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分析

来源 :中国CT和MRI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Ep-GBM)的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并结合文献报道讨论该病的临床、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 5例Ep-GBM,其中男1例,女4例,3例(3/5)病灶位于脑皮层下白质,1例(1/5)病灶位于脑白质深部、1例(1/5)病灶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均为单发.CT显示病灶稍低、低密度,且瘤体与水肿分界不清.MRI显示3例(3/5)囊实性病灶,实性及囊壁明显强化,且囊壁光整无壁结节;1例(1/5)实性肿块呈“花环状”明显强化;1例(1/5)实性肿块呈不均匀明显强化.3例(3/5)瘤周水肿较明显,2例(2/5)瘤周轻度水肿.病理表现:镜下观由上皮样肿瘤细胞区域、部分横纹肌细胞区域及局灶的典型胶质母细胞瘤区域构成.分子病理免疫组织化学:vimentin(+),S-100(+),GFAP(+),ATRX(+),P53突变型10%~20%,Ki-67表达10%~35%,IDH1无突变,BRAF V600E突变.结论 Ep-GBM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结合患者的发病年龄、部位,可提高术前Ep-GBM诊断率.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沿空留巷巷道围岩控制能力,保障煤矿安全生产,以曙光煤矿1226沿空留巷为工程背景,指出留巷原支护存在顶板锚杆锚索同排布置,锚杆锚索预应力小,锚索平托板承载力低、不具备让压扩散预应力等主要问题;提出留巷区域地应力为中等水平构造应力,巷内支护重点考虑水平主应力方向对顶帮角的影响,顶板由砂质泥岩和细砂岩组成,围岩结构对围岩强度影响甚小,煤帮浅部破碎强度低,控制留巷煤帮稳定尤为关键;并优化1228运输巷锚杆支护技术,即改变留巷顶板锚杆锚索布置方式为隔排间隔布置,增加锚杆锚索支护强度,改善锚杆锚索及其附件托
目的 分析专病护士多维度护理干预对前列腺增生患者电切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行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专病护士多维度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拔除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第5天,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
针对煤矿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位姿实时精确测量问题,基于两级护盾结构相互推移油缸实现机器人行驶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捷联惯导和推移油缸信息融合的智能掘进机器人位姿测量方法.利用捷联惯导实时测量智能掘进机器人的姿态信息,再结合推移油缸位移数据,进行航位推算.采用标准卡尔曼滤波算法将捷联惯导数据和油缸数据进行融合,抑制惯导测量误差,提高位姿测量精度.井下实验结果表明:在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静止1h左右,惯导和油缸组合测量的俯仰角、横滚角和航向角的漂移量分别为0.018596°、0.004635°和0.011898°;
目的 分析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评估喉癌及下咽癌侵犯范围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30例喉癌和21例下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二维CT图像诊断喉癌及下咽癌局部侵犯范围;以喉镜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三维CT图像诊断喉内受侵情况.结果 51例喉癌和下咽癌经手术病理证实会厌侵犯13例,MSCT横断面少检出1例;MSCT横断面均多检出2例室带、杓会厌襞侵犯,结合MPR图像多检出1例;3组CT图像均多检出3例梨状窝侵犯、2例喉软骨侵犯、2例淋巴结转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诊治的234例肺结核患者,分为典型肺结核组156例和非典型肺结核组78例,其中典型肺结核组均行X线和CT扫描,非典型肺结核组均行CT和MRI扫描.结果 典型肺结核组CT扫描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检查(P<0.05)、CT分型误诊率显著低于X线(P<0.05);非典型肺结核组CT扫描准确率显著高于MRI(P<0.05)、CT扫描分型误诊率显著低于MRI(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及分型中临床价
目的 探讨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ASL)MRI中标记后延迟(PLD)时间(1525ms、2525ms)对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代偿建立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经临床及影像证实的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临床发病72h内行多模态MRI检查(T1WI、T2WI、T2FLAIR、DWI、MRA)及ASL检查,根据PLD时间(1525ms、2525ms)ASL伪彩图梗死区有无出现异常灌注信号,将患者分为高灌注组(A组)、低灌注组(B组)和无明显异常灌注组(C组);结合MRA表现,将患者分为有侧支循环组和无侧支循环组;
为了实现矿井复杂管网内瞬时有害气体浓度的快速预测,基于一维非稳定流动微分方程,建立瞬时有害气体在矿井风网内运移的动态弥散运移模型,分析了有害气体云团在巷道交叉点处的变化规律,提出利用稳态风网模拟计算结果结合Floyd路径规划算法对监测点有害气体浓度进行快速计算方法,同时利用大尺寸实验巷道模型开展示踪气体实验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瞬时释放的有害气体在巷道内的传播规律符合高斯分布模型,有害气体云团在复杂管网内的传播规律满足节点浓度叠加定律,实验测试SF6浓度峰值与模拟计算峰值最大误差为9.56
针对硅橡胶加热片加热的硫化机所存在加热不均匀的问题,提出以三通道回字型布置图代替单通道的方案并针对区域间距以及功率等参数设计了三水平五因素正交试验,基于Comsol固体传热仿真技术模拟了各方案加热板温度分布规律,进行了极差分析,得到了最佳设计方案,并进行物理试验验证与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对加热板均匀性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为边缘热流密度;而最优方案相较于原单通道加热方法,其加热板表面温差从12℃降低至3.8℃,均匀性指标F值降低了1.3,切实证明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可以为实际生产提供研究方法与思路.
目的 应用多模态的MRI成像技术,对比在基底节区、丘脑等微出血中各成像序列的应用,选择有效的筛查组合方式,为临床预防治疗微出血提供辅助资料.方法 收集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20例神经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符合研究标准的的76例脑微出血患者MRI图像进行分析,对比常规MRI序列、DWI、T2、T1-VISTA显示微出血情况,分析不同序列扫描系列的一致性.结果 在基底节区和丘脑为主要观察区域中,对76例患者的160个区域进行一致性判读.在对其检测中,SWI在92个区域内发现微出血.常规MR
目的 研究并总结永存颈内-基底动脉吻合的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影像学特点及分型,并探讨其相关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整理93例经头颈联合扫描多排螺旋血管造影(MSCTA)检查诊断为永存颈内-基底动脉患者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 共收集93例永存颈内-基底动脉吻合病例,其中PTA 79例(1例为双侧发生,共80条永存动脉),PHA 6例,PIA 8例.永存颈内-基底动脉吻合患者常常伴发其他疾病,伴发动脉瘤20例(21.5%)、脑梗死12例(13%)、神经压迫症状3例(3%),合并后循环缺血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