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广告生态的“管”与“理”——《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解读

来源 :青年记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4201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监管的必要性、监管的独特主体、互联网广告的边界等方面对《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进行了解读.本文鼓励通过推广“原生思维”达成广告与内容平台的契合,并建议以“付费”作为厘清互联网广告行为的标准.互联网平台的许多商业行为被“误认”为广告行为,这需要纠正.同时,应该调动消费者的积极性,与政府形成上下联动,共同监管违法广告.
其他文献
新闻反转主要有六种类型:事实发展变化型、认知推进型、当事人或信源故意编造事实型、媒体主动造假型、媒体失误型、受众误读型.其中,前两种符合一般规律,中间两种应极力反对,后两种应努力避免.媒体失误型反转涉及媒体的专业能力,可能导致公众对媒体的强烈质疑和高度不信任,即使技术高度发达,仍应坚持传统的新闻采写基本原则,到现场去采访,加强事实核查.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媒体成为党和政府社会治理的重要资源和手段.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媒体融合发展、基层舆论引导和基层社会治理的“接合点”,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结合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实践,本研究认为发挥县级融媒体中心基层社会治理功能,需要在其建设中融入平台思维、服务思维和协同治理思维,以新闻业务提升为基础,以县域政务为核心,拓展县域服务,提升“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能力,夯实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层基础.
在社交直播的传播环境中,一方面人与人的空间间隔日渐趋于消失,实现了自由随意的无限延伸;另一方面却将人与客观现实世界逐步隔离起来,沉溺于虚拟空间营造出来的泛交流关系.本文旨在探究社交直播这类参与式文化现场如何影响人的交往行为,重新思考媒介、交流与场景之间的现实关系.
从“互联网落户与BBS普及”“网络维权与平民狂欢”到“网络问政与在线娱乐”“互联网思维与泛娱乐化倾向”的出现,网络流行语经历了萌芽期、上升期、高涨期、成熟期四个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网络流行语呈现出多元的语言特征与功能趋向,反映出阶段性的社会变化、转型中的社会矛盾和多元的国民心态.
“反转新闻”是否属于虚假新闻,事关新闻真实性的基础问题.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对于当下的新闻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不能把“反转新闻”等同于虚假新闻,但此现象对新闻传播有多重影响,应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