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野兽》为例浅析黄翔诗歌意象的狞厉美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yjied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朦胧诗最早的探索者,黄翔的诗歌体现出了强有力的启蒙与批判精神。诗歌《野兽》是黄翔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不仅真实地体现了黄翔在六七十年代的精神特质,而且在艺术创造和美学意味上也颇为成功。本文借用李泽厚提出的“狞厉美”的概念来分析黄翔的野兽意象,力图表现狞厉形象背后的历史真实与时代悲剧。 As the earliest explorers of misty poems, Huang Xiang’s poems reflect a strong spirit of enlightenment and criticism. The poem “Beast”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work of Huang Xiang. It not only truly reflects Huang Xiang ’s spiritu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1960s and 1970s, but also succeeds in creating art and aesthetics. This paper uses the concept of “Li Li Mei ” proposed by Li Zehou to analyze Huang Xiang ’s image of the beast and try his best to show the historical truth and tragedy of the times behind the image of Li.
其他文献
从灿烂的阳光均匀地穿透头顶第一片绿叶,洒下那浓浓的绿荫,夏天这个流火的季节又来了。他踏着厚重的步音,敲碎一池春水的柔媚向我们走来了,此刻春风春雨皆已去,花已千树春已暮。接
司机把没有空调的大巴车开进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  太阳或许是太上老君炼出的第一颗丹,炽热的情感对大巴是情有独钟,这份闷热的爱令车上的人窒息的想吐。
学位
孤独二字,自古就有些惆怅。“念我独兮,忧心殷殷。”《诗经》如是而歌。但其实并非如此,那兀立在风中的菊告诉我们,孤独者未必愁!她虽形单影只,错过了群芳争妍,但在清冷的风中,她的馥
现代文学史上虽然“五四”新文学对市民文学口诛笔伐,但市民文学仍然成为二三十年代发行量最大的文学种类。究其原因,市民阶层出于娱乐消遣的需求自然会选择市民文学,另外,市民文
学位
台湾著名言情女作家——琼瑶是一位具有深厚古代文化背景和意蕴的作家,她深受婉约派的诗词、古代笔记小说和古典戏剧等古典文学的影响,对朦胧唯美、温情细腻和悲剧主义风格有
20世纪之初,面对“西势东渐”的全球大环境,中韩两国知识分子承担着双重任务:一方面他们需要将西方的先进文化引入各自的社会以“重构”各自民族的传统文明,使之获得新生并延
2016年,是山西省开展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的第五年。一年来,省属企业党委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
《活着》是余华创作风格转型的一部标志性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不再痴情于暴力、阴谋、荒诞的书写,而是在困难中注入一抹光亮,以温情救赎苦难。本文试从《活着》的温情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