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胃药物生物活性成分研究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bo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羔羊胃维生素B12胶囊原料药的药效物质基础。

方法

用0.9%氯化钠溶液提取,通过饱和硫酸铵沉淀,采用二乙基氨乙基纤维素52和高压液相色谱(HPLC)方法分离、纯化凝乳酶和胃蛋白酶。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用HPLC分析原料药的氨基酸组成和抗氧化活性。依次用水、磷酸盐缓冲液和碳酸氢钠完全提取原料药,并进行体外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消除活性测定。利用热水提法提取原料药中的糖蛋白,测定其对青春双歧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粪肠球菌的促生长活性,分别用HPLC和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分析其氨基酸和单糖组成。

结果

纯化得到2种不同离子强度的凝乳酶F6-2、F7-2和胃蛋白酶F7-1的酶活力分别为27 557.10、17 532.60和17 728.15 U/g;SDS-PAGE分析显示3种酶的相对分子质量相似,为35 000~40 000。原料中含有16种氨基酸,其中疏水性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3.03%。当样品浓度为5 g/L时,3种提取物的ABTS自由基清除活力分别为(37.80±0.45)%、(23.20±0.78)%、(62.80±0.74)%; DPPH自由基清除活力分别为(57.87±0.55)%、(5.03±0.25)%和(26.67±3.10)%。糖蛋白提取物对青春双歧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粪肠球菌均有促生长作用,其中对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粪肠球菌的促进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糖蛋白的蛋白质链由15种氨基酸组成,多糖链由葡萄糖和乳糖2种单糖组成。

结论

利用多种色谱方法从羔羊胃原料药中分离、分析到至少2种凝乳酶和1种胃蛋白酶成分;原料药富含抗氧化活性成分;羔羊胃中糖蛋白成分具有体外促益生菌生长活性。

其他文献
期刊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自身免疫损伤密切相关,其诊断和癌变监测多依赖于胃镜和病理活体组织检查,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和幽门螺杆菌抗体等血清学标志物具有一定的诊断和胃癌风险分层价值。某些药物可以逆转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降低患者的癌变风险。临床上应关注精神心理因素、胆汁反流和胃微生态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演进的影响。
我国是胃癌大国,积极推行早期胃癌筛查刻不容缓。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演进过程中的重要节点,也是早期胃癌筛查的重要依据。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证实,我国学者于2019年建立的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可通过定量评分的方法精准筛选出真正的胃癌高危人群,是预防胃癌发生的重要工具。
在介绍胃腺功能解剖的基础上,阐述了胃酸、胃蛋白酶、胃黏液的功能和分泌调控机制。胃壁细胞分泌盐酸受神经、激素和旁分泌多种形式的复合调节,肠神经系统释放的乙酰胆碱、胃泌素细胞分泌的胃泌素和肠嗜铬样细胞分泌的组胺促进胃酸分泌,D细胞分泌的生长抑素是主要的负性调控多肽,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影响胃酸分泌。促进胃蛋白酶原分泌最重要的生理性神经递质是胆碱能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血清胃泌素和胃蛋白酶原Ⅰ、Ⅱ检测有助于
萎缩性胃炎是胃癌前状态,其癌变风险与萎缩的范围、程度和是否有胃癌家族史等有关。定期胃镜监测是萎缩性胃炎患者管理中的重要措施,有助于早期发现胃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应对胃癌发生的风险进行分层,依风险高低采取相应的监测策略;对胃体或全胃萎缩者,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者应每1~3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胃镜监测中要关注胃黏膜萎缩、幽门螺杆菌感染状态的判断,仔细寻找异常病灶,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
我国慢性胃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长期或反复感染加重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甚至导致癌变。对胃龄与实际年龄相差大者应给予更多关注。加强内镜随访是影响慢性萎缩性胃炎转归的重要措施,联合血清学检测、内镜检查和病理分期有助于高风险人群的筛查。慢性胃炎的治疗主要遵循个体化原则,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去除病因、缓解症状,从而有效预防胃癌的发生。
基于中医脾胃学术思想,运用中医的哲理和思维,指出外邪、饮食、情志等因素皆可成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病因,尤其须重视脾胃虚弱;对微观病理的辨识,认为萎缩是"虚",肠化生是"逆",内瘤变是"瘀(郁)";治则应遵循从"虚"论治,从"和"论治,从"瘀"论治,从"心"论治,并强调整体论治。特提出CAG应按消化心身疾病管理,重视医患沟通,实行"心胃同治"。
慢性胃炎病情长期反复,难以被完全治愈。现代医学治疗措施多样,如抑酸、胃黏膜保护、促动力、根除幽门螺杆菌等,虽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但远期疗效始终不理想。中医在治疗慢性胃炎过程中,可发挥整体辨证和多靶点作用的优势,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率。为提高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医师需寻找慢性胃炎患者的中西医发病机制的共通点,将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真正做到长期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规避西
目的初步了解北京地区慢性胃炎伴糜烂患者的生活习惯、用药情况和治疗现状,包括治疗方案的选择、依从性和短期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4月至9月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的慢性胃炎伴糜烂(就诊前2周经胃镜检查确诊)门诊患者,对其进行非干预性观察研究。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共277例慢性胃炎伴糜烂患者有完整随访数据,其中男性占49.8%(138/277)。慢性胃炎伴糜烂患者
目的探讨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2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规律治疗(110 U/次,3次/d)半年,并于治疗结束后行内镜检查和胃黏膜活体组织检查。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胃炎评价系统(OLGA)和基于肠化生的胃炎评价系统(OLGIM)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