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序》中“为”字的用法研究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hiqiang7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新序》中的“为”字进行了穷尽性研究,共找出290个“为”字例,其中作动词的有159例,占总数的54.8%;作语气词的只找到1例,其余的都是作介词,共130例,占总数的44.8%。可以看出:作动词和介词是“为”字的主要语法功能,尤其是“为”在动词中的“做、担任”义和作介词时“介入动作的对象”使用最为广泛。
  关键词:《新序》 为 动词 介词
  
  《新序》是西汉著名目录学家、经学家、文学家刘向(公元前79年~公元前8年)编撰的一部历史故事集。在对这部书的研究方面,近代以来学者们的研究甚少,除了版本校勘外基本上是一些评点式的研究,主要是对《新序》文献资料真伪的争论。对《新序》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1980年,台北的台湾学生书局出版了许素菲的《刘向〈新序〉研究》一书;1980年第3期《四川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了张白珩的《试论刘向〈新序〉成书之体例》一文;1983年1月,赵仲邑先生在《羊城晚报》上发表了题名为《〈新序〉不应打落冷宫》的文章,认为其既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又有较深的教育意义。此后关于《新序》的研究才逐渐多了起来。但是,对于《新序》中某一字的用法研究却非常少,本文对《新序》中的“为”字进行了穷尽式的分析,以期理清《新序》中“为”字的用法。
  关于“为”字的语法功能,已经知道它可以作介词、连词、语气词、助动词、副词以及动词。通过对《新序》穷尽式地分析,共找出了290个“为”字例。(在书的版本方面,因为《新序》一书有很多种版本,所以需要指出本文所用的版本是1997年中华书局出的《新序详注》。)在290个“为”字例中,作动词的有159例,占总数的54.8%;作语气词的只找到1例,其余的都是作介词,共130例,占总数的44.8%。在《新序》中没有找到作连词、助动词和副词的例子。可以看出《新序》中的“为”最多的是作动词,其次是介词。下面将对此予以具体论述。
  
  一、“为”作动词
  
  动词是《新序》“为”的最主要语法功能,它的基本意义可以归纳为三个:
  (一)可以归纳为“做、担任”的意思。例如:
  (1)孔子为鲁司寇。(杂事第一)1①
  (2)今虞丘子为相数十年,未尝进一贤。(杂事第一)5
  (3)于是乃召蘧伯玉而进之以为卿。(杂事第一)8
  (4)文候曰:“善。”復召翟黄入,拜为上卿。(杂事第一)15
  (5)甘茂,下蔡人也。西入秦,数有功,至武王以为左丞相,樗子里为右丞相。(杂事第二)33
  (6)鲁君使宓子贱为单父宰。(杂事第二)43
  (7)乃封庄辛为成陵君。(杂事第二)58
  (8)易王死,及燕国復,太子立为燕王,是为燕昭王。(杂事第三)80
  (9)田单得太子于莒,立为齐襄王。(杂事第三)83
  (10)管仲言齐桓公曰:“夫垦田剏邑,辟土殖穀,尽地之利,则臣不若寗戚,请置以为田官。”(杂事第四)107
  (11)故知人则哲,进贤受上赏,季成以知贤,故文侯以为相。(杂事第四)110
  (12)仲尼为鲁司寇,沈犹氏不敢朝饮其羊。(杂事第五)154
  (13)尧治天下,伯成子高立为诸侯焉。(节士第七)190
  (14)僚者,长子之庶兄也,自立为吴王。(节士第七)194
  (15)白公胜既杀令尹司马,欲立王子闾以为王。(义勇第八)247
  (16)天子锡之弓矢秬鬯,以为方伯。(善谋第九)258
  (17)汉王既用滕公、萧何之言,擢拜韩信为上将军。(善谋第十)309
  (18)赵地乱,武臣、张耳、陈馀定赵地,立武臣为赵王,张耳为相,陈馀为将军。(善谋第十)316
  上述这些例子中的“为”可译作“当、担任”。从这些例子中可以发现“为”字后边所跟的要么是“王”的称谓,要么是官职。这些例子涵盖《新序详注》的第一章到第十章,“为”字的这种用法在书中大量出现。
  (二)大致相当于“是”的意思,有判断或说明的作用。例如:
  (1)斯为明也。(杂事第二)34
  (2)益阳,大县也。名为县,其实郡也。(杂事第二)39
  (3)昔者秦魏为与国,齐楚约而欲攻魏。(杂事第三)78
  (4)室不能相和,出讼邻家,未为通计也。怨恶未见,而明弃之,未为尽厚也。(杂事第三)83
  (5)故意合则胡、越为兄弟,由余、子臧是也。不合则骨肉为仇雠,朱、象、管、蔡是也。(杂事第三)93
  (6)以王孙苟端为不肖,翟黄进之;乐商为贤,季成进之,故相季成。(杂事第四)110
  (7)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为鞔者也。(刺奢第六)187
  (8)邹民闻之,皆知私积与公家为一体也,此之谓知富邦。(刺奢第六)189
  上述例子中的“为”相当于“是”,在《新序详注》全书中只有以上8例。
  (三)“为”字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可以根据具体的语义环境去灵活翻译,可译作“做、成为、认为”等等。例如:
  (1)非不欲专贵擅爱也,以为伤王之义,故所进与妾同位者数人矣。(杂事第一)5
  (2)且君苟以为祝有益于国乎?(杂事第一)16
  (3)自以为无患。(杂事第二)58
  (4)夏桀、殷纣不定国是,而以合其取舍者为是,以不合其取舍者为非,故致亡而不知。(杂事第二)64
  (5)窃以为大王筹筴之臣失之矣。(杂事第三)79
  (6)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杂事第三)81
  (7)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幸无罪,故受命而不辞。(杂事第三)87
  (8)晋人闻之曰:“君臣争以过为在己,且君下其臣犹如此,所谓上下一心,三军同力,未可攻也。”(杂事第四)120
  (9)秦君以为然,乃案兵而辍,不攻魏。(杂事第五)152
  (10)信再拜贺曰:“唯信亦以为大王不如也。(善谋第十)310
  以上这些例子中的“为”可理解为“认为”。
  (1)三存亡国,一继绝世,尊事周室,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功次三王,为五伯长,本信起乎柯之盟也。(杂事第四)113
  (2)襄子遂灭知氏,并代,为天下强,本由伐中牟也。(杂事第四)116
  (3)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杂事第四)122
  (4)令尹避席再拜而贺曰:“臣闻大道无亲,惟德是辅。君有仁德,天之所奉也,病不为伤。”(杂事第四)124
  (5)秦项橐七岁为圣人师。(杂事第五)175
  以上这些例子中的“为”可理解为“成为”,全书仅有以上5个例子。
  (1)吾所乐者,劝吾为之。(杂事第一)9
  (2)君曰:“得原失信,吾不为也。”(杂事第四)115
  (3)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曰:“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离吾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孰为此?(杂事第五)146
  (4)忠信爱利形乎下,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不为也。(杂事第五)154
  (5)季子辞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不为也,以成曹君。(刺奢第六)194
  (6)田卑曰:“不可也,一人举而万夫俛首,智者不为也。(义勇第八)242
  (7)子虽告我以利,威我以兵,吾不忍为也。(义勇第八)244
  以上这些例子中的“为”可以理解为“这样/那样做”,全书仅有以上7个例子。
  
  二、“为”作介词
  
  除了作动词以外,《新序》中的“为”最多的就是作介词。“为”作介词主要有介入动作的对象、原因、目的以及介入动作的主动者、时间、处所这六种用法。但是这六种用法却有两种不同的读音,即“wéi”和“wèi”。其中读作wéi的是介入动作的主动者、时间、处所;读作wèi的是介入动作的对象、原因、目的。
  (一)“为”作介词读作wéi的语法功能
  1.介入动作的主动者,相当于“被”。例如:
  (1)今臣尽忠竭诚,毕义愿知,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杂事第三)92
  (2)愿大王熟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后楚王、胡亥之听,无使臣为箕子、接舆所叹气。(杂事第三)92
  (3)故曰珠玉者,人主之所贵也,和虽献宝,而美未为玉尹用也。(杂事第五)178
  (4)士尹池谏于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贤,其相仁。贤者能得民,仁者能用人,攻之无功,为天下笑。”(刺奢第六)187
  (5)宋闵公臣长万以勇力闻,万与鲁战,师败,为鲁所获,囚之宫中,数月归之宋。(义勇第八)238
  以上就是《新序详注》中表示介入动作的主动者,具有被动意味的所有“为”字例。以上5个例子都是表示不幸或不愉快的事情,由此可以印证王力先生所作的“汉语被动式的作用基本上是表示不幸或不愉快的事情”的结论。
  2.介入动作的时间,相当于“当”。例如: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杂事第一)4
  这种用法在书中只有这1个例子。
  3.介入动作处所,相当于“在”。例如:
  (1)昭奚恤发精兵三百人,陈于西门之内。为东面之坛一,为南面之坛四,为西面之坛一。秦使者至,昭奚恤曰:“君,客也,请就上位东面。”(杂事第一)18
  (2)天下诸侯,翕然而归之,为鄄之会,幽之盟,诸侯莫不至焉。(杂事第四)112
  (3)齐桓公方存亡继绝,救危扶倾;尊周室,攘夷狄,为阳谷之会,贯泽之盟,与诸侯方伐楚。(善谋第九)256
  这种用法在书中只有这3个例子。
  (二)“为”作介词读作wèi的语法功能
  1.介入动作的对象,相当于“给、替、帮”。例如:
  (1)简子曰:“善。”乃罢群臣不推车,为士大夫置酒,与群臣饮。(杂事第一)13
  (2)王曰:“申公巫臣为先王谋则忠,自为谋则不忠。”(杂事第一)30
  (3)邹忌曰:“夫琴所以象政也。”遂为王言琴之象政状及霸王之事。(杂事第二)45
  (4)君告谒者:“无为客通事。”(杂事第二)67
  (5)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杂事第三)81
  (6)乐毅为昭王谋,必待诸侯兵,齐乃可伐也。(杂事第三)82
  (7)南伐强楚,以致菁茅之贯;北伐山戎,为燕开路。(杂事第四)113
  (8)就曰:“恶!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偏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杂事第四)122
  (9)士尹池为荆使于宋,司城子罕止而觞之。(刺奢第六)187
  (10)尧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辞为诸侯而耕,禹往见之,则耕在野。(节士第七)190
  介词“为”的这种功能在130个“为”字例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2.介入动作的原因,相当于“因为、由于”。例如:
  (1)君子谓祁奚能举善矣。称其雠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杂事第一)8
  (2)孔子北之山戎氏,有妇人哭于路者,其哭甚哀,孔子立舆而问曰:“曷为哭哀至于此也。”(杂事第五)160
  介词“为”的此种用法只有以上两个例子。
  3.介入动作的目地,相当于“为了”。例如:
  (1)人之情虽桀、跖,岂有肯为其所恶而贼其所好者哉?(杂事第三)43
  (2)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义之所不敢出也。(杂事第三)88
  (3)《诗》曰:“各敬尔仪,天命不又”,未闻东益之与为命也。(杂事第五)157
  介词“为”的此种用法只有以上3个例子。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为”作为介词使用的范围比较广泛,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用作“介入动作的对象”这一
  用法。
  
  三、“为”作语气词
  
  有士不用,何书其言为?(杂事第五)172
  在《新序译注》中“为”作语气词只找到这一个例子,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四、结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作动词和介词是“为”字的主要语法功能,尤其是“为”在动词中的“做、担任”义和作介词时“介入动作的对象”使用最为广泛,由此可以推断出“为”字作动词和介词在西汉或之前的著作中使用非常广泛。
  
  注释:
  ①文中例句后的数字为例句在《新序》中的页码。
  
  参考文献:
  [1]王政白.古汉语虚词词典[M].合肥:黄山书社,1986.
  [2]卢元骏.新序今注今译[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
  [3][汉]刘向.新序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7.
  [4]杨伯峻.古汉语虚词[M].北京:中华书局,2000.
  
  (郭飞乌鲁木齐 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830054)
其他文献
从丹霞山山麓入口沿陡峭的石阶蜿蜒而上,至半山亭时有石径向左而折,沿此路向左转入,既达丹霞山之下层风景区,丹霞山下层风景有梦觉关、幽洞通天、喷玉泉、线天和锦石岩等,其中以锦
【正】 一、引言资本是生产的要素。剔除它的社会属性,它是生产资料和货币的总称。通常用一定的货币单位来衡量。资本数量的多少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地区或企业生产力的大小
【正】 家计调查又称居民家庭收支调查。它一般可分为职工家庭收支调查,农村社员家庭收支调查等,家计调查除了解家庭组成的基本情况和成员人数、就业等情况外,还要掌握家庭的
【正】 一、发展市场经济对现行金融体制改革的要求1.要求改革信贷资金计划管理体制,按照市场要求配置信贷资金。现行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过分强调信贷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计划
【正】 储蓄代办人员是农业银行储蓄队伍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对发展储蓄业务、稳定金融、缓解资金供给与需求矛盾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储蓄代办人员中有一定数量的
在粤北乳源瑶族自治县县城东北六公里的云门山慈悲峰下,有一座闻名遐迩的佛门古刹。寺院门前为清波荡漾、莲花盛开的放生池;背后为层峦叠翠、云雾缭绕的云门山;左边为新建的云门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资金需要量不断增加,农村资金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当前农村资金供求矛盾,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临场应激的应对心理机制进行尝试性探讨。结果表明:应对技能训练,提高临场应激的应对能力有很大的作业空间。
福海大师,谁也不知道他是什么地方人。清朝光绪初年(1875—1908年),他从福建来到了广东潮州。他衣衫蓝缕,容貌怪异,头发好久都没有剃了,两边黑灰色的鬓毛,棱角分明,整个人显得蓬头垢
《红楼梦》的人物命名极具特色。本文选取大卫·霍克斯所译英文版和弗兰兹-库恩所译德文版中一些典型人名,从归化、异化角度对其翻译特色进行分析、比较。为了作品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