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指再植术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心得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mi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术引发血管危象的原因,总结防治心得。

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在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手外科接受断指再植术治疗的患者108例,按照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情况分成两组:对照组(56例,未发生血管危险)、观察组(52例,发生了血管危象)。收集整理两组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比较各项资料,分析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观察组患者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

结果

两组年龄、离断平面、缺血时间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四项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酶(3.32±0.29)g/L、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27.56±2.08)s、凝血酶时间(12.13±1.62)s、凝血酶原时间(11.47±1.29)s]均有明显的改善(t=4.86、8.63、6.04、4.70,均P<0.05)。

结论

年龄、离断平面、缺血时间是断指再植术诱发血管危象的主要因素。此外,术后疼痛、患者情绪、体位等多种因素也可能诱发血管危象,做好术前病情的评估,术后加强监测,预防性用药都可防治血管危象。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老年人胃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炎症、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胃癌手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ERAS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术期处理+手术,ERAS组采用ERAS围术期处理+手术。比较分析两组术后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炎症和营养指标变化及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情
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一组病因尚未明确的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后组运动神经元、皮质锥体细胞和锥体束的神经系统慢性变性疾病,以肌无力、肌萎缩、肌束震颤、延髓麻痹和锥体束征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无"运动神经元病"的病名,后世医家根据其主要临床特点,多归于"痿证""瘖痱证"范畴。近期也有学者提出可以将"运动神经元病"作为中医的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目前西医治疗MMD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只能减缓病情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切口体表温度的极端值与切口不愈合结局的相关性。方法观察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创伤骨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142例,术后间断以红外测温仪测量切口体表温度4~5次,将多次测量结果的极低值和极高值纳入分析;随访终点定义为术后第14天的切口愈合情况,并因此分为切口愈合组和切口不愈合组;登记年龄、性别、炎症相关指标、血红蛋白量、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