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的现代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19890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商业化、工业化、城市化的深入发展,加上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紧缺、城市人口密度逐渐增加,超高层建筑应运而生。超高层建筑具有高度高、规模庞大、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施工要求高、施工环节多、施工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则加强对超高层建筑现代施工技术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就超高层建筑现代施工技术的应用展开讨论,以期优化我国超高层建筑现代施工技术.
  关键字:超高层建筑 现代施工技术 逆作法技术 爬模法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超高层建筑现代施工技术的优化思路
  (一)与普通建筑相比较,超高层建筑具有施工工期长、工程投资大、施工成本高等特点,其中施工工期问题是业主最关系的问题之一,则必须采取必要措施把工程施工工期控制到业主能够接受的范围。研究证实,整个超高层建筑建设过程皆凸显出了主楼建设工期的决定性作用,即主楼建设工期的把控直接关乎到整个工程的建设工期,则必须把超高层建筑的主楼施工工程作为核心工程来抓,其中尽可能提前进行主楼施工,但必须做到统筹规划,由此实现缩短施工工期和提高综合效益。
  (二)超高层建筑施工前期通常把结构施工作为核心工作来抓,其中结构施工具有投资少、牵涉面窄、施工工期的影响力小等特征。众所周知,超高层建筑对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非常高,则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必须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其中超高层基础工程具有施工工期长、施工作业环境恶劣、施工工程量大等特征。由此而建,超高层建筑基础施工必须结合工程的具体特点和作业环境,制定出一套满足基础工程施工工期和施工质量要求的施工方案。
  (三)超高层建筑施工具有高空作业条件差、施工作业面窄、施工進度和施工质量要求高等特征,则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建立高效的垂直运输体系,如推行机械化施工等。大量实践证实,基于高新技术的垂直运输体系可实现工程施工进度的加快或工程施工工期的缩短;可实现人力、财力的节省和劳动力的合理分配;可实现工程施工质量和工程施工安全的提高。
  
  二、超高层建筑现代施工技术的应用
  (一)工程概况
  某超高层建筑大楼地下3层、地上101层,其中地面实体总高度约492m、标准层高约4.2m,总建筑面积约3.78*105m2。该超高层建筑所用施工技术皆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中砼核心筒结构施工技术为爬模法技术、裙房地下室施工技术为逆作法技术。工程竣工验收结果显示,该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完全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由此可见,加强对爬模法施工技术和逆作法施工技术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下文结合工程实例就爬模法施工技术和逆作法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展开讨论。
  (二)基于逆作法的裙房地下室施工技术
  该超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共3层,其中地下室平面皆呈不规则多边形,详见图2-1。
  
  图2-1某超高层建筑裙房地下室平面布置示意图
  该超高层建筑裙房地下室的基坑面积约1.47*104m2,平均开挖深度约17.9m(基层开挖深度最深达19.85m),土方开挖量约2.57*105m3,砼方量约4.98*104m3。该超高层建筑裙房地下室周长约6.03*102m。该超高层裙房地下室楼板类型为带柱帽的钢筋砼无梁楼盖(大部分)+有梁体系(局部),裙房基础属“筏板基础+桩基础”形式。逆作法施工要求把被锚固到立柱桩上的格构式钢柱当作楼板的支撑结构,其中立柱桩与格构式钢柱同步施工。待逆作法施工完毕后,再把格构式钢柱与钢筋砼包浇为一体,以发挥结构柱的作用。裙房地下室逆作法施工技术的施工要点如下:
  1.超高层建筑裙房地下室连续墙、降水系统、新增立柱桩等支护结构施工之前必须确保塔楼基础底板砼强度已经达到了工程设计要求。
  2.裙房±0.00下方土体开挖之前必须施工完成塔楼的地面层结构;裙房地面层楼板结构施工之前必须拆除掉±0.00上方塔楼的地下连续墙。
  3.地下1层楼板结构施工之前必须确保-5.55上方的地下连续墙已被拆除及土方开挖深度达-1.60m~-5.55m。地下2层楼板结构施工之前必须确保-10.05m上方地下连续墙已被拆除及土方开挖深度达-6.05m~-10.05m。裙房中心部位基础底板施工之前必须确保剩余地下连续墙被拆掉及土方开挖深度达-8.00m~基础底面。
  4.先把临时支撑设置到-10.55m部位后,再对该部位周边土方实施分段间隔开挖、就基础底板实施分块施工。
  (二)塔楼核心筒结构爬模法施工技术
  该超高层建筑塔楼核心筒施工技术为液压爬模法,其中液压爬模架由H型钢导轨、架体系统、附墙装置、主承力架、液压升降系统、全钢大模板、防倾防坠装置、聚苯乙烯保温面板等组成,详见图2-2。
  
  图2-2 液压爬模装置示意图
  1.爬模爬升的初始阶段
  核心筒墙体外侧与内侧爬模就安装之前必须施工完毕第2层墙体砼结构,第3层应用全钢大模板支模之前必须安装完毕液压爬模装置,其中爬模开始正常爬升之前必须施工完毕3层砼结构。
  2.爬模的正常爬升
  该超高层建筑施工层从第4层开始,其中浇筑完毕施工层砼后,必须立即对砼实施带模养护(即在不拆除模板的情况下对砼实施养护),同时以爬模顶端的操作架为上层钢筋的绑扎平台进行钢筋绑扎作业,待绑扎完毕所需钢筋后,再依次开展脱模作业和架体爬升作业,此时方可施工下一层砼。
  3.核心筒墙体变截面位置的爬模爬升
  待爬模爬升至核心筒外侧的变截面位置,需把与墙体截面厚度相当的钢垫板预先垫在墙体变截面位置的附墙杆处,此时爬架仍然保持正常爬升状态,待爬架架体全部爬至变截面墙体位置后方可开始临时支架的安装,即把附墙杆再次安装在墙体的适当位置,同时经顶丝把架体移至正常位置直到在附墙杆的安全位置就位,此时再根据正常程序实施爬升作业。
  4.钢桁架位置全钢大模板的处理
  核心筒爬架全部选用了全钢大模板,其中爬架的正常爬升必然会受到爬模施工阶段局部楼层突出钢结构构件(如传力桁架、伸臂桁架等)的影响。由此可见,必须把桁架位置的局部全钢大模板设计成门形开启式模板,其中大模板与铰链是门形开启式模板的连接件。如果爬架的正常爬升未受到施工楼层钢桁架的影响,则关闭开启式模板,由此与大模板共同实现墙体的封模。如果爬架的正常爬升受到施工楼层钢桁架的影响,则开启开启式模板直至爬架爬升结束后再关闭开启式模板。与此同时,把聚苯乙烯保温板放置到全钢大模板横肋与竖肋间,保温构件经爬架与活动支腿实现连接,由此提高墙体保温效果和砼浇筑质量。
  
  结束语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超高层建筑行业已经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我国超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水平已经越来越接近国际水平。本文以超高层建筑现代施工技术为研究对象,结合工程案例,就逆作法和爬模法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逆作法和爬模法施工技术能够满足超高层建筑施工工期、施工质量、施工成本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该施工技术自身亦存在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凌伟义.现代施工技术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1).
  [2] 皮翔.超高层建筑及现代施工的几种技术[J].江西建材,2011,(4):128-130.
  [3] 任庆运.现代超高层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3,(1):287.
  [4] 黄斌.现代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3).
  [5] 杜福军.现代超高层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创业家,2012,(24):72.
  [6] 卢福钊.阐述超高层建筑项目中的现代施工技术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2).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业日益增多,房屋建筑的施工也随着出现各类技术,其中以混凝土施工技术为主。但是在实际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仍然颇多,因此,文章主要阐述了房建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并针对房建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房屋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是决
摘要: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微机保护与常规保护相比,改善了保护性能,提高了保护的可靠性。但是由于微機保护装置中使用了大量集成芯片,以及软硬件的不断升级,增加了用户掌握其原理的难度。总结了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现场调试的一些经验、注意事项、检验项目和方法,供继电保护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电力系统;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现场调试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