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10—2015年中小学校园足球训练研究的综述分析

来源 :体育风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g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校园足球训练发展为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2010—2015年间中小学校园足球训练的文献资料进行检索整理,运用数据统计法对整理后的文献进行分类,运用逻辑分析法将分类后的文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校园足球训练发展今后应从实际出发,对青少年学生以基础技术技能和身体素质发展为方向的训练方面研究,校园足球培养模式和竞赛体制方面及青少年学生足球项目文化传承和人格修炼方面进行研究,为今后青少年学生参加足球训练增强身体素质,基层教练员的实践操作及校园足球训练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实践指导作用。
  关键词:校园足球训练;综述分析;科学依据
  即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教务部共同下发的群体字[2009]54號文件《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后,校园足球在全国各省市区开展特色足球试点学校,校园足球活动在我国开展起来。2015年3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中,第十九至第二十三条,提出了改革推进校园足球发展的方案,把校园足球作为扩大足球人口的基础,夯实青少年学生的基本足球技能水平,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同时培养青少年学习足球的兴趣,使校园足球成为青少年学生健康发展的基本性工程。至此校园足球活动受到了全国各界的关注,相关研究人员的视线也投向校园足球发展研究的领域,本文以“校园足球训练”为关键词查阅2010—2015年中小学校园足球的研究成果,分析校园足球发展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成果是否满足到校园足球训练发展对青少年学生竞技身体素质和训练方面的需求。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2010—2015年中小学校园足球训练研究成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中查阅检索2010—2015年间中小学校园足球训练研究的文献的基础上,对文献进行进一步整理、分类。
  2.数据统计法。运用数据分析法对检索、分类的文献从文献的数量和质量上进行统计。
  3.逻辑分析法。运用逻辑分析法对检索、统计的全部文献进行全面梳理、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校园足球训练研究的主要特征、存在的问题
  1.对论文分类后的质量分析。经过检索发现,现有的论文研究大多以D类学术期刊为主,C类和B类的学术期刊占全部期刊的不到十分之一,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4年间关于校园足球相关的具有参考意义的论文都在10篇左右,而2015年达到20篇(见表2)。可见校园足球活动虽然已在我国火热发展,但相关研究并没有随之开展起来。相反,在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的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改革方案后,一年间关于校园足球相关论文的数量迅速增长,达到往年的两倍。可见国内对于校园足球的研究过于被动,相关研究人员的主动能动性差,导致我国校园足球的发展极为缓慢。
  五年间,具有参考价值的论文中,高质量的B类论文只有10篇,C类论文41篇,关于体育人文研究的论文23篇,体育管理研究的论文27篇,关于校本课、教学研究的1篇(见表3)。由此可见,校园足球训练的研究难度很大,同时国内校园足球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有关科研人员和教育工作者对于此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研究的跟风形式也很严重,导致训练及其他方面研究甚少,且质量较低,研究的内容较为狭窄,对发展校园足球训练没有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
  2.对论文分类后的研究内容分析。根据数据统计(见表1),可以将我国校园足球训练研究分为六大类:体育人文研究,体育管理研究,训练研究,校本科、教学研究,运动损伤与康复研究和法律方面研究。其中以体育人文研究和体育管理研究为主,占70%以上,研究针对校园足球的主要思想、发展战略、开展理念、文化建设和社会功能及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且详细的分析阐述。通过归纳、分析得出,开展校园足球要确立科学发展观,要以人为本,科学训练,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知识,建立中国校园足球发展的道路方向。
  体育管理的研究主要针对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保障体制、场地设施、人才培养体制、师资队伍管理及培养、竞赛体系等现状进行调查,并对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发展和开展中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分析得出,校园足球的发展是一项由必须政府主导的事业,主要体现在管理主导和经济主导两个方面。
  综上所述,国内对校园足球训练方面的研究尚未具有参考意义的论文发表,只有极少数的D类期刊从训练原则、训练方法及具体的协调性练习和技术性练习方面对校园足球训练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分析。可参考内容较少,对于校园足球的发展没有提出有意义的意见和建议。
  (二)研究应遵循体育理论的科学依据,形成有效的实践指导作用
  足球运动是一项复杂且难于掌握的竞技运动,因为它参与人数多,比赛场地较大,比赛时间较长,跑动距离较长,跑动路线无规律,身体接触足球的部位较多且主要以双脚控制,技术动作多且较为复杂,身体对抗性强,位置多且要求身体素质特点不同,比赛中不可控因素较多。同时足球运动员的成材率较低,成长时间较长,足球运动员不仅在掌握足球技术、战术、思想方面的能力;身体素质训练中的要求也要比其他项目运动员的要求更加苛刻和复杂,因此培养足球运动员是一个漫长且困难的过程,其中青少年培养是足球运动员培养的基础和重要时期,而我国以校园足球活动作为足球培养的基石,可见国家对校园足球开展的重要程度。
  1.遵循系统训练原则。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培养过程中需要科学的不间断的进行训练。运动训练学理论的系统训练原则提到,系统的持续训练是取得理想训练效应的必要条件,人体对训练负荷的生物适应必须通过机体自身各个系统、器官、各部分肌肉、神经系统乃至每细胞的变化,一点一点地去实现。因此校园足球训练应根据系统训练原则的科学依据,应进行长期系统且不间断的科学训练,使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在科学训练过程中得到稳定且科学的提升。   2.遵循竞技能力不稳定的特点,注重足球项目竞技能力的发展。运动员在负荷作用下提高的竞技能力都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当训练的系统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而出现间断或停顿的时候,已获得的效应会消退以至于完全丧失。因此想要获得理想的训练效应,为了避免竞技能力的消退,克服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就必须注意保持训练过程中的连续性,系统地、不间断地参加训练。校园足球训练在青少年学生竞技能力的培养也应根据系统训练原则的科学依据,针对足球运动员在体能、技术、战术培养较为复杂且难以掌握的情况,在平日训练中,对产生并保持一定时间的训练效应重复给予负荷,使得训练效应得到强化和累积,使竞技能力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
  3.遵循体能与技战术之间的关系。在校园足球训练中应以基础足球体能和技战术为主要训练内容,体能与技术的训练既密切联系、互相促进,又有互相矛盾的一面。这两方面的训练应科学分配。体能训练是技术训练的基础,体能训练应该以发展运动员足球技术为目的,而足球技术和体能的训练要以实战比赛进行检验。在比赛中,运动员高强度对抗下执行比赛战术时的跑位接应、拼抢和停、传、带球等一系列技术能力的发挥都需要体能的保障,同时体能训练的发展应围绕足球技战术训练进行专属于足球的体能发展。因此在校园足球训练的研究中,应针对青少年学生以培养足球兴趣为目的,根据运动训练学理论的科学依据,从系统训练原则出发,围绕足球体能和技战术之间的关系,针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特点,在提高技术和体能的同时培养青少年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和团队协作的意识,研究出切合实际且科学的训练方面的理论,为中小学校园足球基层教练员和青少年学生更好的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支撑。
  (三)对未来校园足球训练研究方向的分析
  1.对足球竞技教育方面的研究。运动项目的文化传承是将某一运动项目先进的人文思想、科学原理和操作技能整地传授给运动员的教育过程。一项运动训练水平的高低,不完全取决于投入的资金,还取决于项目文化含量的高低。
  竞技运动的人格修养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和修行。足球作为一项团队运动,具有团队项目独有的团队凝聚力,在包括足球的诸多团队比赛中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例子比比皆是。依靠的都是运动员们顽强的意志品质,适合的技战术和运动员们团结的精神及强大的凝聚力,这体现了人格修炼的情景陶冶。根据足球运动的竞技教育,提出对青少年学生在校园足球教学训练中培养先进的人文思想、科学原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公平竞争意识,遵守规则尊重裁判意识,顽强的拼搏意识及基本素质和文化素养等人格修炼方面的研究,为基层教练员在培养青少年学生学习足球技术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同时思想方面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对足球训练方面的研究。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培养是经过身体的各个系统、肌肉、神经甚至细胞的变化去慢慢实现的,不是短时间可以提高的,同时根据运动生理学对人体生长发育特点的解释,从儿童时期到成年时期,人体的各项身体素质的改变是不同时期发生的,因此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的发展应根据人体生长发育的特点进行长期系统的、科学的训练。我国的校园足球以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四个阶段划分,可见校园足球培养体系的优势:普及面大,培养的时间长。但这种划分也存在不稳定因素,小学到大学是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增长的高峰时期,其中各项身体素质的发展时期不同。部分教练员进入工作岗位后停止了对于科学训练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学习,导致依然采用老式的、不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进行训练,不能保障青少年学生训练环境和训练体系,形成了青少年竞技能力的上升慢、成材率低,升学后的训练质量无法保障的弊端。
  根据以上问题,针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特点,结合足球运动能力的需要,对校园足球在培养青少年学生从小学至大学的整个培养体系和各个阶段的训练体系,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和手段上进行研究分析,为各阶段基层教练员在学生生长发育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
  3.对足球培养模式和竞赛方面的研究。竞技体育最终以比赛决定胜负,青少年运动员更需要比赛提高经验。我国青少年足球现有竞赛体系为专业性较强的职业联赛后备梯队的U系列联赛和以普及为主的校园足球联赛两种。两种联赛从技战术水平,教练员团队水平,资金投入和家长、相关部门及社会重视程度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使得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以职业联赛梯隊为主,而忽略校园足球的培养,导致校园足球各级别联赛不受重视,存在让球、默契球等假球现象。而很多青少年学生长时间参加校园足球训练后,势必会影响到文化课学习,但在升学时某些学校的校园足球活动未受重视而没有开展校园足球,没有特长生的升学指标,导致学生升学时出现衔接脱离的现象出现。
  根据诸多问题,应对于校园足球各级别赛事和整体竞赛体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可参考韩、日或其他国家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和竞赛体制。相关研究人员应取各家所长,研究出适合于中国校园足球现状的青少年竞赛体制,为我国校园足球训练的需要和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科学的、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的实践指导意义。
  三、结论
  校园足球的研究近几年虽然取得较大的进展,成果丰富。但是,研究的问题依然存在。希望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在问题的研究方面应重视结合训练现状(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与应用实施方面的研究。从培养足球运动员体系、模式(基地)的角度来看,应该成为校园足球训练研究的价值体现。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Z].2015-3-16.
  [2]张廷安.我国校园足球未来发展中应当确定的科学发展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1):107-113.
  [3]张廷安.开展校园足球需要理念引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8):113-117.
  [4]候学华.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价值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12):83-89.
  [5]屈丽蕊,高飞.我国中小学校园足球场地器材管理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8):123-126.
  [6]董众鸣,龚波,颜中杰.开展校园足球活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2):94-97.
  [7]李卫东,张廷安,陆煜.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开展情况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5):22-25.
  [8]陈华,贾珍荣.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反思[J].体育文化导刊,2012 (3):117-120.
  [9]贺新奇,刘玉东.我国“校园足球”若干问题再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11):108-113.
  [10]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9-101.
  [11]李炯.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及其技战术关系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7(2):82-84.
  [12]沈继新.体育与人文融合的竞技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6):117-119.
  [13]李林,沈立新.谈英国足球与英国文化[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7(6):60-63.
  [14]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278-280.
  [15]黄志浩.日韩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安徽体育科学2016,37(1):40-44.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其他文献
针对目前施工企业低价中标,利润空间被压缩的情况,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合同、施工组织设计、人员管理、现场管理等方面入手,探讨了施工企业工程加强成本控制管理的具体方法,
基于地震波反射共偏移法、三维直流电法、瞬变电磁法、三极电法四种探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对综合探测技术手段的应用作了研究,结果证明采取综合物探的方法,可有效地查明采区范
哈萨克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繁多,应用范围广,大型娱乐活动和小规模的婚礼都可以看到传统体育项目。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包含着哈萨克族传统文化,包含着哈萨克族生产生活方式。本
阐述了农村公路建设现状并列举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以广州市番禺农村公路质量监督小组为例分析农村公路监督小组质量监督的工作模式,总结得出这一模式对于提高农村公路建设
简要论述了现阶段园林建设的现状,对市政园林建设施工及管理中存在的施工人员观念陈旧、素质低下、监督机制不完善、管理混乱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希望在实践中能
简略地介绍了火灾温度判定的方法,并结合模糊数学理论对火灾后的温度判定方法做出了综合的评定,得到了火灾损伤评定的最佳方法,在工程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摘要:本项目通过对广东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功能动作筛查(FMS)、Y-平衡测试,探究广东省高校大学生户外运动人群特点,从社会人口学、心理学风险认知及功能动作评分特点三方面探讨如何兼顾探险性和安全性。研究表明:第一,男生较女生、艺体生较文科和理科生、低年级较高年级大学生对户外运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更高,但想关注和参与户外运动的大学生比例与专业无关,与家庭收入、年级负相关,女生比男生愿望更强;第二,
科学地分配好赛前训练期间负荷量、负荷强度的比例能使运动员达到更好状态参加竞技比赛。本文以赵先建2018年全国冠军赛暨亚运会选拔赛赛前8周训练手段为主要研究对象。在8周
以郑州市西三环北延项目为例,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探讨了BT投融资模式建设方案的编制方法,分别介绍了投资方应具备的条件、能力、合同双方的权利及义务、项目资金、质量、进度
<正>如果一项运动选出一个代表的话,一般只有一个人能被称为&#39;皇帝&#39;,他除了成绩优异以外,更重要的是具备优良的品质、勇于进取的体育精神、能够为该体育项目做出前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