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在局部麻醉和通气导管辅助下气管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3年11月,25例恶性气管狭窄患者行局部麻醉和通气导管辅助下气管支架置入术的情况.25例患者气促评级为2~4级,其中2级3例、3级18例、4级4例.治疗过程中,预先将1根4F单弯导管通过气管狭窄段置入一侧主支气管作为通气导管,根据患者的病情设氧流量为2~4 L/min,然后在维持通气的状态下予
【机 构】
:
221006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221006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221006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221006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221006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在局部麻醉和通气导管辅助下气管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3年11月,25例恶性气管狭窄患者行局部麻醉和通气导管辅助下气管支架置入术的情况.25例患者气促评级为2~4级,其中2级3例、3级18例、4级4例.治疗过程中,预先将1根4F单弯导管通过气管狭窄段置入一侧主支气管作为通气导管,根据患者的病情设氧流量为2~4 L/min,然后在维持通气的状态下予以置入气管支架,支架释放后再撤出通气导管.术后统计并分析气管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及随访的相关数据.术前与术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SaO2)及呼吸频率的变化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在局部麻醉和通气导管辅助下气管支架置入术均获得成功,共置入气管支架25枚,其中筒状支架19枚、Y型支架6枚.置入通气导管通气后,所有患者的SaO2迅速提升至94%~97%,当气管支架输送器通过气管狭窄段时,所有患者SaO2仍可维持在92%~97%,均无呼吸困难,支架释放顺利.术后25例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气促评级术后O级2例、1级19例、2级4例,呼吸频率及SaO2由术前的(30.0±2.1)次/min与(76.0±3.8)%改善至术后的(19.7±1.6)次/min(t=23.33,P<0.01)与(93.0±1.7)%(t=23.5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2~11个月,3例患者出现了支架相关并发症,其中支架断裂1例、支架再狭窄2例.结论 局部麻醉下通气导管辅助下气管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简便并且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DCI)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SAH高致死和高致残的主要原因.DCI的发生率文献报道差距甚大,从20%[1]~ 81%[2]不等,近年多数报道在20%~ 40%[1,3].在临床实践中,严重的DCI一旦发生,通过治疗使其逆转或改善患者预后的机会相当小.即
近几年,国内影像界同行对碘对比剂的临床应用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制定了对比剂使用指南,规范对比剂的临床应用[1].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64层及以上的高端CT设备拥有量持续快速增长,心血管病的检查(包括心脏冠状动脉成像)数量激增,碘对比剂的使用量也大幅增加.碘对比剂的临床应用已经覆盖全身各个部位、多种疾病和全身血管的检查,加之对比剂注入体内的方式和路径也各不相同.因此,有必要科学规范应用碘对比剂,以适应
患者 女,44岁,因发现子宫肌瘤4年,伴月经量增多2年于2013年3月来本院就诊.体检:子宫孕3个月大小,表面凹凸不平,双附件未扪及异常.B超检查:子宫增大,子宫肌壁间见多个弱回声结节,较大者2.2 cm ×2.6 cm.肝右后叶见7.1 cm×5.8 cm稍高回声团块,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内血供丰富;余肝区未见占位病变.CT检查:平扫肝右后叶见稍低密度肿块影,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图1),增强后动
目的 评价透视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搜集临床上有活动性溃疡症状和体征,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显示下肢浅表静脉有不同程度反流、曲张,深静脉通畅的26例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共29条患肢.对曲张静脉进行选择性局部穿刺,透视引导下对大隐静脉、交通静脉及穿支静脉行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术后观察患者并发症和疗效.治疗后1周测量溃疡长径及短径,并采用配对t检验与治疗前溃疡径线
目的 探讨涎腺导管癌(SDC)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SDC初诊患者的CT和MRI表现,其中17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3例行MR平扫和增强检查.观察肿瘤部位、大小、形态、边缘、CT密度或MR信号及强化特征.结果 20例患者肿瘤均为单发,13例位于腮腺,4例位于颌下腺,1例位于舌下腺,2例位于颊部.肿瘤最大径1.5~ 7.0 cm,平均(3.5±0.9)cm.5例
目的 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慢性肾病(CKD)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6例符合临床CKD诊断标准,MR图像质量达到诊断要求,并行99m锝-二乙三胺五乙酸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功能的患者,将患者按照CKD分期标准分为轻度肾损害组(12例)和中重度肾损害组(14例).收集同期2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双肾MRI常规扫描和DTI检查,测量皮、髓质ADC及FA值.所有受试者肾皮
由《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部主办,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联合承办的第九届全国乳腺影像诊断与技术应用研讨会定于2014年9月19至21日在上海召开。
多层螺旋CT已经成为主动脉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估的常规手段[1]。对主动脉病变急症患者而言,高流率、大剂量注射对比剂会带来渗漏风险,并加重患者痛苦和负担。笔者采用双源CT非线性融合技术联合低流率注射对比剂行主动脉CTA检查,旨在探讨其可行性。
患者 男,67岁,因间断发热1个半月,咳嗽1个月余于2013年2月20日入院.病史:1个半月前于墨西哥山洞被蚊虫叮咬后出现畏寒、恶心、呕吐,3d后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实验室检查:全血细胞分析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无异常,单核细胞百分比0.15(参考值0.03~ 0.13),C反应蛋白13.9 mg/L(参考值<7.9 mg/L),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25、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