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工作理论是在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社会工作在高考落榜生心理调适的实务介入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技术优势以及方法优势。文章选取典型落榜考生个案,助人自助,引导其减压增权。
关键词:个案工作;高考落榜生;心理调适
高考落榜生在考试成绩公布后,面对社会舆论的抨击、父母的否定、老师的失望,自身巨大的心理压力,加之考生大多处于18岁左右,心智尚未成熟,抗压能力弱,使得落榜考生或多或少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不适内疚感自卑感焦虑心理孤独感迷茫心理。
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到困难的个人及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以帮助个人及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家庭和社会生活质量与福利水平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个案工作介入落榜考生心理调适分为五个阶段。
一、接案
在接案与建立关系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对案主进行初步的评估,并通过对其家人、老师、朋辈群体的交流从侧面更加全面具体以及系统的了解案主的心理状况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在这一阶段,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尊重、接纳、引导等手段取得案主信任,与案主建立起专业的工作关系。通过这一连串的对话,社工通过自己的经历,运用尊重,同理心等,逐渐的消除案主对社工人员的警惕与排斥,使其案主慢慢放下防备,开始跟社工讲述自己的状态以及内心压力。
二、收集资料与个案评估
通过与案主以及案主家人的访谈,尽可能全面的掌握案主的相关情况,包括案主自身情况、家庭情况、朋辈群体、老师与学校情况等,对其高考落榜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对其心理状态以及产生原因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对案主心理压力的形成原因从案主自身、家庭环境、朋辈群体及支持网络进行分析。
三、制定服务目标与工作计划
在这一阶段,社工要根据案主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介入方案和工作计划。社工人员要从案主自身开始着手,以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危机介入模式、家庭治疗模式为分析和介入的理论基础,心理辅导、认知疗法、行为矫治等多种方法进行介入。
工作计划的制定是开展个案社会工作介入的重要阶段,合理的工作计划有利于后续的介入工作有条不紊,有序可循。工作计划包括案主基本信息、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问题分析与评估、工作目标以及工作计划等。
1、案主基本情况。小董,男,17岁,是S省某地级市的一名高中生,学习成绩一般,高考前的模拟考试成绩始终在一本线附近徘徊,但是在2014年的高考中,小董发挥失常,高考成绩不理想,根本无法填报满意的学校,这让小董无法面对家人的期待,心理压力增大,情绪变得焦躁不安,内心负面情绪无法发泄,社工发现这一情况后,同小董及其家长进行了沟通,决定由社工决定介入。
2、案主及行为偏差。小董无法面对高考失利带来的阴影,心理压力剧增,在成绩公布后小董一度失眠、烦躁,根本不愿出门见人,把以前复习的卷子撕得满地都是,家里来人就躲在自己的屋里不愿出去,填报志愿的时候小董也是自己在网上填了一个省内二本院校的物流专业,同学来找也不想出去把自己闷在屋里睡觉打游戏。
3、问题分析与评估。首先,案主自身认知方面,小董作为家里的独生子,内心脆弱,抗逆力薄弱,缺乏应有的抗压能力,又不知道如何与父母亲沟通,怕父母的责备,自己又碍于自尊说不出口,加重心理负担,无法排解,面对家人的内疚感、自责感和自卑感,使得小董把自己封闭起来,保护自己,形成了心理的自我防御机制。
其次,家庭氛围也同样影响着小董高考落榜后的心理问题调适,在这一个案中,一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合理沟通,父亲性格急躁,主要关注点在孩子学习上,其他事情一律不管,母亲没有时间,但对小董有着较高的期望,父亲的严厉以及母亲的较高期望,对小董无形中产生着强大的压力。
最后,社会支持网络方面。小董性格比较内向,平时跟同学说话也比较少,在学校关系比较近的不多,但高考成绩出来以后基本就没再联系过,没有关系比较好的同龄好友,基本是独来独往,交际的缺乏也使得小董的社会支持网络有所缺失,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得不到同龄群体的有效支持。
4、介入工作计划。第一,对案主具体境况进行评估。通过方案案主与其家庭成员以及其他可能收集到该个案信息的途径,找出案主心理压力的来源与可支持的资源;
第二,与案主(同时跟他父母)建立联系。在面谈的过程中从案主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并对案主自述情况仔细聆听。对其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迅速判断;
第三,协助案主减轻心理压力,稳定情绪。开展心理辅导,使案主尽快发泄内心压力,舒缓不良情绪,接纳自己,打破内心防御,从自己的世界中走出来,正确看待高考失利。
第四,发展案主能力,协助案主成长。助人自助,社工介入落榜考生的心理调适,缓解案主心理压力是首要目的,但更长远的目标是发展案主的能力。在本案中社工需要使案主真正成长起来,增强内心抗逆力,在以后面对各种挫折和失败时都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指导案主发展潜能,形成自信。
第五,改善家庭关系。通过做家庭其他成员的工作,使父母与孩子之间能够得到有效及时的沟通,案主与父母能够正常交流,父母也能对案主的想法进行鼓励和支持。同时,鼓励案主走出去,多与同学联系和外出活动,增加朋辈群体可用资源,完善增强自身的社会支持网络。
第六,评估与退出。评估案主的问题是否得到根本解决,结案并退出。
四、服务计划的实施
社会工作者根据案主的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服务计划,运用专业的技巧和手段,有效得介入落榜考生的心理调适,使其走出高考失利的心理阴影,重新面对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在落榜考生心理调适的社会工作介入中,共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减压和增权,每一阶段都应根据案主心理状态的调适情况及时合理的调整服务计划和介入手段。
1、减压。针对案主反映的“心理压力大,晚上容易失眠”的症状,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中的“放松练习”技巧,通过身体的放松舒缓心理和生理的紧张。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案主打开心结,把这一段时间以来内心的压抑苦闷以及负面情绪宣泄出来。当案主进行情感宣泄、释放积压的紧张和焦虑以后,案主的心理压力会有一定缓解,情绪也得以平复,可以从一个较为理性的角度去直面高考失利的问题。根据以上小董的自述,可以看出小董内心的巨大压力、无处发泄的情绪以及孤独感,社会工作者对他们的心理提供支持,耐心聆听他们的想法,宣泄自己的情绪,并在适当时候给予同理心、支持与鼓励,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
2、增权。社会工作者介入个案工作时,不仅仅是要帮助案主解决自身困境,其也应该有发展的功能。对于落榜考生来说,仅仅的缓解心理压力和矫正心理和行为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个案介入的目的,是要案主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发展其功能,使其有能力预见和应对其他困境。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对落榜考生心理调适的个案工作,减压和矫正之后,需要发掘案主自身能力,提高案主抗打击能力,促进案主心智成长,另外需要整合社会资源,帮助案主重新树立自信心,重新面对未来的生活。
五、结案与评估
结案与评估是个案社会工作的最后一个阶段,但确是不可或缺的阶段本案中,案主决定重头再来,已经在高考复读班报名,正式开始了新的一年的学习,准备迎接人生中的第二次高考,相信经历了第一次的高考失败以及内心巨大的压力的调节,案主已经可以以正确的态度去看待每一次的失败与挫折。社工经过评估,案主已基本达到设定的个案工作目标,可以结案。(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关键词:个案工作;高考落榜生;心理调适
高考落榜生在考试成绩公布后,面对社会舆论的抨击、父母的否定、老师的失望,自身巨大的心理压力,加之考生大多处于18岁左右,心智尚未成熟,抗压能力弱,使得落榜考生或多或少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不适内疚感自卑感焦虑心理孤独感迷茫心理。
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到困难的个人及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以帮助个人及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家庭和社会生活质量与福利水平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个案工作介入落榜考生心理调适分为五个阶段。
一、接案
在接案与建立关系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对案主进行初步的评估,并通过对其家人、老师、朋辈群体的交流从侧面更加全面具体以及系统的了解案主的心理状况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在这一阶段,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尊重、接纳、引导等手段取得案主信任,与案主建立起专业的工作关系。通过这一连串的对话,社工通过自己的经历,运用尊重,同理心等,逐渐的消除案主对社工人员的警惕与排斥,使其案主慢慢放下防备,开始跟社工讲述自己的状态以及内心压力。
二、收集资料与个案评估
通过与案主以及案主家人的访谈,尽可能全面的掌握案主的相关情况,包括案主自身情况、家庭情况、朋辈群体、老师与学校情况等,对其高考落榜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对其心理状态以及产生原因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对案主心理压力的形成原因从案主自身、家庭环境、朋辈群体及支持网络进行分析。
三、制定服务目标与工作计划
在这一阶段,社工要根据案主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介入方案和工作计划。社工人员要从案主自身开始着手,以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危机介入模式、家庭治疗模式为分析和介入的理论基础,心理辅导、认知疗法、行为矫治等多种方法进行介入。
工作计划的制定是开展个案社会工作介入的重要阶段,合理的工作计划有利于后续的介入工作有条不紊,有序可循。工作计划包括案主基本信息、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问题分析与评估、工作目标以及工作计划等。
1、案主基本情况。小董,男,17岁,是S省某地级市的一名高中生,学习成绩一般,高考前的模拟考试成绩始终在一本线附近徘徊,但是在2014年的高考中,小董发挥失常,高考成绩不理想,根本无法填报满意的学校,这让小董无法面对家人的期待,心理压力增大,情绪变得焦躁不安,内心负面情绪无法发泄,社工发现这一情况后,同小董及其家长进行了沟通,决定由社工决定介入。
2、案主及行为偏差。小董无法面对高考失利带来的阴影,心理压力剧增,在成绩公布后小董一度失眠、烦躁,根本不愿出门见人,把以前复习的卷子撕得满地都是,家里来人就躲在自己的屋里不愿出去,填报志愿的时候小董也是自己在网上填了一个省内二本院校的物流专业,同学来找也不想出去把自己闷在屋里睡觉打游戏。
3、问题分析与评估。首先,案主自身认知方面,小董作为家里的独生子,内心脆弱,抗逆力薄弱,缺乏应有的抗压能力,又不知道如何与父母亲沟通,怕父母的责备,自己又碍于自尊说不出口,加重心理负担,无法排解,面对家人的内疚感、自责感和自卑感,使得小董把自己封闭起来,保护自己,形成了心理的自我防御机制。
其次,家庭氛围也同样影响着小董高考落榜后的心理问题调适,在这一个案中,一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合理沟通,父亲性格急躁,主要关注点在孩子学习上,其他事情一律不管,母亲没有时间,但对小董有着较高的期望,父亲的严厉以及母亲的较高期望,对小董无形中产生着强大的压力。
最后,社会支持网络方面。小董性格比较内向,平时跟同学说话也比较少,在学校关系比较近的不多,但高考成绩出来以后基本就没再联系过,没有关系比较好的同龄好友,基本是独来独往,交际的缺乏也使得小董的社会支持网络有所缺失,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得不到同龄群体的有效支持。
4、介入工作计划。第一,对案主具体境况进行评估。通过方案案主与其家庭成员以及其他可能收集到该个案信息的途径,找出案主心理压力的来源与可支持的资源;
第二,与案主(同时跟他父母)建立联系。在面谈的过程中从案主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并对案主自述情况仔细聆听。对其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迅速判断;
第三,协助案主减轻心理压力,稳定情绪。开展心理辅导,使案主尽快发泄内心压力,舒缓不良情绪,接纳自己,打破内心防御,从自己的世界中走出来,正确看待高考失利。
第四,发展案主能力,协助案主成长。助人自助,社工介入落榜考生的心理调适,缓解案主心理压力是首要目的,但更长远的目标是发展案主的能力。在本案中社工需要使案主真正成长起来,增强内心抗逆力,在以后面对各种挫折和失败时都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指导案主发展潜能,形成自信。
第五,改善家庭关系。通过做家庭其他成员的工作,使父母与孩子之间能够得到有效及时的沟通,案主与父母能够正常交流,父母也能对案主的想法进行鼓励和支持。同时,鼓励案主走出去,多与同学联系和外出活动,增加朋辈群体可用资源,完善增强自身的社会支持网络。
第六,评估与退出。评估案主的问题是否得到根本解决,结案并退出。
四、服务计划的实施
社会工作者根据案主的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服务计划,运用专业的技巧和手段,有效得介入落榜考生的心理调适,使其走出高考失利的心理阴影,重新面对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在落榜考生心理调适的社会工作介入中,共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减压和增权,每一阶段都应根据案主心理状态的调适情况及时合理的调整服务计划和介入手段。
1、减压。针对案主反映的“心理压力大,晚上容易失眠”的症状,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中的“放松练习”技巧,通过身体的放松舒缓心理和生理的紧张。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案主打开心结,把这一段时间以来内心的压抑苦闷以及负面情绪宣泄出来。当案主进行情感宣泄、释放积压的紧张和焦虑以后,案主的心理压力会有一定缓解,情绪也得以平复,可以从一个较为理性的角度去直面高考失利的问题。根据以上小董的自述,可以看出小董内心的巨大压力、无处发泄的情绪以及孤独感,社会工作者对他们的心理提供支持,耐心聆听他们的想法,宣泄自己的情绪,并在适当时候给予同理心、支持与鼓励,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
2、增权。社会工作者介入个案工作时,不仅仅是要帮助案主解决自身困境,其也应该有发展的功能。对于落榜考生来说,仅仅的缓解心理压力和矫正心理和行为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个案介入的目的,是要案主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发展其功能,使其有能力预见和应对其他困境。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对落榜考生心理调适的个案工作,减压和矫正之后,需要发掘案主自身能力,提高案主抗打击能力,促进案主心智成长,另外需要整合社会资源,帮助案主重新树立自信心,重新面对未来的生活。
五、结案与评估
结案与评估是个案社会工作的最后一个阶段,但确是不可或缺的阶段本案中,案主决定重头再来,已经在高考复读班报名,正式开始了新的一年的学习,准备迎接人生中的第二次高考,相信经历了第一次的高考失败以及内心巨大的压力的调节,案主已经可以以正确的态度去看待每一次的失败与挫折。社工经过评估,案主已基本达到设定的个案工作目标,可以结案。(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