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谁投得准

来源 :故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uquanwe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故事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那时,某村小学有一个姓胡的老教师,年底被评为市级优秀小学教师,去市教育局领奖,红彤彤的奖状还是教育局长亲自放到他怀里的呢。颁完奖,教育局组织这些优秀教师到人民公园游玩。
  大家兴致很高,有说有笑,不知不觉走到一个“投壶有奖”的小摊前,在一道黄线后,远远摆着三只小口径罐头瓶。摊主高声吆喝着招呼顾客:“都来试试啊,一块钱就可以拿三个玻璃球,只要都投进去,就能得一块多功能电子手表!”
  那时电子表是很流行的,谁要是有一块多功能电子表,是值得炫耀的事情。老师们都跃跃欲试起来,胡老师也小声说:“这表不错啊,早上起床用得着,孩子们上体育课百米短跑,也是有用得很!”
  一个年轻的男老师掏出一张钞票递给摊主:“我拿三个玻璃球!”他转头对其他老师说,“这有何难?咱们上课时,谁没拿粉笔头扔过不专心听课的学生!”
  他这么一说,大家都纷纷点头。那时,为了对付开小差的学生,老师们几乎个个练就了扔粉笔头“快、准、狠”的本领。
  年轻男老师信心满满地丢出了第一个玻璃球,准确无误地投进了三米开外的第一个罐头瓶里。紧接着,他又投出了第二个玻璃球,这次却不太顺利,玻璃球砸到了罐头瓶口的外沿,好在反弹了一下,险险跌进了瓶子里。
  剩下最后一个玻璃球了,年轻男老师的额头开始冒汗,他拉开马步,弓腰瞄了好久,终于把玻璃球投了出去,可是玻璃球连罐头瓶子的边也没碰着。
  紧接着,又有两个年轻的老师挑战,均以失败告终。这时,大家想到了胡老师,都说要他露一手:“听说胡老师有三十多年的教龄,这可不是吹的,手上的功夫肯定比我们都强!”
  胡老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钞票递给摊主,拿到了三个玻璃球。他捏起一个玻璃球,在手指间摩挲了半天,深吸一口氣丢了出去。但出乎意料,这第一次就失败了。
  唉,胡老师怎么会这个水平呢?不应该啊!别的老师纷纷给他鼓劲:“胡老师,别紧张,你肯定可以的!”
  胡老师却一声不吭,只是盯着一个老师刚刚买来当零食吃的炒黄豆,突然开口讨要了三粒。老师们都一头雾水,面面相觑,不知道胡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胡老师拿到三粒黄豆,又掏出一块钱递给摊主:“老板,我再试一次,这次用黄豆代替玻璃球,行不?”
  摊主笑了,好心劝说道:“可以是可以,只不过,我看老先生好像是从农村来的,挣个钱不容易,别那么争强好胜的。刚才玻璃球都没投进去,更何况轻飘飘的黄豆?我看还是算了吧。”
  可胡老师不为所动,他娴熟地捏起一粒黄豆,抬手轻轻一抛,只听“叮”的一声,黄豆不偏不倚落进了第一个罐头瓶里。紧接着,他一气呵成,轻轻松松地投出了另外两粒黄豆,个个精准命中目标。
  老师们顿时鼓掌喝彩起来。摊主把电子表递给胡老师,也竖起大拇指:“您老是今天第一个赢得电子表的人。只是我不明白,为啥您用玻璃球不行,换了黄豆就能投得这么准?”
  胡老师苦笑着说:“我们那里穷,粉笔经常不够用。说出来不怕你们笑话,平时我们写板书时,粉笔头磨到要捏不住了,也不舍得丢掉,而是用一个自制的竹夹子再夹住,直到磨成黄豆粒大小……”
  (发稿编辑:王琦)
  (题图:张恩卫)
其他文献
有个小伙子名叫阿亮,心思活络,心术却不正,经常整出一些歪门邪道的鬼点子。  这天中午,阿亮来到一家饭馆吃饭,见饭馆里宾客盈门,店主忙得不可开交,顿时又动起了不该动的心思。他点好餐后,装模作样地用手机扫描了一下支付宝二维码,做出已经付款的假象,然后把手机揣进兜里,一边找座位坐下,一边偷偷瞄着店主。店主忙得头都顾不上抬,阿亮心想:看来这次能成功地浑水摸鱼了。  不料阿亮屁股刚落座,店主突然抬起头问道:
山河村有个姓马的兽医,人长得有点丑,40岁出头了还打着光棍儿,只有一个小徒弟二宝跑前跑后。  这天,邻村有个50多岁的老汉,赶着一头瘸腿黄牛来找马兽医,请他给自己的牛看病。马兽医看过伤处,对老汉说:“你这人真够狠心啊,牛蹄甲都烂成这样了,你还硬生生地赶它走七八里的路?”老汉有些窘,讪讪地说:“这还不是为了省下请你出诊的200块跑腿费嘛!”  原来,这马兽医因为医术高明,只要请他出诊,除去治疗费,还
张大娘开了一家手工水饺店,生意很红火,但很辛苦,每天凌晨三点钟就要起床擀面皮、包饺子,一直忙到晚上。邻居们纷纷劝张大娘说:“您为啥不买一台全自动饺子机呢?只要把面团和馅料放进去,它就能自动包饺子了,这样您就不用这么辛苦了呀!”  张大娘呵呵一笑,说道:“唉,你们不懂,这饺子皮得手工擀才有劲道呢,而且机器包的饺子不好看,没有卖相啊。”邻居们只好任由张大娘去了。  这天,张大娘营业时,突然发现手机不见
长白山脚下有段非常险的盘山公路,上岭要开一个小时,下岭还得一个小时,左一圈右一圈,开车如同推磨,所以被称为磨盘岭。六十多岁的贺麻子在磨盘岭顶部焊了个三十多平方米的铁皮房,卖点烟酒,帮歇脚的司机煮点方便面,生意还不错。一天傍晚,忽然下起雨来,贺麻子估计不会有顾客上门了,打算弄两个菜喝一杯。他正忙活着呢,门外传来了摩托车熄火的声音,两个年轻人带着一身湿气闯了进来,摘下头盔拎在手里。贺麻子闻声抬头,却暗
青山脚下有不少饭馆,大陈饭馆就是其中一家,独幢楼,立在去青山景区的必经之路上。这天,来了一个陌生老头儿,他一手提拖把一手提水桶,走到大陈饭馆外面的水泥空地上,用拖把蘸水写起了“地书”。老头儿写了几个字后往旁边一坐,不多时不知从哪儿冒出一些苍蝇和蚂蚁,仿佛听到号令一样,纷纷聚集,越聚越多,有好奇的路人站住仔细一瞧,发现虫子竟隐约排出了“财迷”二字!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饭馆老板陈永刚也出来瞧热闹,他虽不
那是许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农村许多人家的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  邱晓华正上小学五年级,学校在十几里外,他天天早起步行去上学。有时邱晓华顾不上吃早饭,娘就会让他从麦囤里带一捧小麦,去村头的馍馍坊换个馒头吃。那时白面馒头还很稀缺,这对邱晓华来说算是改善伙食了。  这天,邱晓华跟往常一样,去馍馍坊换了一个馒头装在书包里,然后往学校走去。去学校有两条路,一条是大路,另一条从田野里穿过,是一条直路,比走大
攔路虎的凶我是一名铁路工程师,我和铁路的缘分是从父亲那一辈延续下来的,我的父亲是20世纪80年代的铁道兵,转业后成了一名测量人员。我追随父亲的脚步,毕业后选择了铁路建设。其中,有8年的时间,我和父亲共同参与修建了一条铁路,那就是兰渝铁路,我是胡麻岭隧道2号斜井的总工程师。这条隧道是226条隧道中的一条,全长13.6千米,工程耗时8年,仅最后的173米,我们就挖了6年。因为胡麻岭的“第三系富水粉细砂
汤姆和布雷克是这个街区有名的流浪汉,一向靠偷鸡摸狗为生。这天,他们盯上了一幢刚装修好的别墅。等主人离开后,两人便轻车熟路地开锁入室。当发现里面的生活用品一应俱全时,二人喜出望外,突然,门外传来了一个男人愤怒的叫声:“混蛋!快给我把门打开!”汤姆和布雷克赶忙来到了大门口,隔着大门问道:“你是谁?”“我是这座房子的主人爱德华。你们这帮混蛋!”爱德华在门外愤怒地嚷道。“不好意思,爱德华先生,现在这座房子
清朝嘉庆年间,江南人蔡小山进京参加武举会试,却因科场腐败而落第。  蔡小山虽满怀怨气,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回江南老家,然而一过长江,他却觉得无颜再往前走,加上心中愤恨难消,干脆召集一伙好汉,在崇山峻岭间觅了一处险要地带,做起劫富济贫之事来。  数年后,蔡小山的山头早已出名。当地组织军力曾围攻数次,皆大败而归。巡抚为此震怒不已,下令知府杨大人牵头,召集四县军士乡勇来攻,务必攻破山头,捉住蔡小山。  蔡
长风镖局是沧州远近闻名的老字号,镖头林长风乃一代大侠,武功高绝,又为人谦和,深受大家敬重。这一天传来消息,知府大人委托长风镖局往京城押送一口宝刀,想要献给皇上。这口刀吹毛断发,削铁如泥,是世间少见的宝物,知府珍爱至极,光是定金就付了一百两银子。林长风接了单,手下人都说,这次走镖非同小可,明里暗里都要严加防范,土匪还好说,关键是那个徐盛,肯定会有大动作。徐盛是谁?他是沧州第二大的永盛镖局的镖头,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