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儒道“理想人格”的得与失——基于自我差异理论的视角

来源 :云南电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uj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道理想人格为个人的价值体系设立了稳定的判断准则,并且对个体行为起到了引导和模范榜样的作用,这些都是属于其积极方面的影响,自古以来被世人所重视。但是,儒道"理想人格"导向所引起的弊端却同样不容忽视。在扬弃儒道"理想人格"模型的过程中,"文化自觉"原则理应受到重视。
其他文献
由于海外项目位于不同国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项目前期资料经常出现缺失或不足。本文依据现场测量、降雨资料、卫星图片、历史水文资料等,采用枯水调查法、水文比拟法和降雨
布拉格学派各功能理论中,比勒三功能说受学界关注不多。通过对比勒三功能说与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比较,二者从基本思想到具体分类都具有相似之处,比勒三功能说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作为一种新生外来事物,我国分时度假旅游尚处初级阶段,在一批先行者的推动下,分时度假概念正逐步形成影响,发展出了许多革新产品,但分时度假法规尚未出台,整个市场亟待规范。在建设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课程资源,语文中处处体现出生活元素,生活与语文有着紧密的联系。将生活与语文相融合,学生才能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动力,积极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从而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