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咽鳞癌蛋白质谱鉴定及预后靶分子筛选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ri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非数据依赖性采集(DIA)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下咽鳞癌晚期肿瘤预后相关的特异性靶分子.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5对晚期下咽鳞癌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对蛋白组织进行裂解研磨、蛋白电泳、组织酶解、肽段标记、分级标记、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分离,采用Q-Exactive质谱仪完成质谱分析.定量分析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预后相关蛋白分子.结果 建立下咽鳞癌蛋白组学数据库:蛋白质7395个,肽段63190个,筛选出的差异蛋白上调36个、下调43个,差异表达蛋白质总数79个.完成层次聚类分析基因本体论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蛋白互做分析,筛选出关键蛋白MRPS5,为下咽鳞癌预后的特异性靶分子.结论 MRPS5可能为下咽鳞状细胞癌的预后靶分子.
其他文献
头颈癌是全球第七大恶性肿瘤类型,超过60%患者初次确诊即为中晚期.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发展已经显著推动了头颈癌治疗策略的转型,但是临床获益有待进一步提升.肿瘤临床前模型保留了患者肿瘤的基因和表型的异质性,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前药物筛选和验证体系.药物基因组学通过将基因组学和药物响应进行匹配,能够基于肿瘤异质性基础进行患者分层,优化治疗策略并挖掘新治疗靶点.本文概述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史,从头颈癌治疗现状和异质性特征出发,探讨借助临床前模型开展新型药物基因组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微生物来源的药物在抗感染、抗肿瘤、免疫抑制和代谢调节等疾病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抗生素的长期不当使用导致了耐药细菌的产生和蔓延,给公共卫生和安全健康带来了全球性的挑战,寻找新型的抗生素已迫在眉睫.如何从微生物中发掘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新颖的新药以对抗愈发严峻的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当今微生物药物研发面临的新挑战.论文对微生物药物研发历史进行了回顾,并对截至2019年9月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上市的微生物药物的数量、产生菌来源和临床适应证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针对创新微生物药物研发的迫切性,对微生物药物研发新策略进行了展
目的观察结肠癌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锌指蛋白反义链1(ZFAS1)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2例结肠癌患者(结肠癌组)和5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lncRNAZFAS1,分析lncRNAZFAS1水平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结肠癌组血清lncRNAZFAS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lncRNAZFAS1水平与结肠癌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有关(P均<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
在癌症的精准诊疗中,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日益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在医学影像、病理学等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不仅有望大大降低相关科室人员的工作量,通过对影像、病理学图片进行定量描述,人工智能技术也可进一步挖掘出医学数据中潜在的复杂模式。综述首先对目前流行的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其次,重点探讨了深度学习技术如何最先影响到癌症影像诊断学的。随后,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癌症病理学、基因组学、
文章分析了破“五唯”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误区,结合高校青年教师工作的特点及面临的困境,建议从尚师德、立“多维”、赋活力、求发展4个方面进一步探索,以加强完善高校青年教师评价机制建设,促进高校青年教师健康发展,实现高校青年教师师资队伍水平的有效提升。
目的 观察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及鹿特丹(Rotterdam)CT评分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SHI)患者121例,根据6个月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患者入院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IF,并进行Rotterdam CT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SHI患者预后不良影响因素,ROC分析血清MIF、Rotterdam CT评分对SHI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预后不良组合并脑疝比例、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MIF、Rotter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和筛选自然杀伤(NK)细胞抑制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及相关的信号通路。方法在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公共数据平台基因表达组学数据库(GEO)下载基因芯片数据GSE120123,从中选取4个关于NK细胞的样本,其中2个样本来自正常肝组织,2个来自HCC组织。分析其差异表达基因(DEGs),输入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学(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利用STRING和Cyt
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居世界首位,防治工作十分严峻.外科手术仍是“可切除食管癌患者”的最佳治疗方式,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食管切除术(MIE)逐渐代替传统的开放食管切除术(OE).MIE较OE显著降低了手术创伤和应激,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MIE与OE的治疗效果尚存在争议.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在国内较早开展了MIE及相关的质量控制工作,在MIE过程中实行规范化和标准化,避免过度和不足医疗.论文通过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MIE质量控制的临床实践进行概括总结,期望为
目的探讨TFAP4低表达对胃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RT-PCR、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TFAP4表达,选取TFAP4 mRNA和蛋白表达最高的MGC-803细胞作为实验细胞。将MGC-803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阴性对照组(NC组)、TFAP沉默组(siTFAP组)、TFAP沉默+空载转染组(siT⁃FAP4+Vector组)、TFAP沉默+HMGB1过表达组(siTFAP4+HMGB1组)并进行转染。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TFAP4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复杂性和异质性使得肿瘤诊疗进展缓慢.精准医疗促使肿瘤诊疗方式朝着更加精细化、个体化的方向发展,分子诊断技术和靶向治疗正逐步应用于肿瘤临床诊疗过程.液体活检技术能够通过患者体液反映疾病状态,无创且能提供动态丰富的肿瘤相关分子信息,在肿瘤早期预警及辅助诊断、疗效实时监测、用药指导和耐药机制探索、预后判断和风险分级、靶向药物伴随诊断等方面具有巨大应用潜能,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论文将针对液体活检的分类、临床应用及未来发展等方面,综述液体活检在肿瘤精准诊疗中的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