量关系编制成相应的计算步骤和程序刻画在计算尺上,飞行员在使用时,只要知道其中一个数据就可以用这种计算尺迅速得出相应的其他数据。
  飞行员在选定的航线上飞行,通过时钟和速度表及时了解飞行的时间和速度,这样就可以算出在航线上已飞行过的距离,从地图上找出航线上标明的航路点,由速度算出到达这个点的时间。届时,从机上向下看找到这个航路点标志,就可以确认飞机正在预定的航线上飞行。


  那时,在大飞机上一般设有导航员,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地图、飞行速度、时间和其他信息算出飞机所在的位置,并由此判定为了到达目的地飞机应该采取的飞行路线。这种方法叫做推测导航。目视导航和推测导航这两种导航手段,目前在小型飞机上仍在使用,大中型飞机一般不用,只在某些特殊紧急的情况下才使用。
  航空与航海有某些相似之处,比如蓝天和大海都是浩渺无际,茫茫一片。空中导航从海上导航中受到了启发,磁罗盘的使用就是其中之一。
  磁罗盘的指针指向地球的磁极,地球的磁轴和地轴并不重合,磁南极、磁北极和真正的南北极相距l000千米左右。利用磁罗盘测出的方向叫磁方向,这种方向的北方叫磁北。地极的北方叫真北,真北方向叫真方向。真方向与磁方向之间偏差的角度叫做磁差。飞机上的铁制零件和磁场会影响磁罗盘发生指向偏差,这个偏差叫做罗差。
  飞机在出厂前由制造厂家测量出罗差,驾驶员在飞机上使用罗盘时得到的读数要加上罗差才能得到磁方向,再加上磁差就得到真方向。一般情况下,在航空地图上都标有各地的磁差。因此,飞机在飞行中大量使用的是磁航向。在中低纬度地区,磁方向与真方向的偏差不大。只有到了离极地很近的高纬度地区,磁差才变得很大。一般在南北纬60度以上的地区飞行,磁方向就不能使用了。
  无线电进入飞机,使导航方法发生了革命性变化。飞行员和地面的管制人员可以用无线电互相通话。这种通话使用两个不同的无线电波段。在200千米范围之内,用甚高频通讯,这种电波的频率在118兆赫到135兆赫之间,直线传播,可以有很多频道。这种通讯方式主要用在机场附近繁忙的空中交通空域里,而这个区域正是管制员需要处理问题最多的地方。


  对于超过200千米的通讯联络,使用高频通讯。高频电波和短波广播电台使用着同样范围的频率,这种电波在天空和地面间来回反射可以传播上千千米,但是频道少、通讯质量不太稳定,主要用于飞机和远距离地面台站的联系。
  有了磁罗盘和无线电通话这两种方法,地面和空中就建立起双向联系,管制员能够及时知道飞机的位置、高度等情况,可以给飞行员下达指令,提供导航信息,指导飞机安全飞行。
其他文献
孙轶出生于普通工人家庭,父亲早年在大山深处从事地质探矿工作,母亲是一名普通的工厂职工。1998年,22岁的孙轶从中国民航大学空中管制专业毕业,来到华东空管局空管中心塔台进近管制室。  最初梦想:流量管理创新  华东上空历来是中国最繁忙的天空之一,在虹桥塔台,孙轶跟着带教师父跟班见习,从第一次拿起话筒指挥第一架飞机开始,一天天面对着越来越密集的进出港航班,他早早便有了一个关于空中流量管理技术创新的梦
2005~2015年是百年波音发展史上的重要10年。在此期间,波音尽管面临重重困难和挑战,但终能化危为机,继续保持在世界民机市场的领导地位。  2016年2月,詹姆斯·迈克纳尼卸任波音公司董事长一职。由此,麦克纳尼在波音长达10年的领导生涯正式结束。通过波音近10年的发展变化,我们或许可以从中看出麦克纳尼的不凡之处。  受命于危难之际  本世纪初,波音的发展内外受困,其在全球航空业的领导地位受到了
伴随不断深入的社会化进程,人们更加频繁的进行了日常通信交流,同时逐渐增加了信息需求量,加快了通信工程的发展速度,通信工程运输技术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运用,并且与人们的工作生
上世纪90年代开始,航空制造业两大巨头围绕400座以上超大型客机展开激烈争夺。空客推出的A380结束了波音747对超大型客机市场长达近40年的垄断,获得了“世界上最大客机”的桂冠。但从销售成绩看,A380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更不用说超过波音747的辉煌。四发客机的未来将会如何,人们正拭目以待。  半个世纪的传奇  1969年2月9日是波音公司历史上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这一天,波音747首飞成
期刊
2012年初冬,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米毅有过一次深谈。那时,他正带领着C919大型客机试飞大纲编制团队,忙于梳理试飞规划。  一转眼,3年过去了,依旧是同一间办公室,米毅还是带着同一副眼镜,但已成长为中国商飞民用飞机试飞中心核心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我惊喜于他的成长,也讶异于他一成不变的谦虚稳重。米毅就是这样的人,无论身处的环境和工作身份如何变换,他的那份踏实、诚挚总是写在脸上。  “太有意思了”  
似惊雷一声巨响,地动山摇。当人们惊恐未定,几分钟之后,又听到一阵响亮的呼喊声、掌声、笑声……  这是怎么啦?原来,这巨响来自那高耸的大厅内。那里正在进行一场扣人心弦的静力试验——飞机“体能测试”。  传统又现代  据史料记载,500多年前,著名的意大利画家、发明家达·芬奇及物理学家伽利略先后做过全尺寸的结构静力试验。虽然那时的试验设施很简单,试验方法也有些粗糙,但相比复杂构件的受力分析与繁杂的计算
俄罗斯有一个著名的航空博物馆,西方国家称之为“冷战圣地”,这里不仅有上世纪苏联研制过的所有军用飞机,还展出了1960年5月1日驾驶U-2间谍飞机在苏联上空执行侦察任务时被击落的美国飞行员弗朗西斯·盖里·鲍尔斯穿过的飞行服。  浓缩的历史  博物馆的正式名称是“俄罗斯空军中央博物馆”,坐落在莫斯科以西37公里的加加林空军学院里。不久前,我随中国航空学会代表团一起前往参观,主人为到访的中国客人特意安排
【摘 要】现阶段,我们已经处于3G时代,网络通信业务的发展趋势越加明显,这主要得益于网IP化优势的凸显,对现代技术的发展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在整个新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占据优势地位,所以,IP业务的有效利用是新技术能否得以长足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结合PTN设备的研发现状,简要的探析了PTN在城域网中的应用,希望能够对PTN的发展及完善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城域传送网 PTN 应用  一、前
在世界航空业发展的风云变幻中,波音、罗罗、GE这些百年老店至今傲视群雄,它们用自身的奋斗书写了华丽的篇章。但也有些当年咤叱风云、辉煌一时的航空企业,由于种种原因,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由荷兰著名飞机设计师兼飞行员安东尼·福克创立的福克飞机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一战初露锋芒  1910年圣诞节前夕,在德国的巴登巴登,福克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蜘蛛”飞机飞上蓝天。这是福克第一次设计制造飞机,也是他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