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还原”与“系统”之间:循环经济的哲学分析

来源 :自然辩证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ermei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循环经济的哲学意味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因素在一次组合完成其系统功能以后的重新整舍。“还原”的方法与“系统”的方法是重新整合中的两种不同方式。在这些过程中通过经济因素的重新整合实现经济系统整体效益的完成。并最终形成一个新的经济系统的网络结构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斯多亚学派是希腊化三大哲学流派之一,它的字宙论在古代西方独树一帜。本文对斯多亚学派的宇宙论作了三方面的分析:(1)字宙扩张论和生机论;(2)宇宙周期论和时间观;(3)“神”作为物体和
现代性以文明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而秩序又是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所以,对于秩序的追求同样构成了现代性的一个重要内容。而现代性所追求的秩序主要是人的理性建构的产物,而自然则
多角度的分析都表明,原生基因资源迫切需要产权制度保护,也应当受产权制度保护。但遗憾的是,现行产权制度不承认原生基因资源的财产属性,拒绝接蚋它们为产权客体。现行产权制度对
从工程回望人的历史,人们会发现诸多工程和身体经验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这一点正在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本文通过回顾与身体经验关联的古今之绝唱的工程,并通过反思祛身体化的
文章通过对科学知识合法化问题的引出,论述了在目前西方学术界得到认同的三种社会认识论解决方案,并重点论述了富勒尔的社会认识论思路。文章指出富勒尔的政治定位的社会认识论
如果不否定概念是理性批判的一个重要对象的话,那本文主要是在分析逻辑哲学和语言哲学对概念的内部预设探讨中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从心灵哲学的角度,提出心灵预设的概念框架和
公众在技术场域中是重要的参与力量。公众通过技术人工物的转用规约人工物蕴含的技术价值观;公众在解释边界物中主张自身的技术价值取向,影响其他主体认识理解边界物;公众通过信
首先,我代表国家教育部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顺利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向来自各高校从事自然辩证法教学的老师及全体代表表示亲切的问候!
2007年8月29日至31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与社会(STS)专业委员会,教育部“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东北大学科技与社会(STS)研究中心联合在东北大学召开主办了主题为
确证悖论是一个重大的逻辑哲学和科学哲学问题,围绕着它主要有三类解决方案被提了出来。这三类方案之间有内在的逻辑一历史关联,它们是避层发展的,并实现了从情境缺场到情境迟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