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小学利用“家校通”实现了“家校互动”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fg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上海119万户学生家庭、10.4万名教师成了“家校互动”教育信息化平台的注册用户,目前除暂无网络条件者外,上海市覆盖率已近100%。2007年度上海市政府“家校互动”项目经过一年多普及,在全市19区县的近2000所中小学、托幼机构成功开通,目前正面临一个更长的深化应用过程,以使“家校互动”更广泛地动起来。
  前段时间,万航渡路小学二年级家长的电子信箱里,收到了朱老师的一个“帖子”。这条《预防手足口病注意事项》是通过“家校互动”群发的,邮箱与手机绑定的家长还同时收到了短信通知,及时加强对孩子的卫生防护,这一信息平台得到了老师与家长们的认可。朱老师不仅应用“网上家校联系册”的功能,还拥有教师个人网页,开设选登学生佳作的“园地”栏目和收发同学祝福的“生日榜”。像朱老师这样积极性高的活跃用户,日均发送家庭作业、测验成绩、教学重点、教务通知等信息可达到10多条。
   据上海市民信箱的后台流量统计,“家校互动”首页日访问量已达40多万次,注册教师的日均信息发送量达9万多条,但具体到各区、各校、各班,实际利用率参差不齐。鉴于“家校互动”的网上社群以学校和班级为基本单位,有专家建议市区级的有关部门在项目推进中加强统筹,规范各班信息发布的内容、种类、频次、数量等。全市层面统一的权威信息还可充分利用“家校互动”平台即时发送,尤其是应急邮件、短信。
   信息化在带来高效率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教师是“家校互动”主要发言人,但各年龄、各地区的教师信息化水平并不均衡,一些富有教学经验的班主任可能被“论坛发帖”难住,一些农村学校老师上网基本问题可能尚未解决,另外还有一些中学生父母甚至需要孩子教他们上网。上海市信息化专家委员会蓝鸿翔教授认为,“家校互动”需要一套完整的培训机制配合,让教师和家长用户都有能力在个性化网页上交流。
  (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其他文献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