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研经典,觅取教育的智慧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in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是一门艺术。阅读一些教育(或文学)经典作品,可以发现,教育的智慧无处不在。打破讲桌的“堡垒”,让教育“润物无声”;个性对话,助力个体成长;切准教育时机,遵循习得规律等。
  [关键词]经典 教育细节 智慧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090
  教育是一门艺术。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也许到处寻求教育真理的灿烂之光,其实教育的智慧无处不在。以下几则细节(或原理),散见于一些名著经典中,仔细读来,都是闪现教育智慧光芒的哲思警句。
  一、在学生中间上课——润物于无声
  讲台似乎是为教师设置的。常见大部分的课堂上,教师都在讲台上,有的甚至高高在上,学生在底下坐得整整齐齐。课堂也确实有师生互相的目光碰撞,展开面对面的谈话,知识在彼此间传递。但是,这样的格局真的是最佳的吗?“老师的一张讲桌有时会变成一堵高大的石墙,老师在讲桌后向他的‘敌人’——学生发动‘进攻’,但更多的情况则是讲桌变成被包围的堡垒,‘敌人’围攻它,而躲在里面的‘指挥官’则感到手足无措。”(《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3卷》)这样的情形何尝没有?高高在上地讲与俯首洗耳地听不一直是我们所期望与追求的吗?“要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的门,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个孩子。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不会把您当作偶然闯入他们那个童话世界大门的看守人。”这话说得多好。站在台上其实也没有不妥,可是尝试走下讲台,进入学生中间,你会发现,小A的书上虽然批得密密麻麻,但从文字内容看,基本都是参考书内容的搬运;小B一直学习难进步,他读书时根本没有动笔圈点一下的习惯,而或许他读书根本也没思考呢;小C读得倒是很起劲,可声音明显和其他学生有错拍,有时还把不住调,显然他没有熟悉所读内容……你会发现比预想复杂得多的学习状况,进而也明白,教学并非是单纯地传授知识那么简单,有好多的学生需要我们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的教学,那是明察秋毫的。
  如何将课标要求教师成为“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平等首席”的身份真正体现出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学生中间上课,走入其中,也就将教育“融入其中”。
  二、个体对话——走进学生的内心
  班级授课制是我们现在所采用的主要方式。这有诸多好处,教学内容的统一,教学目标的规整,教学活动的组织,有效地节省时间和精力资源。但是,读读《论语》中的《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对弟子诸个问询,有的点评,有的不评,有的甚至是“哂之”,可是弟子们所受到的教育却是远远超过这一次教学的,因材施教妙到极致,教育达到化境。这是否可以作为班级授课的有效
  手段?有教师很不明白,自己的课堂节奏紧密,环环相扣,问题设置切中重难点,学生回答声洪气壮,整齐响亮,师生配合十分默契,几乎无可挑剔的课堂怎么永远会有一批学困生?细一思索,不难发现,我们太在乎整齐划一,太追求模式化,所以教学中永远陷于“漫灌”而缺乏“点滴”。这是一种教学的遗漏,更是教育的失败,“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只能是口号,也是空谈。其实,成长中的学生,他们有各自的心灵,有各自不同的能力和水平。他们的语感需要在一遍遍朗读体验中培养,他们的表达需要在一次次引导指正中提高,他们的思想需要在一个个纷至沓来的念头中提炼,他们的合作能力需要在一次次交往活动中磨砺……活动可以集体化,但体验过程永远是个性化、独立化的。唯有重视个体感受,提升个体体验,与个体对话(包括个体与个体、个体与自己),才是真实有效的教育。如果创设问题情境,让一个个“子路”“冉有”“公西华”们“各言其志”,互评其意,达到充分表现和暴露,再给予指导,引领深度思考,进行客观深入评价,那么,我们每个教师必以育出“贤人”弟子为乐。
  三、静等花开——切准教育的时机
  《孟子·公孙丑上》有著名的“揠苗助长”故事。故事说明,违背规律做事,必然会失败,甚至会受到惩罚。无数教育事实表明,教育是慢功,尤其语文更是如此。字要一个一个认,话要一句一句说,文要一篇一篇读。如果一个字老是写错,那肯定是学生没把基本偏旁或笔顺搞清楚;一个问题全班没有人回答,说明思考还不够成熟。不要期望在每堂课上都轰轰烈烈,问题一提出就立刻被解决,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和讨论。只有他想通想透了,那才是真正的掌握。相教何太急?教育和种庄稼都是一个道理,遵循其内在规律,不强求,不压制,让每一个问题都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疑问、生成困惑、引发求知心、寻求解决之法,让每一个学生在充分感知课文内容的前提下再“善诱”其进入文本,这样才符合知识的生成与技能的形成规律,也才能逐步健全学生的心智。等一等,从容些,让学生的心灵跟上,定会有奇迹发生。
  新课程改革的表现在“课程”,核心在“理念”。唯有对教育本质的精准把握,才有可能做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全新的教育。大道至简,一些经典中朴素的语句,蕴含的正是新课程理念的精髓。玩味之,笃行之,当是教育升阶的至上法宝。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化学作业是以学生的学习实际为基础,围绕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以检测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为目的的方法,所以作业应当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教师需要在对高中生学情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当前高中化学作业设计做一定的思考与探索。[关键词]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思考探索[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2-0093优质高效的教育方式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孜孜以
采用Chem3D软件中的MOPAC-AM1法计算了5种氯苯类化合物的10种理化参数.对耗氧速率常数logKb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如下最佳方程:log Kb=0.017 4+0.000 002Ee,log Kb=0.013 5+0.000
[摘要]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是发展智力,提高能力,而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探索才能学会数学和会学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扮演主动角色,在体验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关键词]探究 发展 提高[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80005从2001年9月起,全国有广东、山东、海南、
基于黑龙江省特有的高纬度寒冷地区环境和漫长的国际界河水资源问题.借助黑龙江大学丰厚的俄罗斯研究基础、以及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在寒区水利研究方面的知识技术积累,黑龙
介绍了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阐述了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技术在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然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针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存在问题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2-0099  众所周知,化学实验是化学的基
付强,男,1973年6月生,工学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学院院长,A类岗位责任教授,黑龙江省重点学科——农业水土工程学科带头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
在论述堤体、堤基岩性组成的基础上,对险工弱段成险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预防和消险措施.
[摘 要]《信息技术基础》对学生实践要求能力较高,需要教师对此加以重视。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同一内容进行多次练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教学具有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 同一内容 练习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30081  新教材《信息技术基础》与以前的教材相比,具体的操作练习少了许多。原来
论述了世界CO2排放、全球增温的状况及其危害,世界三大酸雨区SO2、NOx排放状况和治理成效。研究了大气污染的4项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