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要素,学习小说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3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在柏林》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小说单元的第3篇课文,文章没有描写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截取战争后方的一个生活场景,来表现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学习这篇课文时,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关注小说的情节和环境,体会文章对于残酷战争的控诉。文章“欧·亨利”式的结尾,含蓄深刻,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通过阅读《在柏林》认识微型小说的文本特点并掌握阅读微型小说的策略,是编者的意图,也是紧扣“情节、环境、人物”三要素掌握小说阅读策略的途径。
  【教学目标】
  1.借助情节和环境了解小说为了表现战争主题,在选择材料、设置结局上的方法与作用,感受小说构思的巧妙。
  2.理解故事内容,理解“车厢内一片寂静,静得可怕”的意思,感受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苦难,以及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教学过程】
  板塊一:温故知新,走近战争
  1.通过对《桥》《穷人》两篇小说的学习,同学们觉得在读小说时,我们应该关注什么?
  教师指名回答,相机出示:
  2.今天我们学习的微型小说《在柏林》(教师出示课题)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与战争有关。说到战争,你会想到哪些词语,哪些画面?(师生互动)
  3.你们刚才说的描写战争场面的词语与画面,文中有没有出现?(生:没有)那,这篇小说是如何表现战争主题的呢?下面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借助已学的方法学习文章。说到战争,学生头脑中就会想到很多血腥的画面,通过与文中内容对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为下文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
  板块二:阅读故事,厘清事件
  研学任务一:默读课文,思考这篇小说是怎样表现战争这一主题的。
  思考途径:请同学们参考《桥》的情节,梳理《在柏林》的情节,写在下面的方框中。
  【设计意图】这篇文章和《桥》一样,都是微型小说,不到400字,但构思精巧,内容上有蓄势和铺垫,情节上有意想不到之处。用小标题概括,旨在让学生厘清小说的情节,为下文的学习做铺垫。
  板块三:品读故事,感受战争
  研学任务二:默读课文,思考从哪里看出来战争是场灾难。
  思考途径: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关注小说的情节、环境。
  1.神态描写
  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
  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
  从两个小姑娘的“嗤笑”和“傻笑”中,你知道了什么?
  要点提示:这两个小姑娘很幼稚,不谙世事、懵懂无知,缺乏对他人的关爱与同情。
  2.语言描写
  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
  ①细读这两句,你在“一、二、三”的背后读出了什么?
  要点提示:老妇人失去儿子的痛苦以及对战争的控诉。
  ②联系课文,体会小说两处写老妇人数数的原因和目的。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上前线了。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①指导朗读,体会老人说话的语气:越是平常,越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②补充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
  3.环境描写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这是一处环境描写,不仅拉开了故事的序幕,也让我们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人们不禁要问:车上怎么都是妇女和儿童,健壮的男人到哪里去了?
  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①文中一共出现了两次“静”,这两次“静”有什么不同?
  要点提示:第一次“静”是外在的,是基于老人眼光的威慑力;第二处“静”是内在的,老人的话触动了现场每个人的心灵,具有震慑人心的作用。
  ②你怎么理解“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静得可怕”,到底怕什么?
  要点提示:人们陷入了对战争的反思,反思这场战争的残酷、战争给人类造成的伤害。
  ③读读这句话,体会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伤痛。
  【设计意图】在阅读小说时,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感受人物形象。在这篇文章中,懵懂无知的小姑娘们与神志不清的老妇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读者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环境描写是小说三要素之一,关注小说的环境描写,也有利于我们深入地感受人物形象。
  板块四:阅读链接,比较异同
  1.著名作家曹文轩的小说《火印》中也有一段描写战争的文字,大家读读看,两篇文章有何异同。
  ①课件出示文章内容。
  ②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2.总结:与《火印》相比,《在柏林》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描写了一节普通的车厢、一个普通的家庭、一个普通的生活事件,以小见大,以点带面,通过一个家庭的家破人亡反映出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把战争对每个普通人、每个普通家庭造成的灾难表现得淋漓尽致。
  【设计意图】《火印》是用语言把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血腥场面直接呈现在大家面前,惨烈的景象与文中的生活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而让大家感受到作者的独具匠心。同样是表现战争的残酷,《火印》是直接描写,《在柏林》是侧面描写,作者将小说的背景置于这列由柏林开出的列车上,可以想到,遭受残酷战争的不仅仅是列车上后备役老兵一家,更是千万个笼罩于战争阴影下的普通家庭。
  板块五:交流分享,总结提升
  1.这篇小说短小精悍,通过巧妙的情节设置和人物刻画,从侧面反衬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肉体痛苦与心灵的伤害,在表现战争这一主题上,含蓄深刻,发人深思。特别是事情的结局,令人震撼,出人意料。说说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欧·亨利”式的结尾,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2.总结:战争中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每个人都要承受战争带来的苦难,和平的生活是多么宝贵,多么值得珍惜啊!
  【设计意图】这篇小说的结尾,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学习时抓住这种急转直下的独特效果,引导学生感悟其独特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
  投稿邮箱:729628267@qq.com
其他文献
汤幼强老师认为,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践行传道、授业、解惑,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做新时代的合格教师。  发现物理之美  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汤老师在他的课堂教学中,始终坚定不移地把发现物理之美的理念渗透在教学中,从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入,启迪学生的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及科学态度。  探索科学奥秘  皮亚杰曾说“儿童就是科学家”,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是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前
期刊
在教师的记忆深处都有令人难以忘怀的磨课历程,磨课磨的是思考力,是教育智慧。当一堂课在一次又一次的磨课中取得日臻完美的效果时,当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学习状态空前高涨时,我们的一切困难都将烟消云散,化作甜美的记忆。  “分数的意义”是一堂经典课,很多成功的案例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何将这堂经典课上得有数学味呢?我们要思考三个层次的问题:层次一,分数是一个数吗?它从哪里来?层次二,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期刊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仅肩负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记录与传承的任务,其本身也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笔者以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课《天地人》的识字教学为例,从文化视野的角度改进识字教学,让学生在认识汉字的同时感受识字的乐趣,增进对汉字文化的了解,提高识字兴趣,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一、听“仓颉造字”的故事,了解汉字起源的浪漫神话  上课伊始,笔者先出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有汉字
期刊
摘 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能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成为小学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信息差理论,教师只有在真实的语境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才能促进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本文结合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语篇教学,从解锁信息差、架构信息差、挑战信息差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发展小学生的语言能力,以期提高语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差;语篇教学;语言能力;真实语境  践行语篇教学已成为
期刊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科学文化知识有了更高的追求,教育也备受人们关注。而当今社会不仅需要具备雄厚的专业知识的专家、学者,更需要全面发展、富有创新能力的人。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劳动教育是基础。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他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
期刊
围棋也称为“弈”,是“琴、棋、书、画”四艺之一。兴国县第六幼儿园将围棋课程作为学校园本课程进行研究与开发。学校结合“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理念,将围棋教学定位于“游戏化教学”,认真梳理、制定了围棋特色课程的目标,梳理出“游戏化学围棋”的教学模式:故事激趣—围棋认知—操作实践—儿歌梳理—游戏巩固。幼儿园将围棋课程与幼儿五大领域“语言、艺术、健康、科学、社会”课程有效融合。  乐在“棋”中,“棋”
期刊
在風光旖旎的星江河畔,一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校巍然矗立,那就是婺源中学。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办学条件和卓越的办学业绩,使之成为婺源教育的一颗璀璨明珠。学校现有教学班62个,师生3000余人。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江西省重点建设中学”“上饶市文明学校”等荣誉称号。  近几年,学校领导班子在“德育为首、行为规范、质量为本、全面发展”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牢固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通过有效、合理地组织学习活动,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識和经验,发现问题,“创造”知识,使他们将获取知识的过程转化为主动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的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下面结合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的教学谈谈笔者的几点思考。  一、教学案例  教学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时,在复习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的基础上,教师出示问题:一辆汽车[25]小时行18千米,平均1
期刊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形象而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三要素。小学生怎样学习小说?按照小学生的习惯,一般是关注生动的情节内容,很少有学生关注作品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很少有学生去体会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这样学习小说,收获往往有限。学习一篇小说,要想获得更多的语文营养,除了必须找出小说中相应的人物、情节和环境,还要通过对
期刊
进入三年级,从写话到习作,是一个重要的转折与跨越。写作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活动,需要多种知识与能力的协调配合。三年级的习作让许多学生心生畏惧,感到无所适从。《课标》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如何带领学生顺利起步,消除畏难心理,增强写作自信心,完成从写话到习作的跨越,是一线教师亟须思考的问题。  一、写作应具备的三个条件  叶圣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