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例胸腰段硬脊膜动静脉瘘临床分析

来源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1988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是一种较少见的脊髓血管畸形,一般亚急性或隐袭起病,进展缓慢,缺乏特异性症状,常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脊髓炎及脊髓肿瘤等疾病,平均确诊时间25个月,误诊率高达60.7%[1]。患者在确诊时多已出现下肢瘫痪、性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等症状,部分患者接受了腰椎手术、激素治疗,导致症状加重。为减少误诊,提高诊断质量,本研究对2013年至2019年收治的29例胸腰段SDAVF患者临床特点及演变规律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复杂性肾结石是指直径≥2.5 cm的肾结石,包括孤立肾结石、海绵肾结石、鹿角状结石以及多发性肾结石等(本研究特指有2个及以上肾后组盏同时有结石负荷的结石)。目前经皮肾镜碎石(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首选方案[1]。单通道PCNL治疗复杂肾结石仍有结石残余率较高的缺点,多通道PCNL增加了手术难度和出血风险。
急性肾损伤(acute renal injury,AKI)是心脏术后最常见的主要并发症,心脏术后相关AKI的发病率可高达42%[1],其中1%~5%的患者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除RRT作为支持治疗措施外,其他治疗选择有限,且近期及远期预后不良。因此识别AKI高风险人群有利于早期有针对性的开展预防和保护措施,有助于避免AKI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7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AKI发生的危险因素。
支气管结核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因素复杂[1],病灶多发生于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下层,主支气管和肺上叶等是高发部位。患者发病后,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气促、盗汗等,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对其实施合理治疗[2]。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联合治疗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抗结核联合电子支气管镜在支气管结核病中的应用效果。
血液感染( BSI)是指血培养阳性的全身感染症状的患者,可能是继发性的,也可能是感染部位不明确[1].3. 7% ~6. 9%的ICU患者存在血流感染[2] , 48. 2%血流感染发生严重脓毒症[1].目
胃溃疡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患者常表现为上腹疼痛、反酸等症状,甚至并发消化道出血及胃穿孔[1]。患者的发病情况受其自身免疫状况、生活习惯及家族遗传等多种因素影响[1]。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是引发胃溃疡及致使患者病情反复的主要原因,约80%的胃溃疡患者表现为Hp阳性[2]。
扁桃体属于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临床上怎样减少扁桃体手术时间、减低出血量一直是医师的重要研究课题[1]。近年来,伴随着全麻手术的大力开展,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术程短等优势,因此该手术慢慢在耳鼻喉科中广泛运用[2,4]。但单纯应用手术治疗可能造成患者术后恢复慢,同时还应考虑应用其他治疗,以提升整体治疗效果。激素具有强效抗炎作用,可快速缓解术后组织水肿及红肿热痛等症状,此外还有减轻疼痛反应,加速术后恢复等作用[5]。
【目的】通过庞大的高血压人群,寻找并识别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重抽样的方法,在天津市范围内整群抽中河东区,进而在河东区范围内随机抽取4个社区共计4093名高血压患者,填写统一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基本特征、行为习惯、既往疾病史、家族史、高血压知信行测试得分等。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是否合并脑卒中分为脑卒中组和非脑卒中组,对组间比较出有差异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脑卒中组男性、年龄≥60岁、空巢状态、未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较高,脑卒中组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糖
下肢骨折较常见,因术后往往需长期卧床、身体各项机能减退等多重负面影响叠加,导致患者康复进程受阻,压疮等并发症屡见不鲜[1]。因此,康复进程进行恰当干预十分必要。早期规范性康复训练是通过结合患者术后身体机能、疾病状况等,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方案,目的在于提高患者康复速度,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已广泛用于临床外科领域[2]。行为转变理论是通过增加患者认知转变其意识,使其具备积极锻炼、主动锻炼的强烈意识,再进行个性化干预,使患者采取健康行为[3]。本研究重点分析了开展行为转变理论指导的早期规范性康复训练在下肢骨折术后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作为最常见的睡眠呼吸疾病,多伴发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神经与精神系
子宫肌瘤属于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是由于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导致,目前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性激素水平和干细胞功能失调有关[1]。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的方式有多种,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2]。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的睡眠质量、预后等,因此给予患者术后镇痛尤为重要[3]。布托啡诺属于新型的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4]。本研究观察了布托啡诺对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