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五种类型材料作文的审题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f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寓言、故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思路
  
  1.面对寓言、故事类的材料,要全面审视材料,把握全部的显性和隐性信息。关注其人物间或情节中的矛盾的变化发展以及结局。由表及里,挖掘材料之中能够体现生活本质的因素,从中推断作者的褒贬态度、伦理倾向或事理观点。
  2.在寓言、故事类材料的审题中,一定要敏锐体察其人物或事物矛盾关系过程之中的可分析点,力争在所供材料之中找到若干个可分析点,进而形成分析链条。
   3.对所找出的若干个可分析点进行比对,对其中确定出的最能够体现材料本质意义的分析点(可以有一至两个)进行分析,进而建立中心论点。
  例如:08全国Ⅱ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
  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做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诗歌语言形式材料的审题思路
  
  (一)现代诗歌
  1.作文材料所使用的诗歌作品往往轻于抒情,重于明理。因此不必从抒情方面进行分析,而应该多多地关注明理内容。当然可以从抒情方面把握诗作的褒贬方向。
  2.认真体会诗作中的主体形象的内涵。应当从形象的功能意义、审美意义、借代意义、比喻意义、象征意义等等方面去体会诗的内涵,并且兼顾主体形象与其它次要形象的关系。一定要将诗作的形象意蕴推展到宏大的人生或社会认知方面。
  例如:蒲公英
  蒲公英,老了。子女问:“留下什么遗产?”母亲默默地,在每个孩子头上戴上一把远飞的伞。
  3.要充分关注诗作的结尾句,因为诗作结尾句往往更具有哲理意蕴或事理意蕴,而这种意蕴之中往往更多地包含命题意图。例如:“……在每个孩子头上戴上一把远飞的伞。”
  (二)古代诗歌
  主要是鉴赏诗歌的意境,以意境为立意进行写作。
  如08湖南卷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根据韩愈诗中你读出的意境和哲理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三、对话类材料的审题思路 (包括含对话内容的故事、寓言类材料)
  
  1.对话类材料之中,情节内容往往是背景信息资源,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其背景信息资源去体会对话的内容。
  2.要依据对话人的身份或人际关系,推断对话人的心理状态、认知状态。 要通过问话人问的动机和答话人答话内容了解对话的内蕴。尤其要透彻理解对话语言中的双关性词语、比喻性词语、借代性词语、象征性词语。
  
  四、两则对立性材料的审题思路
  
  例如:06江苏卷
  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
  审题思路:
  1.两则对立性材料往往是指可以从不同角度建立不同观点的具有思辨意味作文材料。这类材料的审题原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无论见仁见智都要自立依据,自圆其理。这就需要考生表现出更强的思辨能力和论证能力。
  2.面对以上含有思辨意味的材料,考生应当建立起辩证思维的审题态势。对待特定的对立性事物,既可以全面的互为联系进行分析,也可以一分为二的进行分析。
  既可以对立又统一的进行分析,也可以将事物置于发展变化的动态中进行分析。
  3.针对以上对立事物,我们可以重在分析二者的关系。既可以分析单向性的影响关系,又可以分析其双向性的互为影响关系。
  4.针对以上对立事物,我们可以阐述两个事物(或言论)的矛盾现象,也可以分析两个事物(或言论)矛盾产生的原因,也可以推测矛盾可能形成的影响。以上种种都可以成为作文立意中的可分析点。
  
  五、图画材料作文的审题思路
  
  1.全面审视画面,把握人物(或动物)的身份、行为动机、行为目的、情节过程、结局以及画中人语言、画外语言提示等等。尽量利用画面之中的全部信息支持审题。
  2.认真观察画面,敏锐捕捉具有象征义的形象或具有借代意义的细节内容。通过这些细节和形象,去感知画面更深层次的生活内容或社会内容。
  3.认真观察画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通过画面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分析,认知画面中的矛盾点,再通过对矛盾点进行解释,或对矛盾原因的理解,去揣摩图画材料的主题。
  (河北涞源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英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通过对教材各部分的教学,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使学生体会到语言美,人物的形象美,在情感的陶冶中逐步村立初中学生的审美观和道德观。  在英语教学中,一些教师忽视了审美教育。把英语教学看作是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或语言技能的教学,对一些有深刻美学内涵的教学内容只是泛泛的讲解其结构、用法,没有很妤的引导学生去欣赏它的美学价值。  如果怡当的把语言教学与审美敬育有机地结合起
期刊
摘要:跳绳是一项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常被列为中考体育  测试之中,如何在练习过程中掌握正确技术,提高练习的成效,减少盲目性,这值得每位学生所重视。  关键词:跳绳练习效果    跳绳是一项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它不仅有较强的趣味性,有锻炼价值,而且还不受场地限制,练习强度也可因人而易,随时调节,运动器械及技术动作都很简单,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许多省市都把跳绳列为中考体育测试项目之中。  为了
期刊
教育,是三台的辉煌,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在教育战线的教师能够体会,特别是在农村工作的教师,我想用我的语言表达对所有农村教师的尊敬。     ——题记     小时候,躺在妈妈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地享受温暖的抚爱,妈妈是我的第一任老师;     童年与少年,在学校里,是老师亲切的目光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伴随我成长;     长大后我有幸成为一名教师,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我的同事一起培育新的一代。    
期刊
初中学生升入高中,由于教学内容加深,思维要求的提高,课堂容量的增加,老师讲解课的减少,学生课后自习的时间增加,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致使课堂上能听懂,而习题却不会解答,继而产生厌学情绪,针对种种情况,笔者就高一新生在预习、记笔记、做作业等方面略发见解,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学会预习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预习就使学生在老师讲课之前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为上课做好知识准备和心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判断和评价的能力。”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搞好读的训练,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显著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也为学生学好其它课程打好基础,从而发挥语文学科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中的作用。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
期刊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呢?我认为学法指导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教师示范,展示学法    由于学生的认识规律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所以上课开始便向学生灌输抽象的学习方法是很难被小学生所接受的。即使接受
期刊
摘要: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其实施过程及其效果与多种因素相关。通过对体育教学及其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客观地分析并确定其基本构成因素,掌握它们的性质和职能,促进其同步发展与优化组合,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应,提高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速度和水准。   关键词:体育教学过程因素职能整体效应     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其实施过程及其效果与多种因素相关。
期刊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满足于“讲授”而剥夺了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教学中只有教师的“独白”而几乎没有学生的声音,没有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应该转变教育理念,课堂不应是教师“独霸”的“擂台”,而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不应是教师自我表现的舞台,而应是师生共同活动,唤醒潜能的时空;课堂不应是从“桶”中向“碗”中倒“水”的机械重复,而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
期刊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从一所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兴趣”。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训练学生读书能力的过程之一。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熟则不待解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那么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如何进行引读说训练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试验。收到一定效果,下面浅谈认识和做法。   
期刊
为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措施,注重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努力完成初中地理教学的目标任务。    一、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    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教学的中心任务。因此教师不论在备课,授课及考试过程中都能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认能力。比如在地球运动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地球的公转及产生的季节变化难以理解。  于是在上课过程中我运用地球示意图进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