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P波属性裂缝检测方法

来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fanie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总结了国外利用P波振幅和速度进行裂缝检测的方法原理,其本质是利用P波振幅和速度随方位角的周期变化估算裂缝的方位和密度。但上述方法各有利弊,振幅随方位角变化法(RVA)能够反映薄层特征,但受噪声的影响较大,有时不稳定;速度随方位角变化法(VVA)比较稳定,但只能识别大套储层,对于识别薄储层的分辨率不够。鉴于此因,文中提出了波阻抗随方位变化(IPVA)检测裂缝的新方法,其理论依据是“在各向异性介质中,速度是方位角的余弦函数,波阻抗(IP)也必然是方位角的余弦函数。”文中结合罗家地区的泥岩裂隙地震地质特征,
其他文献
利用褶积模型制作人工合成地震记录.进而标定层位是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工作。常规的反射系数递推公式建立在地震波垂直入射的基础上,这种递推关系因为没有考虑反射系数随入射角
在进行储层预测和评价时,通常使用与储层预测有关的各种地震属性,以各种方法提取的一系列地震属性包含着丰富的地质信息,但有些属性可能彼此相关,这就造成信息的重复和冗余,由此可
BIOT流动和喷射流动是含流体多孔隙介质中固一流相互作用的两种重力学机制,它们作为一个耦合过程同时对声波或弹性波的衰减和频散产生影响,传统方法将这两种力学制分开,单独处理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波动方程的陆上地震资料地形校正方法.该方法包括近地表速度反演和波动方程地形校正两个单元.不管高程或近地表的速度如何变化,它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地表一致性地形校正.该方法用初至走时层析成像法估计浅层速度,用波动方程的有限差分解来进行波场延拓.近地表的复杂变化使得传统的“静”,校正方法的假设条件不能成立,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解决静校不静、长波长以及静校正引起的波场畸变等问题.应用这种方
本次研究是在华北油田TS和SQ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的基础上,对下第三系东三段(Ed3)潜力区储层展开储层预测工作,提取了一套有效的地震属性和敏感性参数,结合三维可视化技术
本文介绍了基于VC平台的大地电磁测深交互式解释系统的结构、特点、实现方法以及所采用的关键技术等,采用VC与FORTRAN混合语言编程,使该系统充分利用大地电磁测深原有的资料处
目前研究平行裂缝或定向裂纹对地震波传播影响的常用模型有三种:①具有平面分布的细小、孤立的滑移面或裂纹的裂缝模型;②具有平面分布的、非连续接触的裂纹的裂缝模型;⑧把平面
本文以准噶尔盆地A和B两个区块为例,说明了物探新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巨大作用。随着地震勘探精度的提高和新技术的应用,在地质评价较高的地区,不断挖掘地震资料的潜力,充分利用地
随时间推移(TL)地震勘探已经在油田开发领域见到了一些成功的实 ,关于TL地震勘探的可行性论证也有不少文章讨论过,但是对于陆上薄互层(储层厚度小于10m),大地吸收较强,信噪比较低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四阶互累积量函数的小断层自动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地震记录的四阶互累积量函数得到地层反射同相轴的时间延迟剖面,并且通过自动拾取四阶互累积量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