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有压力、也有浮力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的浮力是由水的压力产生的。压力的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当我们在水中时,上下左右都会受到水的压力。浮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上的。游泳时,我们受到水的浮力,所以能浮在水面上。
  但是潜水员不想浮在水面上,而是想潜到水下,所以,他们不得不戴一条配重带来抵消浮力,从而下沉到水中。
  配重带也有讲究
  外福来和好朋友准备去潜水。他们都需要戴配重带来抵消浮力。好朋友的个头儿比外福来小,他们谁应该戴比较轻的配重带,谁应该戴比较重的配重带呢?咱们通过实验来找出答案。
  你需要:塑料吸管、尺子、剪刀、胶带、曲别针、大容器和铅笔
  第一步:剪两段吸管,一段长5cm,另一段长2.5cm。假设较长的吸管是外福来,较短的吸管是他的好朋友。
  第二步:用胶带将吸管两头密封起来。
  第三步:在大容器中装满水,将两段吸管放在水里,使它们浮在水面上。
  第四步:在小吸管中间夹一个曲别针,在曲别针的两端各加一个曲别针。将吸管放进水里,观察它能不能浮起来。
  第五步:继续加曲别针,直到吸管沉下去。
  小吸管沉下去时用了多少个曲别针?_______
  第六步:用大吸管重复前面的步骤。
  大吸管沉下去时用了多少个曲别针?_______
  哪个吸管用的曲别针多?
  □大吸管□小吸管
  应该怎样给外福来和他的朋友分配配重带,你知道了吗?
  重心变,浮心也变
  我们在水中受到的大部分浮力是由肺里的空气产生的。个头儿大的人的肺比较大,受到的浮力通常就比较大。每个物体都有一个重力集中点,叫做重心。在水里的物体也有一个浮力集中点,叫做浮心。如图所示:
  如果添加重物使物体重心发生移动,你认为浮心会发生什么变化?漂浮的物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剪一段10cm长的吸管,用胶带把两端密封住。在吸管中间夹一个曲别针,使其浮在水面上。试将曲别针移动到吸管左端,看一看,浮心会移动到吸管的右端还是左端呢?
  浮心会移到吸管右端,因为加曲别针后吸管的重心移动到了左端。
其他文献
2 在被摄主体的一侧布置副光,以部分地消除主光照射下被摄主体所形成的阴影。  3 布置逆光。把光源放在被摄主体后面的高处,使被摄体四周的边缘有一个光环,使主体富有立体感。
期刊
由于受身体结构等原因的限制,所有的动物都只能在大陆和海洋这两种环境中生活,久而久之,食物就越来越少。为了生存,鸟儿的身体不断进化,继而占领天空这个广阔的区域。它们在高空中凭借锐利的眼睛,能够很清楚地看到地面上的情况,便于它们寻找食物。
期刊
在具体功法方面,《易筋经》是以药洗、服食、揉打来配合意守养气。  所谓药洗,是用汤药来洗身体,帮助筋骨坚实。服药与揉打则一内一外,所谓“外资于揉,内资于药”。揉,即按摩之法,以揉按心脐之间为主。心脐间的膜,不容易揉按到,则用杵捣搥打。详见其《膜论》《揉法》诸篇。这种揉法及对筋膜的解说,亦是道教所无的。“般剌密谛”对此亦特加按语解说云:“易筋以练膜为先,练膜以炼气为主。然此膜人多不识,不可为脂膜之膜
期刊
1738年的一天,在巴黎皇家植物园内,植物学教授尤苏正在向游客们介绍植物标本。突然,他遇到一种连自己也解释不清来源的植物,顿时语塞。这时,一位游客说:“这是一种美洲植物。”尤苏很是惊讶,立刻问:“请问您是林奈先生吗?”这位游客回答:“正是在下。”尤苏热情地接待了他——这位伟大的植物学之王。  1707年,卡尔·林奈出生在瑞典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家里有一个种满植物的小花园,他从小就很喜欢那儿。7岁时
期刊
如果有人问你:“你和恐花会用到同一些水吗”?你可能犹豫了,但答案是肯定的。地球上的水从地球起源之时就存在了,它连续不断地在天空和地面之间循环运动。
期刊
人工降雨,呼风唤雨显神通。
期刊
特别的雨,最缠绵的雨,最冰冷的雨。
期刊
消失在半空中
期刊
外福来是一个水肺潜水“发烧友”。他准备游历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潜水胜地。简直太酷了!  启程啦!  第一站 大开曼岛  大开曼岛是加勒比海开曼群岛中最大的岛。这里有丰富的暗礁和错综复杂的航道,是很多潜水爱好者向往的地方。当地人为了吸引游客,故意将一艘美国退役军舰沉没在开曼群岛海域,供潜水员探索,也为海里的壳类生物找到了栖息地。  第二站 加拉帕戈斯群岛  加拉帕戈斯群岛被称为“活的生物进化博物馆”。1
期刊
尖叫——这种奇妙的机器使你的身体产生了强烈的反应。此时此刻,你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不能逃跑,只能战斗。这使你像一个英勇战斗的英雄。  是什么让你战胜恐惧,勇于挑战自己的极限呢?过山车的魅力究竟在哪儿?  “致命”的错觉  人们对将要发生的事情总是想象得比实际情况要糟。于是,过山车设计者们利用一些简单的光学原理使你不断产生错觉。他们惯用的方法是将物体靠近轨道以增加你的速度感,比如使用隧道和障碍。那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