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样大的《琥珀》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_j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琥珀》时,廖一梅怀孕了。在这个剧本的写作手记里她写道;“平生第一次,我对死亡产生了恐惧。我竟然产生了想要永远活着的愚蠢念头,不是因为贪恋,而是因为挂念。”这次复排,廖一梅从没有去过现场,这符合她的一贯习惯,或者,这是她刻意保持的距离。
  也许正因为《琥珀》诞生的契机,使得这出戏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琥珀》——廖一梅的医学辞典
  《琥珀》的故事建立在一桩手术的基础上,小优的男友因车祸身亡,心脏被移植到了高辕身上。为了再听听男友的心跳,小优接近了高辕……《琥珀》中有大量医学用语,廖一梅对它们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药物成瘾:
  是一种失去控制的使用某种成瘾性药物为特征的慢性复发性疾病。造成成瘾的原因包括正性强化因素、负性强化因素及条件性强化因素。所有成瘾性药物都能够通过非正常渠道兴奋机体内部的奖赏系统产生奖赏效应,从而造成“心瘾”。
  心脏移植的副作用:
  无论是同种器官移植、异种器官移植还是利用干细胞技术、组织工程学技术移植器官,都有伦理学的争论。接受器官的人有时会显示出供者的特征,脾气温和的人移植了脾气暴躁人的心脏后,脾气也变得暴躁。器官会对人的全身产生影响,年轻人的肾脏移植到年长的人身上,年长的人头发会变黑。?
  外科医生:
  可能更像一个木匠,哪不好修哪,实在修不好就换一个零件。?
  精神科医生:
  使用催眠术。
  环孢素:
  1978年问世的免疫抑制剂,新的情话主体。例:我对姑娘的誓言应该改一改了:你不是我的太阳,也不是我的四季,你是我的环孢素。如果没有你,我的身体会厌恶我的心脏,我的身体会流出莫名的液体,我的血管会左冲右突绞作一团……?
  心脏移植:
  自从1967年南非医生克里斯蒂安·巴纳德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以后,心脏移植只不过是技术突破的小菜一碟。据说全世界范围的移植者不仅生命力旺盛,而且业绩非凡。瑞典的一个换心者六次成功登上阿尔卑斯山,还和一个印度旅游者在山峰上做爱3小时52分钟,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阿富汗的两个换心者在一整张骆驼皮上刻了人权宣言,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览,观者如云;世界潜水协会副理事在移植手术成功72小时后举行了盛大的潜水离婚仪式;云南一少数民族换心者徒手勇斗猛虎,战果累累……?


  独家披露 孟京辉手绘《琥珀》场景图
  孟京辉的舞美是怎么做出来的?或许从这里可以看出端倪。这位不羁的导演画起画来同样颇具个人风格,也难为了舞美师,要从这些线条中生发出立体的舞台。
  全部舞美图共有15幅,BQ从中精选出6张,看着这些简单又老练的图画,《琥珀》仿佛又重演了一遍。




  高辕不是花花公子
  张弌铖 先模仿 再创造
  在廖一梅的三部戏里,《琥珀》是演出最少的。虽然少,阵容却很强大,男主角只有刘烨演过,女主角先后是袁泉和王珞丹。
  这次再演《琥珀》,主演全是孟京辉工作室的年轻演员,男主角张弌铖,女主角孔雁,他俩都跟了孟京辉好几年,是老孟麾下的熟面孔。然而挑战《琥珀》,两人仍是惴惴不安。
  采访那天,正是《琥珀》演出的前一天,问张弌铖的感受,他出人意料地十分坦诚:“很紧张,太紧张了。”
  张弌铖是中戏表演系毕业的,上学时就是班里的尖子生。去看他们那一届的各种大戏,他都是稳稳的男一,偶尔演个男二,锋芒却比男一还盛。毕业之后,他没去演影视剧,而是选择应征孟京辉工作室的演员,从群戏演起,慢慢成为男主角,主演过《罗密欧与朱丽叶》、《枪,谎言和玫瑰》等。
  之前的《琥珀》,他就是群戏中的一员,每晚看着舞台中央光芒四射的刘烨,心生敬佩。
  然而就是因为刘烨的强大,让他不由得心里没底。尽管他现在每年的演出场次已达300场,是名副其实的老演员,刘烨的表演却仍像影子一样挥之不去。
  “我没有那么大的能力这么快就开辟一条新路,只能慢慢摸索,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100场以后有变化。”
  BQ:你心中的高辕是什么样的?
  ZH:我理解的高辕就是有一切外表的东西,比如让自己光鲜亮丽,行为上看起来什么都不在乎,但其实是一个极其软弱、极其脆弱的人,我觉得导演说的一句话特别对,他说高辕就是一颗鸡蛋,稍微使点劲敲,他就碎了,但是把他摆在那,他还挺好看的。
  BQ:你看过那么多次刘烨的演出,现在演同一个角色,怎么把他在你心里的影响去掉呢?
  ZH:刘烨太强大了,我没有能力去开辟新的路。索性我就不想“去掉”这回事,我就先去演他,扒着他的肩膀往上走。演一个完全不同的,并且超越他,那得是多厉害的演员啊。刘烨花那么长时间付出那么多努力,我一下子就超越了,不可能。只能是先在剧场里建立自信,逐渐地生出我自己的东西。
  BQ:你当时在中戏的时候演的都是男主角,到了孟京辉工作室,开始都是演群戏和配角,有过不适应吗?表演上有什么不同吗?
  ZH:没有不适。我师父刘晓晔曾经跟我说,演群戏,不能把自己弄得像主角一样,如果一个戏演完,观众说主角特别好,那就证明作为配角成功了。我以前演群戏,基本都是和明星配,刘烨和郭涛。演群戏时,还是有力量在里面,把这种能量传给主角,那个主角爆发起来就会特别好。当我演完群戏再演主角时,我就知道如何去接群戏给我的力量。   BQ:你现在的这几个戏每年总共要演300场,怎么避免疲惫和过于熟练以至于没有原始冲动的情况?
  ZH:一旦我觉得特别没意思,乏味的时候,我会给自己造成困难,比如说我会带一个小的道具,或者在鞋里面放一个小石头子之类的,有一个东西刺激我,或者跟对手对戏的时候,合理的情况下,我会有一个以前没有的停顿,再或者,本来没有调度,我会临时去推他一下,我会给我的对手造成麻烦,然后当他收到麻烦了以后,他的反应肯定是真实的,我就会接受他真实的反馈,然后从他身上生长出一些东西。
  我对待爱情和小优很像
  孔雁 演出小优的锐利
  孔雁的微博叫“孔小姐小雁”,她还有个外号“精灵公主”,全因她身上灵动机敏的气质和妖冶性感的表现力。孔雁也毕业于中戏表演系,毕业后“闲散”了一年,到处接接话剧的活,然后就到了孟京辉工作室,出演了《空中花园谋杀案》、《罗密欧和朱丽叶》等。
  孔雁和张弌铖是老搭档,两人的默契已经到了在舞台上不用多说,就能彼此明白。一次《罗密欧和朱丽叶》演出,张弌铖的话筒忽然失灵,不等张弌铖反应,孔雁就将自己的话筒递了过去。
  和张弌铖一样,当年《琥珀》演出时,孔雁曾在其中扮演女配角,日复一日的演出,孔雁对这出戏比任何人都熟。当然,也承受了来自“前任”们的压力。
  但复排一出戏的精彩也在这,同样的角色,不同的好演员,给了观众再走进剧场的动力。
  BQ:张弌铖感受到了刘烨的压力,那你呢?在表演上是否会刻意地展现不同?
  K:袁泉和王珞丹是两个不同的范本,看过的观众会有先入为主的比较。但很有意思的是,某些段落也许我的理解和她们一样,但有些段落,我有自己的感受,呈现出来自然会不同,观众也会发现。
  BQ:当初进入孟京辉工作室是怎么个过程?有试戏吗?
  K:导演不需要试戏,他需要看,从生活中。会像我和你这样的聊天,感受演员身上的素质和感觉,他能感觉到我身上有什么东西是他想要的,他比较中意的,具体是什么,我也说不清。
  BQ:演廖一梅的戏和演其他戏有什么不同?
  K:区别很大,她对文字措辞的把握很精准。有时候演其他戏,一些台词只要背个大概,加上自己的一些口语词就可以,但她的本子就不行。她的字里行间都有逻辑,有韵律,我没有能量擅自更改和替换。她的语言有时间感和空间感,读起来很美,如果稍微颠倒,意思虽然没有太大差别,但会发现那就不是廖一梅了。
  这次首演之后,我很想去问问她,她在写本子的时候,是一下子就找到了那些精准的词,还是也会在几个词之间拿捏选择。
  BQ:你和小优相像的地方在哪?
  K:对爱情的执著。小优是一个偏执狂,她对自己心爱的人会把自己抛开,完全把自己的内心袒露出来,这一点跟我挺像的,我每次谈恋爱都是这样,可能撞着南墙了才会找北。
  BQ:和孟京辉合作了五年,他在排练场是怎样的?这些年有什么变化?
  K:他变得更温和了,很多人觉得他变得更尖锐,但我觉得是他的心变得更包容了,他不再需要向世界证明什么了。
  有时候他心情好,可能会像一个家长,会关心我们在排练场以外的生活。如果他心情不好,我们就不敢惹他,会互相说“注意点啊,今天导演可能要彪了”,他还是一个好人。
  BQ:《琥珀》里你最喜欢的台词是什么?
  K:公众是从来没有认知的,公众是人云亦云的。

其他文献
《飞越欧洲的雄鹰——拿破仑文物特展》是迄今为止在中国举办的最大规模、最全面系统的拿破仑时期文物展览在湖北江城武汉举办。本次展出的280余件拿破仑私人物品为首次在华展出,文物来自法国拿破仑基金会提供的上千件文物中的珍品,题材涵盖雕塑、绘画、文书、服饰、纪念币、家具等七大类,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展览以法国大革命为时代背景,通过拿破仑不同阶段的代表性人物的评价和拿破仑的自述,展现了拿破仑一生中
期刊
2014年夏,北京徐悲鸿纪念馆《田横五百士》(1930)等名作,首次与来自法国国家收藏尤其是奥赛博物馆、小皇宫博物馆、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美术宫的作品作对比。展览旨在阐明法国学院派艺术对中国现代绘画大师徐悲鸿(1895-1953)的一生与其作品的重要影响。展览将中国现代绘画大师的作品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法国艺术做对照性结合。  60余件中国大师之作与相同数量的法方作品联合展出,体现了徐悲鸿当时对法
期刊
门头村,是西山下一个普通村庄。这里正在进行一项拆迁和回迁的大工程,是北京市新农村改造建设的试点村落,总工程覆盖了40万平方米。在快速的城市发展中,门头村如同每个正在建设的工地一样。  不一样的是,著名媒体人杨浪从2013年9月开始,对这片工地开展了一年的观察。他用手机记录下了房屋拆迁、建筑工人入驻、打地基、做防水、铺设管线、搭脚手架、封顶建成,直到住户看房的整个过程。记录展《你们的汗水,我们的房子
期刊
什么叫女孩?女孩和女人的区别是什么?  如果你身为女人还是被这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一下子问懵啦,不如换个思路。  不如索性用品牌划分下,虽说做法简单粗暴,但是直观生动。  “那么女孩是Chloe,女人是Chanel。”在物质狂看来应该是这样的,因为她很多年前在去巴黎的航班上翻看一本外文杂志,记得当时那本杂志最有趣的一个栏目,就是通过品牌个性划分女人类别。当时,觉得这种做法像和女人谈星座属性一样必要。
期刊
Jean?Jullien:我们正在目睹一个迷人的时代  手机已经渐渐成为了像内衣一样的存在,无时不刻的贴身,打电话沟通那可能是工作所必须的需求,在好朋友的朋友圈下点个赞就足以。网络科技的不断发达,让人们有一种在网上可以解决一切的感觉,我们按照正常的方式去做,我们拥有着这么多便利的条件,我们了解一切!是的,我们正在经历这样一个丰富又迷人的时代,我们承担它带给我们的喜悦与悲伤,我们爱这个时代。  Je
期刊
此前,劳力士于伦敦首屈一指的科学研究机构英国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公布了2014 年劳力士雄才伟略大奖获奖者名单。本年度年龄30 岁以下的青年雄才计划获奖者,分别来自非洲、印度、欧洲与中东。这五名青年雄才由八名杰出专家所组成的劳力士评审团,从各地1,800名申请者中选出,每位获奖者获得五万瑞士法郎奖金,以实现宏图大计。  在当天的媒体见面会上,两位分别来自卢旺达和意大利的青年雄才介
期刊
中法建交50周年是龙马精神驰骋的五十年。作为和中国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国家,法国和中国的确在气血上有太多的共同点。浪漫的精神特质,务实的现实主义风范,让这两个国家在国际交往上都有着非凡的热情和勇气,细腻的步调和广阔的视野。  中法建交以来,两国在文化、经济、政治方面的合作深入且从未中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璀璨的文化文明结晶,在两国人民心中植下了深刻的友谊。
期刊
3个文娱活动丰富生活  听摇滚,过圣诞  又到了新一年的圣诞节,你是否早已厌倦了一次又一次在购物中心看到一个孤独的雪人光溜溜地站在大厅;厌倦了在万年不变的圣诞老人、圣诞树前合影。想象一下你抛开所有平日生活中的无趣和麻木,一边享受着现场乐队带来的酣畅和自由;一边挑着那些经过了岁月沉淀的精品送给你最爱的人。在圣诞夜与两个摇滚乐队(Tinnie Whollie and Rustic),度过一个非常快乐的
期刊
从1964到2014年,中国和法国建交已经有五十个年头。早在1964年的1月27日,中法建交的消息被新闻媒体称为“外交核炸弹”,作为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法国与中国之间的友谊和紧密相连的发展路线一直以来成为世界的关注点。  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法国新任大使顾山先生和BQ记者就中法两国的友谊以及正在进行的合作展开了对话。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大使先生对中法两国人民友谊的真挚情感和对未来两国
期刊
9:00,拍了一夜戏的郑恺从《匆匆那年》片场回到北京。  12:00,郑恺在赶往下午发布会的路上,开始化妆,吃一些简单的食物。  13:00,郑恺在休息室里候场,安静而沉默,偶尔看看手机,不发一言。  14:00,《匆匆那年》发布会正式开始,郑恺穿着白衬衫,神采奕奕地站在台上,恍惚间,仿佛仍旧是多年前那个在很多广告里让人眼前一亮的阳光少年。  16:00,发布会结束,郑恺每隔10几分钟,就在预留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