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北京逛过了故宫天安门,可别忘了沿着长安街一路向西走,继续参观大名鼎鼎的首都博物馆。
北京核心区的主干道旁,这座外观抢眼的“高大上”建筑,就是咱们今天的目的地——首都博物馆啦。跟你预想的古色古香有些不同,通透的玻璃幕墙、大量的不锈钢材构成了建筑的主体,现代气息扑面而来;展馆东部设计了一个倾斜的椭圆柱体,好像一座巨大的青铜器从现代的钢筋水泥中挣脱而出,是不是让你感受到了古今文明的碰撞呢?
首博的旧貌新颜

首都博物馆的原址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孔庙,虽古色古香、气韵悠悠,但日渐不能满足参观需求。这座2006年5月才对外开放的首都博物馆新馆,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个字——大!它总建筑面积六万多平方米,有地上五层和地下两层,内部挑空设计,徜徉在其中,让人感慨万千。

新馆共展出馆藏文物5622件,一年四季任何时候去参观,你都能看到珍贵的石器、陶瓷器、青铜器、金银器、玉器、织品、书画、家具、拓片等,常设的展览还有十分独特的“老北京”系列,给你详细讲解这座古都的历史和民俗文化。另外,首博还有很多不断更新的临时展览,挑对了时间,你就有机会看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博物馆的经典藏品哟!
镇馆之宝——班簋(guǐ)

首博的宝贝这么多,该从哪里看起呢?不如让我为你先介绍一个重量级的宝贝,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班簋。喜欢美食的你也许知道,北京有一条十分热闹的“簋街”,班簋和簋街都有一个“簋”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啊,簋,最初是商周时期贵族盛食品的用具,后来演变成重要的青铜礼器。王公贵族乃至天子,每逢重大庆典,都要铸鼎、簋等礼器来铭记。班簋高22.5厘米、口径25.7厘米,跟我们现在的汤锅尺寸相近。它做工精美,腹部有四个半环形兽首耳,通体有精美的兽面纹饰,器内有198个铭文。
这座班簋可谓命途多舛,它在北宋时期就已出土,一直被收藏在各朝代的宫中,连乾隆皇帝都觉得它“棒棒哒”。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班簋被抢出皇宫,在此后的七十年间,班簋一直“大隐”于北京的“尘世”中。文革期间,无数文物被毁,而班簋的碎片居然幸运地被北京市的文物工作者在废品站发现,才被复原并重见天日。从古时的历代传承,到近代的丢失,再到当今的抢救与保护,这只班簋亲身见证着古今交迭与文化碰撞。
迷人的老北京韵味

看完班簋,精彩的还在后面等着同学们。一路上到五楼,就到了馆内最生动有趣的部分——老北京民俗展啦,展览布置成一条老北京胡同的样子,可谓独具匠心。从胡同口走进去,你会依次看到结婚、生子、过年等在百姓生活中意义重大的场景,犹如一条精致的时光隧道。建筑精美,道具色彩浓烈,铜铸的人偶形态各异,把老北京人喝茶、遛鸟、做小买卖等日常生活场景模拟得好生动。走在他们身边,仿佛穿越到了老舍先生的小说中,再听上一出京剧,这迷人的老北京韵味保准在你脑海中留上个好几天。

一探“康体”书法
最后,带同学们去我们喜爱的书法展厅瞧一瞧吧!书法展厅里陈列着许多名家作品,我想为你介绍康有为的笔墨。对康有为大家一定很熟悉,他是我国近代史上“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的领袖。然而他的一生,除了政治经历曲折坎坷,他的书法艺术和理论对中国书坛的影响也非常大。
那时候,在明清封建的科举制度下,文人多以毕生的精力去研究那些端正死板、缺乏生气的馆阁体字,以求取功名。久而久之,书法没有变化和创新,失去了应有的艺术价值。后来金石学兴起,有不少文人都在提倡碑刻的书法艺术“碑学”,康有为是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时他才三十出头,不但敢于从理论上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更从实践中创写出了独特风格的“康体”,这一点是十分可贵的。说起“康体”,不了解的同学可以回忆一下,word等软件中有一种“方正康体”,正是从康有为的书法中提炼而来。

首都博物馆收藏的康有为作品是一幅行书《泰山》诗轴,虽为行书,但仍可看出“康体”的韵致。

首都博物馆还时常与中外许多博物馆及艺术家合作,不定期展出古今中外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藏品。相信这座从建筑本身到展品,都集古典与现代于一体的首都博物馆,一定会给你不一样的体验。
责任编辑 郑凛
北京核心区的主干道旁,这座外观抢眼的“高大上”建筑,就是咱们今天的目的地——首都博物馆啦。跟你预想的古色古香有些不同,通透的玻璃幕墙、大量的不锈钢材构成了建筑的主体,现代气息扑面而来;展馆东部设计了一个倾斜的椭圆柱体,好像一座巨大的青铜器从现代的钢筋水泥中挣脱而出,是不是让你感受到了古今文明的碰撞呢?
首博的旧貌新颜

首都博物馆的原址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孔庙,虽古色古香、气韵悠悠,但日渐不能满足参观需求。这座2006年5月才对外开放的首都博物馆新馆,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个字——大!它总建筑面积六万多平方米,有地上五层和地下两层,内部挑空设计,徜徉在其中,让人感慨万千。

新馆共展出馆藏文物5622件,一年四季任何时候去参观,你都能看到珍贵的石器、陶瓷器、青铜器、金银器、玉器、织品、书画、家具、拓片等,常设的展览还有十分独特的“老北京”系列,给你详细讲解这座古都的历史和民俗文化。另外,首博还有很多不断更新的临时展览,挑对了时间,你就有机会看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博物馆的经典藏品哟!
镇馆之宝——班簋(guǐ)

首博的宝贝这么多,该从哪里看起呢?不如让我为你先介绍一个重量级的宝贝,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班簋。喜欢美食的你也许知道,北京有一条十分热闹的“簋街”,班簋和簋街都有一个“簋”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啊,簋,最初是商周时期贵族盛食品的用具,后来演变成重要的青铜礼器。王公贵族乃至天子,每逢重大庆典,都要铸鼎、簋等礼器来铭记。班簋高22.5厘米、口径25.7厘米,跟我们现在的汤锅尺寸相近。它做工精美,腹部有四个半环形兽首耳,通体有精美的兽面纹饰,器内有198个铭文。
这座班簋可谓命途多舛,它在北宋时期就已出土,一直被收藏在各朝代的宫中,连乾隆皇帝都觉得它“棒棒哒”。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班簋被抢出皇宫,在此后的七十年间,班簋一直“大隐”于北京的“尘世”中。文革期间,无数文物被毁,而班簋的碎片居然幸运地被北京市的文物工作者在废品站发现,才被复原并重见天日。从古时的历代传承,到近代的丢失,再到当今的抢救与保护,这只班簋亲身见证着古今交迭与文化碰撞。
迷人的老北京韵味

看完班簋,精彩的还在后面等着同学们。一路上到五楼,就到了馆内最生动有趣的部分——老北京民俗展啦,展览布置成一条老北京胡同的样子,可谓独具匠心。从胡同口走进去,你会依次看到结婚、生子、过年等在百姓生活中意义重大的场景,犹如一条精致的时光隧道。建筑精美,道具色彩浓烈,铜铸的人偶形态各异,把老北京人喝茶、遛鸟、做小买卖等日常生活场景模拟得好生动。走在他们身边,仿佛穿越到了老舍先生的小说中,再听上一出京剧,这迷人的老北京韵味保准在你脑海中留上个好几天。

一探“康体”书法
最后,带同学们去我们喜爱的书法展厅瞧一瞧吧!书法展厅里陈列着许多名家作品,我想为你介绍康有为的笔墨。对康有为大家一定很熟悉,他是我国近代史上“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的领袖。然而他的一生,除了政治经历曲折坎坷,他的书法艺术和理论对中国书坛的影响也非常大。
那时候,在明清封建的科举制度下,文人多以毕生的精力去研究那些端正死板、缺乏生气的馆阁体字,以求取功名。久而久之,书法没有变化和创新,失去了应有的艺术价值。后来金石学兴起,有不少文人都在提倡碑刻的书法艺术“碑学”,康有为是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时他才三十出头,不但敢于从理论上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更从实践中创写出了独特风格的“康体”,这一点是十分可贵的。说起“康体”,不了解的同学可以回忆一下,word等软件中有一种“方正康体”,正是从康有为的书法中提炼而来。

首都博物馆收藏的康有为作品是一幅行书《泰山》诗轴,虽为行书,但仍可看出“康体”的韵致。

首都博物馆还时常与中外许多博物馆及艺术家合作,不定期展出古今中外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藏品。相信这座从建筑本身到展品,都集古典与现代于一体的首都博物馆,一定会给你不一样的体验。
责任编辑 郑凛