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课程的有机整体中,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从而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因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达到整体优化,以高效达成课程目标。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预示着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意味着学习方式的变革,可以构造自主探究的技术环境,而且还能带来课程资源的变化。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以遵循以下4条原则。
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为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绝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而是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换句话说,整合的过程是革命的过程,必须要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将会事倍功半,甚至是劳而无功。这里之所以要特别强调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作指导,并非因为建构主义十全十美,而是因为它对于我国教育界的现状特别有针对性——它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对于多年来统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课堂的传统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是极大的冲击。因此,建构主义可以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
2)要注意运用“学教并用”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目前流行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2大类。由于这2种教学设计理论均有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因此最理想的办法是将二者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用”的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也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求。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不能仅仅看作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教具,而应当更强调其作为促进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3)要高度重视学科资源建设。学科资源建设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不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究,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落不到实处,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就必然落空。但是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收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只要是网络上有的,都可以采用“拿来主义”。只有在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的情况下,才有必要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
4)要注意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一般属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范畴,但又不等同于教学方法和策略,这是因为后者往往只是指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或策略,而前者则要涉及若干种教学方法与策略。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的或取得某种教学改革,教师往往将多种教学方法、策略结合在一起加以综合运用。如果这种运用方式趋于相对稳定,就会变成一种模式。换句话说,教学模式是指2种以上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稳定结合。
英语学科具有知识面广、内容零散的特点。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去建构一种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又能较好的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模式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将其简单化,而要从最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要从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方面去考虑。总之,模式应服务于课程。
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与探讨的重大课题,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与教材,不可能按同一模式来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去探索新的思路,实践新的模式,从而达到深化教学改革,推行素质教育,促进课程整合的。
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为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绝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而是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换句话说,整合的过程是革命的过程,必须要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将会事倍功半,甚至是劳而无功。这里之所以要特别强调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作指导,并非因为建构主义十全十美,而是因为它对于我国教育界的现状特别有针对性——它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对于多年来统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课堂的传统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是极大的冲击。因此,建构主义可以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
2)要注意运用“学教并用”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目前流行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2大类。由于这2种教学设计理论均有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因此最理想的办法是将二者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用”的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也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求。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不能仅仅看作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教具,而应当更强调其作为促进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3)要高度重视学科资源建设。学科资源建设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不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究,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落不到实处,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就必然落空。但是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收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只要是网络上有的,都可以采用“拿来主义”。只有在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的情况下,才有必要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
4)要注意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一般属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范畴,但又不等同于教学方法和策略,这是因为后者往往只是指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或策略,而前者则要涉及若干种教学方法与策略。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的或取得某种教学改革,教师往往将多种教学方法、策略结合在一起加以综合运用。如果这种运用方式趋于相对稳定,就会变成一种模式。换句话说,教学模式是指2种以上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稳定结合。
英语学科具有知识面广、内容零散的特点。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去建构一种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又能较好的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模式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将其简单化,而要从最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要从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方面去考虑。总之,模式应服务于课程。
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与探讨的重大课题,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与教材,不可能按同一模式来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去探索新的思路,实践新的模式,从而达到深化教学改革,推行素质教育,促进课程整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