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神话原型下视觉形象的重构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9年上映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演绎了与以往不同的哪吒。而这次影视作品塑造出一个带着黑眼圈、丑萌的哪吒形象,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和反响。本文通过对哪吒形象的特征演变进行分析,探讨基于神话原型结构下视觉形象的重构。
  关键词:哪吒;神话原型;视觉形象
  1 哪吒神话原型及演变
  中国的神话体系向来不是单一的,本文以哪吒的神话原型为例展开讨论。哪吒最先出现在中国是源于印度佛教的传入。哪吒在佛教中是释迦牟尼的崇拜者,被神话了的哪吒是佛教的护法神,是北方毗沙门天王的太子,其职责是卫护佛法,扫除邪恶,保护世人。而关于哪吒与其父母,最先的佛经资料记载的是哪吒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的离奇故事。在北宋之前,哪吒的基本视觉形象是拥有三头六臂、非常凶恶的夜叉神形象。哪吒也是佛教忠实的守护神。
  哪吒神话形象中的第一次重大演变,是随着李靖演化为毗沙门天王而改变的。李靖是隋唐时期著名的军事学家,唐高宗对他十分称赞,唐朝还册封他为卫国公。经过唐代的神化,到宋代,李靖就演化成了神仙。南宋时期,人们结合佛教记载,将李靖演化为毗沙门的托塔李天王。哪吒作为李靖的太子就自然拥有了中国的血统,实现了中国化。
  中国的神话原型一般主要来源于两大体系,一个为宗教即道教和佛教,另一个是民间神话。明代神魔故事《西游记》就融合了佛教事迹以及宋代的话本和民间传说为素材,加上作者虚构想象,创造了我们熟悉的中国版哪吒形象。《西游记》第四回描写哪吒:“总角才遮卤,披毛未苫肩。神奇多敏悟,秀骨更清妍。诚为天上麒麟子,更是烟霞彩凤仙。龙种自然非俗相,妙龄端不类凡尘。身带六般神器械,飞腾变化广无边。今受玉帝金口诏,敕封海会号三坛。”同时,在《西游记》中,哪吒的佛教故事基本被保存下来,但用了中国文化润色和重新诠释。后面的《封神演义》中的哪吒故事明显受到了《西游记》的影响,但哪吒却脱胎成了道教的灵珠子,受道教元始天尊的符命。哪吒是灵珠子的下世,肉团出生,手戴金镯,红绫裹肚,虽看起来是一个明代孩童的装扮,实际上却是手带乾坤圈、身系混天绫的道教神圣。
  2 哪吒视觉形象的定义
  哪吒作为经典的神话原型,中国的影视作品中不乏他的创作。例如,1979年动画电影《哪吒闹海》塑造了一个坚强勇敢、为保护家园敢于担当的少年英雄形象;2001年的TVB影视剧《封神榜》将哪吒置于一个严父慈母的中国式家庭中,去解读家庭中父母和兄弟的影响与帮助,让哪吒从一个坏孩子转变成忠勇正直的英雄少年。如果说《哪吒闹海》演绎出了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英雄模板的标准定义,那么《封神榜》中的哪吒则是“90后”情感的代入与投射。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动画电影的成功,我们也慢慢看到不同的神话原型都进行了重新定义,比如《大圣归来》的孙悟空成了一个拥有凡人情感的矛盾个体,是勇敢无畏、敢于战天斗地、桀骜不驯的大圣;《白蛇缘起》里的小白里性格坚忍独立,仙灵柔美;以及2019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最丑哪吒”。这次的哪吒形象一改以往正面、傲气的英雄形象,变成了受人歧视、无恶不作、长着黑圆圈、不讨喜的混世小魔头,简直就成了剧中的大反派。导演将原本的神话原型进行颠覆式的形象定义,从票房的结果来看,《哪吒之魔童降世》无疑是成功的。
  3 神话原型下视觉形象的重构
  《哪吒之魔童降世》最后突破50亿的票房,成为中国动画电影史上一座里程碑,观众好评如潮;同时,该片也进入2020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的初选名单。这部影片的成功从形象上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对神话原型的重新诠释和设计。
  3.1 视觉形象中识别符号的继承
  在历史上,不管哪吒形象怎样改变,基本上他的视觉识别符号是完整地继承下来的。首先是火的属性。哪吒在神话原型中是操纵火的顽童,因此他的属性中火的元素会使得他的主要色彩符号是红色。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哪吒的衣服、眉心的印记以及性格的火爆,都象征着红色元素;这其实延续着我们最原始的识别符号,这也是我们能从整体感官上快速识别出哪吒和敖丙两个不同属性的角色的原因。其次是道具的保留。哪吒的兵器在历史中都是有描绘的,这次在剧中做了非常详细的交代,例如他的“风火轮”。“风火轮”原先是太乙真人的坐骑,后转赠给他。太乙真人使用时是一个和他形象接近的飞猪,而到哪吒这就成了带火的轮圈。不但如此,剧中还非常详尽地交代了“乾坤圈”“火尖枪”和“混天绫”的用处和特点,这样很容易将观众代入神话原型的设定中,从而加强对角色的识别度和认可度。
  3.2 大众审美对神话原型的消解
  在角色视觉形象方面,设计了一个符合大众审美的哪吒,一方面保留了经典动画和影视作品中哪吒的形象设计,如头上的两个发髻和身上孩童时的肚兜;另一方面则根据大众审美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如穿着一条肥大的灯笼裤,还喜欢痞痞地把双手插到裤兜里走路。这一变化体现了流行文化对对经典视觉构成符号的一个消解。电影的制作不单体现在整体角色的视觉冲击力上,也深刻地体现在形象的态度表现中,哪吒一改呆萌帅气的角色人物设定。采用原来哪吒的形象,就像很多英雄形象一样,天生神胎、为民除害。这样一个简单而絕对的英雄形象难以承载这个时代观众复杂而多维的审美心理需求。创作者要意识到在如何延续神话原型的同时,又要满足复杂情景下时代审美的需求。所以影片在整体形象中删减了不必要的繁杂元素,因此传说中的三头六臂变成了1个头6只手臂。导演饺子是这么解释的:“哪吒应该是三头六臂,六臂可以一起支撑冰层,但实在想不出另外两个头能干嘛,难道喊加油吗?”
  3.3 视觉形象在时代潮流下的重构
  《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叙事的人物和结构上尊崇了神话原型中的文化元素和人文寓意,但对内容结构加入了新的思维和情节;对哪吒的形象进行了标新立异的再创造,成功地对经典的哪吒形象和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了创意性的挖掘。哪吒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家庭,父母都极其爱他,即使他是魔丸转世也不惜牺牲生命来拯救他,所以才造就哪吒表面顽劣、内心正直而温暖的性格。但也正因为他不是灵珠转世而是魔珠转世,所以他生下来就受世人成见,原本天真好玩的孩童,就在孤独中变得扭曲而玩世不恭,正如片中哪吒对自己的自嘲“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一吃七八个,吃完就拉屎,拉屎上茅房,发现没有纸”。片中的小白龙敖丙也是一样,他出生在龙族,却受到神仙们的迫害和人类的排斥。随着剧情的展开,导演用了“我命由我不由天”重构了哪吒,也重构了哪吒和敖丙关于正义与邪恶的故事。而这样的故事模式既超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故事中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巧妙地将中国的神话原型与好莱坞英雄式的成长故事结合,演绎出一部逆天改命的情感与动作大戏。所以,剧情后面,当哪吒取下乾坤圈,从一个天真顽皮的混世小魔头变成翩翩少年的视觉形象时,观众会从内心普遍认可,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哪吒形象,他本该如此。
  4 结语
  《哪吒之魔童降世》对哪吒这一神话形象的重新定义不仅仅是从外形上有所突破,更重要的是对其精神内涵进行了重新解构和价值观念赋予。影片基于当下价值观念,重新构建了符合时代的视觉审美形象,并将极具中国特色的神话原型与西方形象设计的经验及技术相结合,重构出了一个令人难忘的哪吒形象。影片既有中国式的神话原型深入人心,又有符合时代国际视野和审美的情感结构。这也是以中国神话原型为基础,设计出适合时代复杂、多维审美需求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季涛频.基于神话原型的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与传播策略研究[J].艺术科技,2017(4).
  [2] 刘文刚.哪吒神形象演化考论[J].宗教学研究,2009(3):178-183.
  [3] 吴进,唐之斌.哪吒神形象的文化符号学解读[J].文史杂志,2013(1):26-29.
  作者简介:韦静,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视觉形象设计,交互设计。
其他文献
摘 要:高职院校艺术专业本身具备创新创业优势,他们的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动手能力极强。然而目前专业课程教学与创业教育未统一,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创业教育是专业课程教学的细化和深化。依托艺术工作室项目化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艺术课程中孵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也使未来设计公司的孵化器具有可行性。本研究以高职院校三大构成课程为切入点,在三大构成课程中孵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研究相关应对措施。因此,对高职
期刊
摘 要:戈登·克雷是20世纪著名的导演、演员、舞台设计师。他在《论剧场艺术》一书中提出了很多在当时看来前卫甚至颇为极端的观点,并对剧场运用模式的改革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作为一名舞台设计师,他又发明了“条屏式布局”,把当时的舞台布景引向了象征主义风格。本文旨在讨论戈登·克雷的戏剧观以及他对戏剧舞台所作出的贡献,并结合中国传统戏曲舞台的美学观念将两者作一个比较。  关键词:剧场;舞台美术;象征主义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对人文精神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室内空间设计,不光要考虑实用性,更要考虑设计本身的美观性和人文性,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和精神需求。在室内设计中,人们对视觉效果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想法,合理的平面规划设计可以更好地划分空间体现空间感,将设计感更好地呈现出来。本文从
期刊
摘 要:高等美术教育的中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新时代中俄关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的高等美术教育,要加强与俄罗斯的美术教育交流,促进中国美术教育的进步,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等美术教育;中俄交流合作;美术交流  0 引言  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两国领导人在多次共同活动中均表示当前中俄关系步入新的时代,当下也正是中俄两国在广泛领域加强合作的最好时期。2019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中的音乐素养为研究对象,经过对普遍开设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成效的调研考察,重点探究音乐素养课程的重要意义、培养原则和课程构想,旨在扩大学前专业音乐课程的涵盖面,以及提高学前专业音乐课程的综合效能,真正打造符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课程体系。  关键词:音乐教育;音乐素养;学前教育专业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并逐步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
期刊
摘 要:李龙云在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小井胡同》展现了以小井居民为代表的北京城普通百姓30多年的社会生活变迁,勾画出一幅幅不同时代背景中的平民风俗画。本文简要分析《小井胡同》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深刻的现实主义特色,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对《小井胡同》在创作上的规训。  关键词:《小井胡同》;现实主义;意识形态;李龙云  20世纪80年代,中国涌现出一批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同时又
期刊
摘 要:高等院校是国家和人民教书育人的阵地,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平台,一向被人们誉为象牙塔。高校校园人文环境的营造要符合高校办学的精神气质,要能给师生带来恰当的气质导向和认同感、荣誉感。本课题以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为例,运用实地调研、调查问卷、系统分析、横向对比等方法,探究其在新规划建设中校园整体人文环境建设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再设计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高校校园人文环境;更新改造;文化景观  1 高
期刊
摘 要:在商业形态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根据实际市场需求和发展要求,商业空间设计不断进行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在课程结构设计、课题设计、授课方式、内容设计及考核方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让学生把相应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联系,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资源拓展,不断更新教学案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课程进行不断调整、完善、充实、改革、提高。  关键词:课程创新;教学改革;课题制  
期刊
摘 要:在高校工作中,宣传工作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对学校提升整体形象、知名度,拉动招生就业,宣传自身实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宣传片是常见的影视表现形式,其与高校的宣传工作结合,凭借独特的叙事和表达效果,能将高校发展建设情况和工作概况进行可视化总结,汇报时可以完整流畅展示,提高会议质量。高校宣传片的形式普遍单一,缺乏叙事性,理论亟待更新。笔者希望以自身实践经验,提出采访式取代解说式的宣传片叙事策略
期刊
摘 要:民间美术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公费师范生具有在大学毕业后回生源地乡村学校教师岗位任职的特性。在师范院校开设“民间美术鉴赏”课程,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想象力、激发学生创造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实现民间美术在校园中的传承。  关键词:公费师范生;民间美术;湖湘文化;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