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云南省X县退耕地调查

来源 :中国林业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fei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云南省干热河谷地区-X县2005年度退耕还林工程进行实地调研,从研究区概况、调研情况、取得成效及存在问题等内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后退耕时代退耕还林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农户生活水平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配套经费缺乏、林种比例失调、退耕农户生活无保障、规划设计粗放和后续产业发展滞后等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制约了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的提高,提出了建立退耕还林工程长期稳定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增加退耕农户货币性和非货币性收入等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刘湘丽研究员的《日本的技术创新机制》于2011年12月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该书的出版,得到了华夏英才基金的资助。
民族问题历来是国际上的热点和敏感问题。一直以来,西方一些人从狭隘的民族观、国家观出发,对中国民族的形成历史与现状及当今中国实行的民族政策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导致对我们
以内蒙古阿尔山林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家、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及林业政策,运用自身的专业理论和对实践分析,从坚持生态建设与保护上提出强化森林管护、森林经营、生态产品
2011年政治学研究继续在理论性的学理研究和实证性的经验研究两大领域中探索深化,取得了大量的学术成果。同时,国内学者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继续在
法律与历史的关系如何?历史法学派有哪些学术遗产?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谢鸿飞副研究员的《法律与历史:体系化法史学与法律历史社会学》即是集中探讨历史法学派的相关概念,深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民间文学史”最近结项。该课题于2000年申请立项,课题主持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祁连休、吕微研究员。课题提交的最终成果为《民间故事卷》、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为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必然反映到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国际经济法律制度之中。
传播学(CommunicationStudies)是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多面向的研究领域”(amultifacetedfield)。20世纪50年代末初步介绍、70年代末系统引进到中国,至今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我们看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比较文学研究室承担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A类项目“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在北京召开课题结项报告会。课题组汇报了此项研究形成的
当今世界变化趋势越来越大,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多。作为应对不确定性的重要工具——情景分析法,日益受到各方的关注。情景分析法的优势主要在分析长期不确定性情形,以及缺乏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