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方案疗效差异:基于血清代谢组学的评价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12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刮痧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应用广泛,结合代谢组学等现代分析技术可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对其机制效应进行研究。目的: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刮痧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血清代谢谱的影响及不同方案的疗效差异。探讨刮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推动刮痧疗法的规范化、标准化进程。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由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刮痧组(循经出痧组、循经不出痧组、穴位出痧组、穴位不出痧组)、模型组与空白组,每组8只。刮痧组和模型组制备自体髓核移植非压迫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刮痧各组分别给予不同刮痧方案进行干预,隔日1次,3 d为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借助电子测痛仪,测定刮痧各组和模型组大鼠造模前后的机械阈值;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6组大鼠血清内源性差异代谢物。结果与结论:(1)刮痧各组和模型组造模后的机械痛阈值均较造模前显著降低(P <0.01);(2)根据代谢组学分析,共筛选出甘氨酸、丙酮酸、鸟氨酸等14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涉及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丙酮酸代谢和柠檬酸循环等7条代谢通路,其中刮痧通过调节尿素含量、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丙酮酸代谢通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大鼠起到抗炎作用,通过调节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通路达到镇痛效果;(3)分析刮痧4组甘氨酸、丙酮酸、鸟氨酸和尿素含量,发现循经出痧组的异常代谢物调节效果最好,由此推测其治疗效果也较其他3组更为显著;(4)今后还需大样本的临床试验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其他文献
根据浙江省设施园艺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近期,全国连续发生多起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大损失。比如,2017年5月14日,神华国能宁夏鸳鸯湖电厂二期2×1 100 MW项目发生一起施工人员坠落死亡事
根据我院食品专业新一轮的教学计划,本文分析了酿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实习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对该课程的教学实习改革进行初步探索。
基于管理分权理论和网络分析方法,提出评估扩权改革的实证思路,并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两步sys-GMM方法,实证揭示扩权改革的经济增长机制及其潜在的改进余地。研究发现改革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