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容积CT双血供灌注参数在术前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 :数理医药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64排容积CT双血供灌注参数在术前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某院在2018年5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肺癌患者8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将其分为转移组(n=46)和非转移组(n=36).采用飞利浦64排容积CT螺旋扫描仪对其进行检查,确诊灌注扫描范围后进行灌注扫描,获取15个扫描序列,将获取的数据传至CT后台进行图像处理,比较转移组和非转移组的肺动脉血流量(PAF)、灌注指数(PI)及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AF),记录BAF对术前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并记录PI对术前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者PA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PI显著低于无转移组,BAF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BAF的灵敏度为84.23%,特异度为83.62%,准确率为87.80%;PI的灵敏度为83.12%,特异度为82.35%,准确率为95.12%.结论:64排容积CT双血供灌注参数对术前肺癌患者的纵膈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作为肺癌患者术前的评估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结合阴道哑铃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方法:对收治的96例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观察治疗,随机纳入参照组和联合组各48例,参照组给予阴道哑铃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电刺激联合盆底生物反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盆底肌电压及疲劳度状况、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和盆底肌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盆底肌电压及疲劳度比较,治疗前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优于治疗前,联合组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盆腔器官脱垂程度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组间
目的:探讨分析整体干预模式的实施方法及其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症状、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0年3月某院收治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根据双色球分组法,分为基本护理模式(C组)和整体干预模式(Y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主要包括发热、鼻塞、咳嗽等临床症状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Y组患儿临床症状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护理中,对缓解临床不适症状以及并发症有着明显作用.
目的:旨在研究分析肝功能酶中AST、ALT和γ-GT检验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0年12月收治的70例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和70例健康体检的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血清AST、ALT和γ-GT生化检验并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ST阳性率为95.71%(67例),γ-GT阳性患者阳性率为92.86%(65例),ALT阳性率为91.42%(64例);观察组γ-GT水平(90.21±10.83)、AST水平(87.69±13.71)和ALT水平(55.07±10.54)均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