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景观设计路径探索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brow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项目以海绵示范点为目标,在设计上深入贯彻海绵理念,以乡土植物造景为主,系统性地打造了一条雨洪管理流线,旨在打造可持续发展的郊野型湿地景观。同时透水生态铺装打造的慢行步道与科普设施,让人在康体的同时了解海绵理念,使整个场地不仅仅是一块绿肺,更是一块寓教于乐的科普新文化场地。
  关键词:海绵城市;雨洪管理;生态;低影响开发
  一、海绵体系的构建
  顺应时势,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绿色海绵系统。
  依据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对我国不同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标准,靖江市位于Ⅳ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要求为70%—80%,取最大值85%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项目所在地位于靖江市城南西区,根据《靖江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 》,城南西区面源污染(SS)削减率控制指标为46.4%,得出本案的控制目标: 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为85%;SS削减率为46.4%。
  根据管网图、地形标高确定地块汇水面积。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及《靖江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 》,对1986年至2015年30年间靖江市日降雨统计资料进行分析计算,保证地块的设计在取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最大值85%,对应设计降雨量为35.0mm时,场地内部的海绵调蓄设施可有效蓄存雨水,保证降雨不外排。在具体设计过程中,采用人工湿地、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生态滞留带、植被缓冲带等一系列雨水调蓄措施保证地块能满足并高于专项规划控制指标。
  二、景观设计中海绵理念的具体运用
  (一)项目概况
  地块位于靖江市金洲路北侧,东至南环西路,西至广靖互通匝道,北至现有河道,红线内设计面积约10.8万平方米。项目是进入靖江的门户绿地,三角地块周边的交通均为重要干道。本案上位规划是发展備用地,周边主要分布有住宅、工业、公园绿地和商住混合用地。
  (二)设计策略
  本案在海绵设计的策略上主要贯彻以下几点:
  第一,地块以海绵生态体为基本骨架,制定了一条完整的雨洪管理系统,有效采用源头削减、中途控制、末端处理等多层面雨水控制利用措施,通过“渗、蓄、滞、净、用、排”六字原则,利用多种技术,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有效降低植物灌溉、建筑及场地维护的用水量,将水体景观作为回收雨水的存储区。
  第二,按照低影响开发及水循环利用等设计理念展开实施设计,最大化地保证未来场地开发的生态效益,对区域内的生态水源进行利用,同时减少一切不必要的硬质铺装,用透水道路承担起慢行及科普的路线,并将青少年的环境教育均纳入场地的海绵城市设计中。
  (三)植物造景策略
  用乡土植物营造出具有鲜明靖江特色的绿色景观。多用乔木、常绿落叶科学配比,选用靖江特色的中山杉、香橼等树种,分区块种植特色骨干树种,比如高速周边选用香橼、枫杨、苦楝等适生降噪树种;湿地周边以中山杉和其他杉类打造水上特色杉园;旱溪周边以各色地被植物结合旱溪打造科普园;园路两侧用银杏营造树影婆娑的秋色美景。
  三、结语
  地块以海绵城市试点案例为目标,不仅是当地市民健身、休闲、科普的绝佳场所,而且成了该市蓄积雨水的海绵体,是一个将园林景观和海绵元素相融合的绿色生态地块。通过海绵生态措施改善生态环境,有效地控制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加植物多样性,大大减轻外网改造的成本费用。整个场地在未来将是靖江市的一处经济节约、绿色生态、科普野趣的可持续绿色新地标。
  参考文献:
  [1]秦升益,陈梅娟,孙青量,石安邦.“水十条”背景下创新型海绵城市建设技术[J].建设科技,2015,(13).
  [2]张剑飞,李晶晶:基于LID理念的海绵城市公园绿地规划研究——以常德姚湖公园为例[J]. 中外建筑,2015,(7).
  作者单位:
  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其他文献
摘 要:自2002年起由中国首都博物馆、日本江户东京博物馆和韩国首尔历史博物馆共同发起举办中日韩博物馆国际学术研讨会,到2007年沈阳故宫博物院加入后,三国四馆举办学术研讨会的模式延续了十余年,是国际博物馆馆际合作的典范。2018年,第十七界中日韩博物馆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在北京举办,其中“都市·生活——18世纪的东京与北京”展是中日韩研讨会的重要成果之一。文章从展览风格、展品的陈列、展陈设计等角度
期刊
摘 要:建筑或居所,作为人类生存空间的承载者,被认为是与“栖居”关系最为密切的概念之一。海德格尔在《筑、居、思》的演讲中探讨了“筑造”与“栖居”之间的关系。筑造乃是真正的栖居,在现代化语境下,以“物化栖居”为己任的建筑师们意识到所面临的“栖居远逝”的困境,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文章选取了日本建筑师青山周平的概念作品400盒子的共享社区,分析其中所体现的“栖居”观念。  关键词:栖居;建筑;现代性
期刊
摘 要:在我国正处于城镇化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塑造有活力的商业空间形态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文章尝试利用多源开放数据及GIS空间分析技术,选取了人口空间热度、道路交通的可达性及其周边POI设施点分布密度等三个因子,对南京市中心城区江南片内不同等级商业中心的空间活力进行量化表征及分析,同时,进一步利用SPSS平台,分析三个因子的内在关联性。研究表明,商业中心空间活力主要与其服务设施聚集程度、交通
期刊
摘 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公共空间景观设计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欢迎,尤其在人们生活中,公共场合的设计极为重要,以成都地铁春熙站为例。文章从每天人们上下班时车站内是否拥挤和良好舒服的环境等方面,阐述了一个地铁站设计的重要性,重点分析了地铁站的主要功能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使地铁站建筑主体的外观美观,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如今,人们对公共空间景观生态化设计还不够重视
期刊
摘 要:说到改造无外乎 “以旧改旧,以旧改新”。改造从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传承的问题,通过从东方机床厂改造中认识到有的改造没有起到传承作用,这种现象在我国还普遍存在,特别指出的是近一百年的建筑遗产的改造。由此就机床厂个案展开分析,创立“新天地”模式,确立百年建筑保护立法制度,从而寻求更加合理的改造,避免一些不可挽回的失误,达到正真有效传承和保护近一百年来的建筑遗产的目的。  关键词:机床厂;改造;建
期刊
作者单位:  福建林業职业技术学院
期刊
摘 要:广东粤剧院1958年成立,至今已走过了61个春秋,是目前广东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粤剧团之一。它的身份不仅仅只是一个演出单位,还是一个专注于粤剧生产的艺术机构,在推动粤剧的传承与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对广东粤剧院运营与管理进行剖析,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粤剧院的管理机制与内部组织,二是兼及不同层次观众的代表性剧目,三是近年演出状况与业绩分析。  关键词:粤剧;广东粤剧院;剧院运营管理  
期刊
作者單位:  福建林业技术学院
期刊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国内专家对乡土建筑的建设展开了很多研究,尤以建筑文化创新要处理好保护与继承的关系这一课题为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文章以湖南省株洲市朱亭镇民居改造博物馆为例,来探讨传统和现代的结合。  关键词:历史陈列;建筑二分法;汉风坊院;如意门  一、民宅博物馆设计思路及风格定位  (一)民宅博物馆的设计背景  受到西方现代建筑思想的影响,建筑的民族化、地域化的
期刊
摘 要:农村危房改造和传统民居建筑艺术保护是一对耦合命题,改造过程中要注重对传统民居的保护,要注重体现地域特点,突出乡村特色,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建筑风貌。通过总结农村危房改造中传统民居保护的主要措施,分析农村危房改造中传统民居保护的经验与成就,以期为提升传统民居保护水平,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危房改造;传统民居;建筑艺术  传统民居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